【灵璧风情】婚俗史话之:迎亲
文/胡桃夹子
男孩女孩定了婚,经过相处,感情日深,俩人就会谈起了婚事。男方父母抱孙子心切,也极力怂恿俩人尽快结婚。这样婚事就提上了日程。
男方家长找来媒人,说了自己的想法,媒人听了自是拍手赞同,乐意效劳。
媒人为这婚事不知跑了几趟,总之女方家最终同意了嫁女,并开了女孩的生辰八字(生帖)交给媒人,这叫“讨生帖”。
男方拿到了生帖,去找算命的先生给“合合”(就是算一算,也叫刻刻),这叫挑日子。挑好了吉日,还是劳烦媒人跑腿通知女家。至此,两家就进入了紧张的结婚准备状态。
女孩家主要自是给女孩子置办嫁妆,男孩家自是按民俗准备一应事宜。
结婚的前一天还要送“催妆礼”。不外乎又是“鸡鱼肉蛋烟酒果子糖”。“双刀菜”就是催妆这天送去的。我们禅堂湖多是结婚的前一天送催妆。这样,送去的酒烟鱼肉第二天办酒席就能用上。
祝事办妥且顺利,净等明天迎新娘了。
迎亲的繁文缛节各地不尽相同,也各有特色,在此也就不再赘述。
新娘接到家,不像以前那样去新房坐着(坐帐子)。为了躲避闹喜的人,多跑到厨子做菜的地方躲着,让闹喜的人无法施展。
闹喜也叫闹新,闹房。闹喜不分男女。大人孩子,甚至长辈都可以参加闹喜,讨喜烟喜糖吃,这叫“三天不分大小”。现在依然还是这么说。我想古人真是开明,为了婚事办的热闹喜庆,而特放开了“政策”。
本是一个热闹的日子,但是如果闹喜太过份,闹过了头,闹出了事就很不好。
所以提倡文明闹喜。抽支烟,吃喜糖,喝杯茶,唱唱歌,这样热闹又文明多好!
男孩家的女眷们在今天也是要吃喜酒的,这叫“做糖席”。新郎,新娘要给来贺喜的女眷们挨个磕头,女眷们就要给“红包”。
这个环节最热闹温馨。女眷们在堂屋坐好。这边由执事在门口指挥,旁边站着一个捧“长盘”(盛红包用)。按班辈远近的次序排下去,点到哪位亲戚,这亲戚会掏出“磕头礼”(红包)交给支事的,支事的接过“红包”,会打开看看钱的多少,如果红包里给的礼多,执事的会要求新郎新娘磕响头,多磕头(有的地方坐糖席,磕头给的红包是不打开)。
磕完头,新娘子就随女眷们一起入坐糖席,一边吃饭拉呱,一边熟悉这边的家人和亲戚。
吃完饭的新娘子,依然是应付那些闹喜的人。这时候新娘子要有万分的耐心,因为喝过酒的小伙子们是没什么正型。多会百般的难为新娘,尽管这样,新娘子也不能生气。因为今天是自己人生大喜的日子,所有的来人都是自家的亲戚朋友,也都是来送祝福,添喜庆的。所以不能慢待。烟糖侍候自是少不了,并且还要回答闹喜人们的好多难为人的刁钻问题。
晚饭时候,由大厨或家里的嫂子,大姑小姑子给新郎,新娘子做饭。就是给每人煮一碗面。
这也是一个讨口彩的环节。做饭的人会故意在碗里放大点盐,加重口味,然后问新郎新娘:“咸不咸”(嫌不嫌)。这时一对新人会一边吃着难以下咽的面条,一边笑着回答:不嫌!不嫌!因为如果说“咸”就误入了做饭人的恶搞圈套,那就等于说“嫌”。当然这事先都有家人交待,自是不会说露了嘴。
晚上依然会来很多吃过晚饭的乡亲,多是文明闹喜,讨支烟,让新娘点上,然后说上祝福的话。
天时已晚,闹喜的人也渐渐尽兴的散去。忙碌一天的大厨及忙事情的人也来讨喜烟,喜糖,说些祝福的话,然后也就各自回去休息了。
喧闹过后,四周骤然寂静了下来,只有的房间内闹钟“滴答”的响着,一支红烛摇曳着红红的光芒,如给一对新人点头祝福。经过相识,恋爱,男孩女孩今天终于幸福的走到了一起……
(本文作者系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一级作家,灵璧禅堂湖人氏陈长柱先生)
(胡桃夹子先生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