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寒露,照亮残秋的那一抹温暖

赵海洋 - 秋的思念 (雨声版).mp33:35
来自西风无尘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枫红残阳、草木秋黄、肃气初凝、寒气已降。

鸿雁来宾、寒蝉噤声、红叶早霜、露白菊黄。

明日寒露,是秋天的倒数第二个节气,也是九月节的启幕。很多朋友还沉浸在国庆假期的放松和愉快里,就要开始新的忙碌。

寒露是暮秋的使者,秋意渐浓、寒气初生——秋爽携着凉意,秋雨伴着清寒,从北到南,结雪成霜,为秋日换上一袭梦幻的衣裳。

寒露之爱

寒露是秋意最浓烈的表达。

从梧桐到秋风,从白菊到飞鸿,从北方呜咽的白杨到南方枫叶的红绛,伴着银杏的金黄和胡杨的苍凉——让秋的凉意和色彩从额头倾泻而下,一直到淹没脚底。

好像只有经历了这样的深秋,才算完成春夏真正的蜕变和沉淀,也才有开启漫漫冬季的勇气和深情。

寒露时节,气温下降明显,北疆已落过几场雪,南方也将逐渐褪去温凉。

寒雨裹挟着深秋的寒意,给烈焰般的红叶结上一层早霜,为秋暮的残荷留下枯禅的冥想,听不尽梧桐滴雨声,看不够一墙的爬山虎。

看似寒气初侵,万木凋零,实则处处浸染着这个时节对世间爱意的深沉。

寒露之意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柳永《玉蝴蝶》

每每写寒露的时候,心下总不免带有一丝萧疏。

雨收云断,烟水茫茫,残秋的日暮、冷风总是带着些许怅惘和悲凉。就像《玉蝴蝶》中的情境:水风轻、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山海遥、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当梧桐寒雨滴尽更漏,山顶斜阳吹落残红,寒露的凄清就在这夜色中凝结。就像生命日渐向晚,走在薄暮的残秋。

人人都向往活力和年轻,但生命的凋零却是每个人不得不接受的过程,而如何在这样的短暂中寻找生命的真谛和希望,也是每个人需要面对的课题。

寒露之暖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秋暮残阳染上江面,寒瑟和热烈同时铺展开来。

寒露,是秋末不动声色的坚守,是对暖意无尽地挽留,也是对寒意极大地包容,寒暖之间又是四季轮回的一番光景。

林清玄在他的一篇散文里写道:他十五岁就离开家乡,每个星期,妈妈总会写信给他。春天,她常在信末写着「春日平安」,到了冬天,她总是写「天寒露重,望君保重」。

这是一个母亲对于子女“爱”的表达:远方的问候,虽然只有几个字,但足矣让人动容。

这里的母爱简单而丰沛, 问候平常而深刻。'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就如同寒露——点亮暮秋初冬的那一缕温暖,守候生命与爱的那一抹温情。

寒露之美

这是个低调的节气,就像这个季节的菊花,无论黯淡明艳,开起来都带着凛然高洁和特别的韧力。

菊花开处,清雅绝俗,凌寒傲霜,虽安静不争,其气质却引人瞩目。

素秋的白菊配名士,自有一种风度,从陶渊明的东篱采撷到秋瑾“千枝喜向谢庭开”,斜插在中华历史墨裁的鬓边,入列花中四君子。

金秋的黄菊配英雄,自有一种凄决,从黄巢“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瑰伟到辛弃疾的“直待西风一夜霜”的烂漫,佩戴在漫漫时间的胸前,是不屈权贵的象征。

实则,寒露看似高冷之外还自带一种热烈、一种悲壮。

那遍野的红枫——犹如夕阳残血一般恢弘壮烈的气度。

那是属于暮秋的一种向死而生的感怀,一种苌弘化碧的荡然。

除了红枫,还有黄栌、乌桕,火炬、荻花等等植物,组成了调色盘一样斑斓的深秋红色。

寒露食疗

寒露秋色宜人,西风响、蟹脚痒,此时是食蟹的最佳季节。

潇湘妃子林黛玉的蟹诗让人垂涎三丈: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蟹黄配花雕,暖酒温寒,赏花食蟹,此乃一绝。

提到养生食疗,寒露时,寒气始重,需要注意养阴防燥、润肺健脾。

此时,菊始黄华——菊花茶清澈、通透,菊花酒清香、醒神,再配上应季的柿子柑橘等水果,加一些芝麻、蜂蜜润燥。

写在寒露前,大概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已在回程的路上,旅途劳顿,愿平安顺意!

天寒露重,望君珍重!愿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缕温暖,记得加衣哦!


#寒露#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麻烦支持 关注 点赞 评论,非常感谢!

无尘和你一起找寻文化背后的小确幸,在古典文化世界里体味美好,在琐碎生活中捡拾点滴的温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