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野心太大,打完区寿年还要全歼黄百韬,奈何中野没看住胡琏

豫东战役加快了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作战役配合的进程,这种设想始于内战初期粟裕对解放战争发展规律的预测,正式成形于宿北战役后,其结果便是华进野、山野合并,随着解放战争全面转入反攻,粟裕在1948年初的“子养电”中将这种设想转化为具体的建军意见,由于当时中央领导将关注重点放在了华野三个纵队渡江南进的问题上,关于统一解放军编制的问题暂时被搁置;这一推迟使得豫东战役后期在围歼黄百韬兵团时,由于缺少统一的指挥机构,中野、华野许谭部过早地脱离了阻击阵地,使中原战场一下又涌入了三个国民党兵团,华野突击兵团不得不提前撤出战场,错过了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机会,为此粟裕甚感可惜,在不久的淮海战役中粟裕给中央的第一条建议便是由刘陈邓统一指挥淮海战场。

粟裕

兵法云:“攻其所必救”,开封失陷的消息传到南京后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国民党当时正召开伪国大,河南省代表堵在总统府前又吵又闹要求蒋介石迅速收复开封;蒋介石为挽回声誉和政治威望,立即下令邱清泉及刘汝明部从鲁西南向开封增援,仓促之间又以整编七十五师、七十二师和新编二十一旅组成一个兵团,由区寿年率领自民权经睢县、杞县迂回开封,敌二个兵团在蒋介石的催促下向豫东战场开来。

开封是吸引敌援兵的重要砝码,既然敌军来援按照粟裕制定的方案打援即可,尤其是三、八纵撤出开封后,粟裕手头的预备队就更多了;然而此时关于是否继续打击来援之敌,华野、中野和中央发生了一些不同意见的讨论;开封解放前二天中野致电华野打算开封解放后双方联合进攻郑州之敌,虽然后来又放弃了但仍主张部队转入休整,华野方面一些纵队也想休息一下,尤其是三、八纵队,早在进攻开封前他们刚刚结束宛东战役,伤亡已接近万余。6月22日开封解放当前,中央来电指示:“目前打大歼灭战时机不成熟”,“陈邓、粟陈唐兵团分开行动”,“歼敌数量不要超过两个师”,很明显粟裕此时罢手上下、左右皆欢喜。

华野首长们

如果陈毅还在华野,此时粟裕也许好过一些,以往战役的决心都是陈老总敲定的,如今整个华野的担子都在粟裕一人身上;不久前针对中央制定的南下决策粟裕刚刚提出不同意见,华野夏季攻势中央命令打第五军粟裕又改为打开封,如今中央和中野主要领导都建议休整,难道还要背道而驰吗?谁都无法想象粟裕内心的艰难,但战机就摆在那如果丢失就是犯罪,粟裕最后亲拟作战计划,并第一个签上了名字,然后请野司其他领导参阅,同意的签字。

历史是公平的,机遇总是给有所准备的人,早在半年前粟裕就谋划在中原打大歼灭战的可能,当时在给中央的“子养电”中详细论述了在中原地区打大仗的条件,三次斗胆直陈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吗,如今机会来了,作为大歼灭战发起者怎能不抓住时机呢。

豫东战役示意图

占领开封后的第三天,粟裕毅然下令放弃开封,瞄准了实力较弱的区寿年兵团,以一、四、六和中野十一纵队组成突击兵团由叶飞统一指挥,隐蔽集结于睢县、杞县、太康和民权之间,准备实施南北夹击围歼区寿年;五个纵队组成阻援兵团由野司指挥,其中刚撤下来的三、八纵队向通许方向开进,待邱兵团与区兵团拉开距离后迅速东进,联合两广纵队和十纵队于杞县以西隔离敌两大兵团,中野九纵前进至郑州附近阻击孙元良兵团东进

以上部署几乎是同时通知中央、华野和参战纵队的,一天后中央来电,“部署甚好”,但“歼击企图太多太大”,看来中央对于打如此规模的大歼灭战还是有顾虑的,认为如果能同时歼敌“七十五、七十二师最好”,“否则能歼灭七十五师也可以”,为了保证华野歼敌的顺利,中央命令中野继续负责牵制南线胡琏兵团,山野许谭部向兖州进攻,吸引黄百韬兵团北援。

蒋介石

关于豫东战场国民党方面是如何考虑的呢?一方面得知开封陷落后感到颜面扫地,另一方面却又异常兴奋,蒋介石急令增援兖州的黄百韬兵团掉头南下,郑州孙元良兵团积极东进,南面的胡琏兵团迅速北上,会同区寿年兵团与华野主力决战豫东,蒋介石认为这是消灭华野最佳时机; 中原战场说大也大,但当这么多兵团开始聚拢的时候,中原战场说不大也不大。

蒋介石在战略上的部署似乎没错,四五个兵团压向豫东,以优势兵团围歼华野,但他们的战役部署却出奇地糟糕,首先判断上失误,认为华野主力经过开封战役后伤亡惨重,只能向津浦路撤退;其次,兵团协同作战能力差,邱清泉仗着主力作战积极,尤其是当三、八兵团撤出开封后急于捞取战功,积极向前突进;与之相比区寿年小心谨慎,缺少与我军作战的经验,非常忌惮解放军的围城打援战法,早在红军时期区寿年是国民党十九路军的将领,当时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开辟闽西、闽北根据地时曾与十九路军多次交锋,十九路军吃亏最多的战斗就是彭德怀的围城打援,因此到了睢、杞后便徘徊不前,这样敌两大军团便在一日间拉开了四十公里。

叶飞

战机即现粟裕来不及查明敌情,立即下令突击兵团发起总攻,在叶飞的带领下,四个纵队迅速向纵深楔入,不到两天时间完成对区兵团分割包围,阻援兵团成功控制了杞县到王堌集一线,将邱兵团隔在区兵团之外;为了节约突击时间叶飞下令以一部围困区兵团七十二师,集中主力进攻七十五师及二十一旅,战斗从6月29日开始到7月1日下午还未完成,此时敌西线邱兵团开始向东推进,整编二十五师迅速南下回援豫东,并接近被围的区兵团七十二师,援兵已至,突击兵团还未建功,粟裕手中已无预备队,还能继续下去吗?

豫东战役后中野主要领导人说非大智大勇者不敢发动,陈毅同志盛赞:“粟裕同志浑身是胆”,当年脱离中央指挥的粟裕带着几百人在浙南深山中坚持与敌斗争,当地老农曾描述粟裕“个子不高,人很敦实”,华野战士们说粟裕同志没有脾气,战士们犯了错他也不发火,华野参谋部的人说粟裕一有时间就喜欢读中国古代兵法,因此用现在的话说粟裕是一位典型的儒将,但如果此时站在豫东战场上来描写粟裕,那绝对和“儒”字不搭关系;自区寿年被围后蒋介石同空军司令周至柔乘飞机赶到豫东战场上方,亲自督促邱清泉进攻,邱兵团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向我军坚守的阻援阵地发起疯狂的进攻,尤其是桃林岗阵地被敌人炮火一遍遍洗礼,据说战后老百姓在桃林岗一带种地时,一铁锨下去就能铲出几十颗子弹。

粟裕大将

东线黄百韬兵团进攻同样猛烈,兵团首长亲自上前线督战,第二十五兵团前线部队一度接近华野突击兵团围困敌整编七十二师的地方,敌两大兵团仅隔几里便能会合,但即使这样华野阻击兵团仍然是牢牢扎在阵地上;粟裕曾说过豫东战役是他指挥的最紧张的战役之一,紧张的原因便是如何在多路援敌进逼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围歼目标之敌,为此战役指挥员要充分发挥各纵队最大的潜力,在最为复杂的战场情况下造成敌人不利态势和我军有利态势;此时粟裕大脑近乎以最大功率运转着,指挥的重点从纵队转移到了师、旅一级。

第二阶段打援到了最艰难的时刻,中央已将战场指挥全部交由前线指挥员,粟裕不会撤、突击兵团各纵首长也明白野司绝不会罢手,华野从上到下几乎都坚定了一个目标;粟裕统筹全局认为只有最短时间内歼灭区寿年兵团才能彻底扭转局势,但现在没有预备队,粟裕决定战场转用兵力,在有限的兵力情况下转用兵力可以影响战争走势,但要冒很大的风险,在正式的资料记载中,粟裕此前有过两次使用,一次是天目山第三次反顽战役、一次是苏中七战七捷,都是在围歼打援的情况下,临时抽调阻援部队补充到突击部队上,形成绝对优势打破僵持,两次都达成了战役目的,这次粟裕再次从阻援部队抽调了三个师用于向区兵团进攻,经过一夜的激战突击兵团歼灭区寿年兵团团部、整编七十五师师部及第十六旅一个团,活捉了区寿年和七十五师师长,第二阶段打援取得了重大战役成果。

被捕的区寿年和沈澄年

区兵团被全歼后整个战场态势发生利用华野的重大转变,各纵队情绪也非常高,战争就是这样,胜利就是最大的鼓励;当时战场除整编七十二师还未歼灭外,关键是西线邱兵团和东线黄百韬兵团,尤其是后者为了在搏蒋介石信任亲自指挥坦克冲锋,前线部队已经接近帝丘店,粟裕本想利用黄兵团急于进攻部队还未展开之际对其进行歼灭性打击,但此时南线敌情发生重大变化,华野兵团不得不迅速撤出豫东战场。

豫东战役阻击分为两部分,一是内线阻击主要包括邱、黄兵团,二是外线阻击,主要是郑州孙远良兵团、南线的胡琏和张轸兵团,早在粟裕集中主力歼灭区兵团时,中央就电令中野务必阻止其北上,绝不能在使十八军突破至睢、杞地区;在这几路敌军中粟裕对南线之敌最不放心,为此还专门派了一个侦查营监视胡琏兵团动向,如今侦查到十八军已突破防御到达太康,距离睢、杞不过几十里,炮弹已能覆盖华野阵地。考虑到豫东战役攻城打援目标已实现,粟裕下令部队迅速撤出战场。

豫东战役示意图

豫东战役华野各纵表现得非常好,突击兵团纵深穿插和阵地防御打得非常出色,区兵团被迅速分割成三部分,阻援兵团坚守阵地的决心和阵地防御战的能力把邱兵团打怕了,可以说经过豫东一役,华野部队综合战斗能力已毫不逊色于国民党主力部队,国民党不得不承认解放军已经具备集中主力进行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当然从战役战术方面来看豫东战役也有瑕疵,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机构,致使大兵团作战没有形成统一的作战思想,使两大野战军在作战配合上有所欠缺,华野在撤出战场时部分伤员未来得及转出,使收尾工作有所欠缺,但这不能影响历史对豫东战役的评价,此战过后毛主席强调解放战争已经迈过了山顶,并在不久后彻底肯定了粟裕集中兵力在中原决战的建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