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上仁”、“上义”“上礼”怎么解释?三者孰高孰低?
经文: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无以为”特别耀眼。下德是“有以为”,上仁却是“无以为”,似乎上仁的阶位高于下德。多家注释都详细解读,但都不能释疑。
佛教中菩萨有十地阶位,再细分为五十二阶位,绝对不会阶位混淆。老子的五阶位怎么会上下混乱呢?上仁的阶位肯定在下德阶位之下,这是毫无疑问的。
对比“下德无为而有以为”和“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二句经文,就发现下德是“无为”而上仁是“为之”。无为的功德广大远远超胜为之的功德,这样,下德之功德和上仁的功德本身就无法比拟。
所以王弼注说上仁是“弘普博施仁爱之者,而爱之无所偏私。”孔子说“仁者,爱人。”老子说“爱养万物。”
玄德含五善(道、德、仁、义、礼),而下德、仁、义、礼都是含摄下阶位之善,不含摄上阶位之善。上仁含仁、义、礼,上义含义、礼,上礼含礼。
上仁的无以为是为之的粗大功德,回向众生,此功德不如无为功德远矣。下德的有以为是指细微的功德心,粗大功德心早已戒断,所以上仁之无以为阶位低于下德之有以为。这是无为的功德和有为的功德差距造成的。牛尾大于鸡头。
经文: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与上仁一样,上义是有为之相,不是无为之相。无为之相是遍虚空法界的,有为之相至大也只是遍满人间的一时一世,甚至只能遍满一处。但修行者还是要赞美上仁、上义,不可哂之。
世人德薄,仰赖道、德、仁、义、礼而苟活。道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六十二章)。世人若无道德仁义礼之所保,一日也生活不下去。
经文: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行礼指望对方回礼,这样也是一个彬彬有礼的社会。但对方一旦不回礼,就破坏了彬彬有礼的社会和谐。行礼者一定指责对方是野蛮人,不懂礼仪,如同华夏之外的蛮夷世界,甚至还不如蛮夷世界。
礼仪极为重要,但失去了道德仁义的内证境界的礼仪就价值顿减。
《道德经》为什么没有“下仁、下义、下礼”的比较呢?《道德经》的主题是道和德,不是仁义礼。
德的分离是德下衰的根源,所以必须开显上德和下德的教义。
第三段经文: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bó)而乱之首。
第二段经文是对道德仁义礼五阶位的界定和功德力的宣说。第三段经文则是解读社会是如何从太古的上德社会下降到今日乱世,其根源是什么?其中的下衰过程是如何?这里宣说的十分清晰。
万物不是自化吗?怎么会愈化愈乱呢?这就是“化而欲作”,在生物进化中必然产生有欲望的人,人是欲望的集中体现。
欲望愈来愈大,德之下衰愈来愈严重,文化精英想出了各种对治法,仁义礼就是对治法,但都不能一劳永逸,如同止痛药,虽能缓解一时的病痛,却不能消灭病根。而且后面的药效愈差,时效愈短,百姓忍受的痛苦愈大。
经文:失道而后德。
严遵说:“清静因应,为所不为。”显然德人还是在无为阶位,心地清净,以不为而为。释德清说:“道言有无,德言上下。”因道的运化,万物终将显形,德终将与万物相合,万物终将“化而欲作”,一个魔鬼产生了,就是欲望的魔鬼。
欲望的第一魔鬼是对法味的贪着,不指望受恩者感恩,却对自己是德人的阶位非常在意。这是最细微的贪欲。公天下的黄帝尧舜三王可以作为代表。
经文:失德而后仁。
从无为的圣位上跌落下来,既不能安住在无为的妙境中,又不能再品位无为的法味,只能进入有为的时代。严遵注仁人:“皆爱万物,博施无穷。”仁人对万物都有博爱之心,有为恩德体现到极致。王弼注:“故有弘普博施仁爱之者,而爱之无所偏私”。
王弼的注显然与严遵的注有联系。在世人的眼中仁人功德广大,应该高唱赞歌,但以道眼观之,只有芥子般的功德。禹汤文武周公作为代表还很勉强。禹有种而汤用力,从禹开始是种天下,汤则使用武力夺取天下。弘普博施而不偏私的仁人境界差距十分遥远。
经文:失仁而后义。
博爱心也丢失了,只有冷冰冰的规则(义)发挥作用。严遵说:“理名证实,处事之义。”按照名分职守,适宜处以事物,心中毫无仁爱了。释德清找不到代表例子,勉强用五霸来代表吧。释德清注:“仁义上者为真,三王是矣。下者为假,五霸是矣。”
经文:失义而后礼。
义人也不见了,名理法则不见了,礼人出现了。严遵说:“谦推辞让,敬以守和。”社会依然和气一团,互相礼敬,在座位上走路上互相谦让,打个招呼,出门购物知道排队,垃圾分类也能遵守,上下车知道女士优先。仅此而已,人与人之间就是路人的关系,心灵没有交往。
以上是五善位,道人是五善位之首,礼人是五善位之末。从至德之世,就是如此一步一步下衰的。这是对人类文明世俗社会演化的非常形象的描绘。
经文:夫礼者,忠信之薄(bó)而乱之首。
这句经文误导了学人,以为老子的思想是礼人导致了社会大乱。实际上老子描述的是德下衰是一个自由落体的过程,飞行员只要从飞机上往下跳,只要双足一离开机身,就会迅速坠落,直到地面。真正的根源不是着地的瞬间,而是从飞机上跳下的刹那。
所以老子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即使对于无名之朴也不能生起贪着心,这一细微的贪着,即对自己行德的功德生起了一个念头,也会造成文明的崩溃。更确切的说,就是戒断对世俗名利的贪着,还必须戒断对功德心的贪着,挥起金刚利剑,斩断粗大贪欲和细微贪欲,斩草除根。
斩断粗大贪欲是斩草,斩断细微贪欲是除根。不是礼人造成了文明崩溃,而是下德就开始了。这样楚狂接舆的《凤兮歌》就听懂了。
忠信之薄,礼人是五善位的最后一位,再往下就是互相使用实力了,天下大乱了,人们购物不再排队,而是凭实力抢夺。女士不再优先,男士凭实力抢占座位。小孩孕妇更别出门,弱势群体无人怜爱。
再下一步,天下逐鹿,有力者得之,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人类文明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