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看宋史(11):老板最喜欢的高管—10朝元老冯道
1、一句话救一城人
耶律德光占领了开封,纵兵劫掠的时候,冯道主动来了。一般这种吃力不讨好,事后留骂名的事情,都由冯道来做。
几年前,冯道曾代表晋高祖石敬瑭出使契丹。当时群臣都不敢前往,冯道主动请命。石敬瑭担心他的安危,说:“你官高德重,不宜深入契丹”。
冯道说:“陛下受契丹的恩惠,臣受陛下的恩惠,臣去有何不可。”就是这句话,被后人批评为癞皮狗。
冯道到了契丹,耶律德光有意留下冯道,冯道说:“晋朝与契丹是父子之国。我在两国都是臣子,在哪都一样。”
冯道被留在契丹两年,他将耶律德光给的赏赐换成新炭,说:“北地苦寒,我年老不堪忍受,要早做准备”一副永远留在契丹的态度。结果搞的耶律德光都不好意思了,是啊,人家年龄这么大了,非要人抛妻弃子留在我这里,好像也不老合适。
于是,冯道获准归国。可是,他一路磨磨蹭蹭一个月,启程后,每到一处驿站,都磨蹭停留,用了两个多月才走出契丹。随从问:“别人能从契丹生还,都恨不得长翅膀飞回去,您为什么一路走走停停呢”?
冯道说:“如果契丹皇帝改变主意了,我走的再快,也逃不掉,终究会被追回去”。
想想苏武,被在匈奴关了19年,在看看冯导,虽然态度卑微,我就问,出使的任务完成了没?问题解决了没?答案是肯定的。
几年过去了,耶律德光也回过味了,感情冯道之前以退为进,在玩弄自己。这次,耶律德光可没上次冯道出使契丹客气了。
看到冯道,直接说:“你从我契丹回来效力后晋,好像也没有什么功绩啊”!
冯道无言以对。
耶律德光又问:“为什么来见我”?
冯道答:“无兵无城,怎敢不来”。
耶律德光更嚣张,说:“你是个什么东西”?
冯道很平静,答:“无才无德,痴顽老子”。(我就是个无才无德的白痴老头)
耶律德光听了哈哈大笑,放过了冯道。
气出了,该谈正事了,耶律德光这次不是来抢东西的,是想要长期占据中原,于是问冯道:“天下百姓如何救得”?
冯道说:“此时佛出也救不得,只有皇帝救得”。
这可是即兴回答,可以碾压各种脱口秀的大V流量IP。耶律德光的意思是怎么才能管好天下,冯道回答,要想得到天下,就要留下这些百姓,有了老百姓,才有皇帝。
开封城的老百姓得救了。不管态度多么卑微,我就问,问题解决了吗?答案是肯定的。
2、少年理想
冯道与赵匡胤的老爹,赵弘殷一样,先后效力过一“王”十“皇”。不同的是,冯道最先效力的是燕王刘守光(就是那个李克用第一支箭愿望幽州刘仁恭的儿子,后来被李存勖捆了拉到李克用坟前斩首)。
之后效力过得十皇都是一样的,后唐庄宗李存勖、明宗李嗣源、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后汉高祖刘知远、后汉隐帝刘承佑、后周太祖郭威、后周世宗柴荣。
冯道在十个皇帝那里都担任要职,位列三公、三师之位。如果算上在辽国的两年,冯道伺候过十一位皇帝,这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仅此一人。
冯道能得到十一位皇帝的赏识,屹立不倒。除了说话好听,关键在于这人真的能解决问题,而且从不计较个人名誉。可谓说最好听的话,办最实在的事,解最难的题,背最黑的锅。这样的大臣,那个皇帝能不喜欢?就是放在今天,世界500强企业,也会争着抢着请去当CEO。
冯道出身躬耕之家,年轻的时候,品行淳厚,而且非常耐得住寂寞。平时除了奉养双亲,其他时间都用来读书。
年轻时候的冯道,不但有才,而且愤青。古代,读书人最开始的目标都是用自己的知识指点江山,冯道也不例外。在刘守光身边任职的时候。冯道一腔热血,雄心壮志,拿个小本本记录下了很多当时的弊端,给刘守光提了不少意见,那时候,冯道提意见的时候说话可并不好听。
刘守光烦了,在一次准备率军征讨定州,僚属都支持,只有冯道反对,劝谕的时候惹怒了刘守光,吃了牢饭,而且可能面临砍头。
待在牢里的冯道开始思考,难道之前都错了?错没错,不知道冯道弄明白了没,但是冯道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悟出来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死了,就什么也做不了了。有人会说,他的人死了,精神还在,这种精神可以激烈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
我呸!后世的人自有后世人的思想,如果前世人的死,就能激励后世人,伯夷、叔齐之后,这世上岂不都是有骨气的人。
冯道不想死,也不想用死去激励别人,冯道要做个有用的人。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冯道被救了出来,而刘守光兵败了。
3、背最黑的锅
冯道逃往太原,投奔了李存勖。我们都知道,李存勖喜欢看戏,在梁晋隔河对峙的时候,军中还跟随这一些伶人。大将郭崇韬因军中伴食人员过多,要求裁减闲散者,惹怒了李存勖。
李存勖说:“我连给为自己效命的人设宴的自由都没有,那我回太原好了,三军另择主帅”。李存勖让冯道起草文书,宣示三军。
冯道觉得这样做不妥,但是经过牢狱之灾的冯道学精了,并没有直接说,而是犹犹豫豫不肯下笔。李存勖在一旁催促,冯道说先想想怎么写,别写出来三军听了不舒服。等一会,李存勖怒气稍消。冯道徐徐进言:“大王屡建奇功,如今正是平定南寇的好机会。郭崇韬说的并不过分,最多不听就是了,何必闹僵让敌方得利”。
李存勖醒悟,不久,经过冯道在李存勖和郭崇韬之间的调和,此事顺利解决,人们开始敬重冯道。
冯道已经坐上高位,但是随军出征,连席子都没有,就睡在干草上。他不用军中粮草,用自己的薪俸备办饮食,与仆役同锅吃饭。将领掠得的美女送给他,他推却不掉,就将美女安排在别室之中,寻访他们的主人,将其送还。
冯道的父亲去世,冯道回家守孝。当时年景不好,他将剩余的薪俸全部赈济乡民,自己住在茅草屋。有困难不能耕地的乡里,他晚上偷偷帮人家耕好地。主人得知,前来感谢,冯道觉得不值一提。
这样的冯道,被欧阳修、司马光批评为不知廉耻,奸臣之尤,是国家危亡之乱的祸根。摆脱,你们都是精通历史的,司马光还带人编写资治通鉴。你们语文好,好歹也学点数学逻辑。你们的历史知识应该告诉你们,是因为国家危亡祸乱不断,才有了这样的冯道。而不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冯道,国家陷入危亡祸乱。
冯道的所作所为被批评为沽名钓誉,麻烦有这样沽名钓誉的人,给我们多来点,这个社会很多矛盾就好解决了。
司马光、欧阳修、你们在享受太平盛世的时候,又为国家做过点什么。宋仁宗时期,国家看似繁华,但是冗官冗员问题已经很严重,仁宗经常拿不出打仗的银两,司马光,欧阳修可为此出过力?你们是守旧派,是仁宗改革的绊脚石而已,与冯道比,谁更忠君?
冯道只解决或者皇帝的问题,不陪皇帝一起送死而已。
4、公道自在民心
不过没有关系,骂吧,冯道生前就不怕人骂,死后会怕吗?
唐末帝年间,冯道出镇同州,对副使胡饶稍有慢待。胡饶常趁醉在牙门外辱骂冯道,冯道每次都会将胡饶召入府中,备办酒食招待,毫无愠色。他对人道:“胡饶为人不善,以后自有报应,我有什么可怒的。
后晋时期,有人牵驴入市。驴脸挂着一个牌子,上写“冯道”二字。冯道得到亲信的禀报,毫不动怒,只道:“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这可能是有人在为驴找寻失主,有什么奇怪的?”
冯道一生,信奉的准则是:事当务实。在明宗李嗣源时期,冯道负责起草奏章,他的文章浑然一起,与一般公文的流俗格式不同,举朝官僚无不钦佩。欧阳修们,冯道并非不会写诗,作词,玩散文。只是那些精神层面的东西,需要解决了温饱才能有用。冯道没有欧阳修命好,生活在五代十国中国历史最动乱的时刻,他没有功夫吟诗作对,还是解决实际问题吧。
冯道提拔有才能的寒门士子,抑制浮躁的士人子弟,他也像魏征一样,常常劝说皇帝要行仁政。唐明宗得到一个玉杯,上写“传国宝万岁杯”。明宗很高兴,拿给冯道观看。
冯道说:“这是前朝的有形之宝,王者有无形之宝。仁义便是帝王之宝,因此有'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的说法。”
明宗汉语不好,没听懂他的意思。冯道走后,明宗又问侍臣,这才知道冯道是说守住皇位要靠仁义。可惜,五代十国,十位皇帝,像明宗这样的太少,后面的闵帝、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隐帝都不靠谱。等到柴荣继位,冯道已经70多岁,很老了。
公道自在人心,不管后世的专家,学者怎么贬低冯道。在冯道死后,民众自发组织站在道路两旁送别他的棺木,烧出来的纸钱,把道路两旁的树叶都染成了灰色。就这待遇,在小官,具体做事的父母官中还是有几次。但是冯道这种宰相级别的人,死后受到这待遇的,只有十里长街周总理可以超越。
在五代十国,冯道的确是受人尊敬的。只是,后来的人太善于“去”其精华“取”其糟粕,冯道高尚的品质每人关心,而冯道圆滑的处世哲学被奉为经典,且发扬光大。这才是后世欧阳修、王夫之等批评冯道的真实原因。
但是,人活着哪里能管得了后世的事,能解决好当时的事就很不错了,特别是冯道生活的混乱时期。后世的事,难道不是需要你们后世的人自己解决吗?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老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吗?如果前人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