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蕴无穷的一首唐诗,虽然仅仅四句,却写出了李白特有的风格

李白在人们心中,怕是最潇洒、疏狂的一位诗人了,当他做客他乡时,他吟出的是: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当他被召入京时,他丝毫不掩内心的激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的诗自带特殊的风格与魅力,再拿闺怨诗来说,一般的闺怨诗都会很明显地说“怨”,但是李白就不一样。他写过一首《玉阶怨》,四句包含庞大信息量,不写“怨”却“怨”从中来,而且这种怨还非常的有境界。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先说说题目《玉阶怨》,它是乐府旧题。汉朝的班婕妤失宠后写了一首《自悼赋》,情感色彩悲伤至极,其中有“华殿尘兮玉阶苔”,后来《玉阶怨》也就被专门用来写闺怨。

起句:玉阶生白露。一个动词连接两个名词,五个字皆不可被他字替代。“玉阶”一词不仅突出了建筑物的华美,而且也暗示了女主人公身份的特殊:可见她不是居住在平民百姓家的姑娘。“白露”一词则点明了时间,体现了天气之“凉”。中间的“生”字更值得细品,白露在玉阶上生成,肯定不是一时半会儿,所以一个“生”字足以说明时间的漫长。

那么起句的作用就出来了:点明地点、时间、营造氛围。

有了起句的铺垫,承句也就很自然地被引出:夜久侵罗袜。在这里,主人公已经出场,只不过她不是直接被点出,而是被“罗袜”来代替。整句内容与起句衔接紧密:因为玉阶上有白露,所以这美人在上面徘徊久了之后,她的罗袜自然也就被露水打湿了。

作者没有直接去描写这个美人的衣物、神态等等的细节,仅一句“夜久侵罗袜”就将她长时间来回徘徊的身影展现给读者,她是孤单的、是无助的,这个画面很鲜活。而从侧面,我们又能感受到作者对她的怜惜之情,读出当时女子命运的不公。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无论诗怎么写,都需要有一定的逻辑去贯通起来,不能抛开“逻辑”去胡乱拼凑,这是最基本的一点。

转句从室外转到室内:却下水晶帘。因为天气太凉了,也因为她等待了那么久始终没有等到要等的人,于是这位美人便回到了房间。她放下水晶帘,这个动作又暗示了什么?暗示了她不想再继续等下去了。然而真是这样吗?并不是,合句做出了补充。

“玲珑望秋月”,虽然主人公放下了水晶帘,迫使自己不要再去幻想、等待,但是她的内心却做不到,在无眠中又不自觉地隔着水晶帘去看那玲珑秋月。合句又是一个生动的画面:水晶帘静静垂着,帘内无眠的美人,正孤单地遥望着帘外的那轮月亮出神……

这一句再一次将美人的心境进行了烘托,她放下水晶帘也好,她望月也好,这一系列的动作都集中体现了她内心的一种煎熬;在等不到要等的人时,她的“怨”意油然而生,而她坚持等待、盼望,又无不说明了她的痴心与不甘。作者写到这里就收笔了,把其他一切能够补充、延伸的内容留给读者去想象。

纵观全诗,作者一直都在通过场景、动作去介绍人物和表达情感;诗中没有说她在等人,也没有说她内心如何煎熬,但我们却能够感受她等人那份的哀怨与期盼……;

又或者,就如有些朋友说的一样,李白这里是表面写美女,实则写被朝廷贬谪的自己,暗喻自己的命运。不过这只是一种猜测与想象,至于是否有这层意思,我们自己心里做一衡量即可。

总之,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闺怨诗,它纵然有“怨”也能够做到怨而不伤;在内容方面,语言的包容性被尽可能地放大,留给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

而且在合句中,还适当抬高笔笔调,用“玲珑月”来体现境界上的清高,所以李白这就是的“神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