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艺切磋(四十):武夷深山,宝山空回
何为深山?即,不是大家熟知的武夷山景区,不通长途汽车,需要坐摩托车才能够进去的那种深山沟沟里。
何为宝山空回?深山里的景色的确很美,摄影资源也很丰富,但我是5年前去的,当时没有任何摄影方面的知识,所以面对着“宝山”和“黄金时刻”,不知道怎么利用,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时机与资源,等于空跑一趟,现在想起,颇感遗憾。
当然,也不是一无所获,这不是也为今天的“画评图说”积累了一些素材吗。
《晨炊2幅 2011》:这是在武夷山的深山,我晚上就住在这片瓦下面。这是老支书的家,条件在村里算是比较好的。山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空气、景色、人物、环境,当然,还有吃的。晚上的饭菜让我至今难忘,鸭子的味道真好,萝卜的味道更好,入口绵软,萝卜味纯正。从这里回崇安城,我带回了一布袋的萝卜。
早晨这个时候村子里正在做早饭,炊烟袅袅,变成了雾霾,下面的村子笼罩在一片朦胧中。这张照片的测光区域是下面的阴影部分,所以有些过曝。高光部分的颜色细节丢失。
与上面一张照片是在同一个位置拍摄的,这张照片的测光区域是上面的高光部分,所以整个画面较暗,高光部分的颜色较好,可阴影部分的细节丢失。
照顾了测光区域的平衡,构图又成了问题,当然,由于头一天没有找好机位,所以现在是来不及了,可惜了大好的“黄金时刻”。拍摄这种照片的时候,太阳的位置最好不要放在中间,否则画面会感觉有些呆板。拍摄花朵的时候,不要将花朵放在中间可能也是这个道理。
《竹林清晨(逆向光)2011》:从直方图上看,左边已经形成了高光剪切,但因为有竹叶遮挡住太阳,所以竹林里阴影部分的细节尚能看见。面对太阳拍摄时,这是一种方法,即找一个遮挡物,这样,遮档的部分会成为剪影,阴影部分的细节则会留下一部分。
《竹林清晨(炫光)2011》:光斑属于炫光的一种,本来是相机技术缺陷,但处理好了,则能成为难得的构图元素,为画面增添光彩。这幅照片的炫光没有处理好,主要是因为当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否则,我会从不同的角度多拍几张,直到满意为止。
《清晨茶园 2011》:拍摄时间是上午7:29,属于“黄金时刻”,但光线在左上方,不是很强烈,淡淡的光线倒也符合清晨的题材。
《清晨茶园 2011》:这一幅就差一些了,没有用好布光的艺术。
《竹林清晨(侧向光)2011》:太阳在左侧,照在深绿色的竹子上,形成了一些有规律的边条光,也挺好看的。要是不露出天空就好了。这就需要调整角度。
《争夺光线(侧向光)2011》:清晨的阳光照射在这棵树粗糙的躯干上,几片绿色的树叶宣示着这株饱经风霜的老树内在的极强的生命力,密密的竹林既是这株老树争夺光线的强有力的竞争者,也是衬托它坚韧不拔性格的背景。
《杉树林的故事 2011》:老支书的儿子文华告诉我,几年前上面号召植树造林,谁造的林就归谁所有。当时可造林的地方很多,但没有多少人响应。只有几个比较勤快的人抓住了机会。现在大家都看到收益了,可地方已经没有了。勤劳致富看来是铁的规律。
《杉树林的故事 2011》:木已成材。
《竹叶亮丽 2011》:拍摄时间是上午 9:30。强烈光线的照射下,竹叶闪闪发光,竹子杆成了陪衬。
《难看的竹林 2011》:拍摄时间是上午 9:50 。有经验的摄影人此时可能都选择收摊了。只有象我这种没有什么经验的,才会拍摄出这种照片,白白的,平淡无味。哈哈。怎么说呢,也算是一种欣赏吧。
《小杉树林 2011》:我拍摄这张照片的唯一原因是它们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吸引了我。这些小树苗长大了可是一笔财富。
《白平衡问题 2011》:这些竹子的颜色肯定不是这样,看上去比这要青翠得多,可不知道为什么,拍出来的色彩却变成焦黄色了。很可能是相机设置的白平衡出现了问题。需要手动调整。这时最需要的是18度中灰卡。可是在5年前,我对此一窍不通。
《上午的竹林(逆向光)2011》:迎着太阳使用遮光的技巧,百试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