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君子会得抑郁症吗?答案在《论语》的...

古代的君子会得抑郁症吗?答案在《论语》的这句话里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有智慧,内心通达,没有纠结,普通人则常常因为一些事情焦虑不安,纠结不已。
 
这是为什么?《论语》的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其中的原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普通人考虑事情,往往以个人的利害得失作为出发点,失败了,不顺了,总想着那个不利的结果,负面的情况,而不愿放过自己,于是,这件事便成了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君子处事以道义作为出发点,不是以个人的利害得失作为衡量尺度。君子做事失败了,遭遇了压力,他考虑的重点不是这件事自己有没有吃亏,而是考虑这件事在不在自己认知和能力的把握范围,如果不在自己的把握范围,自然也就没什么好纠结的,不如乐天知命,知足惜福。
 
《论语》中有以下关于君子是如何以道义处事的论述: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知也。”
君子做事,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是真正有智慧之人。通俗的讲,就是真正聪明的人,不熟不做,不打无把握之仗。按毛主席的说法:“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君子不会因为某件事情的失败而沉迷其中,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
 
2.     “道不同,不相为谋。”
君子与人交往,三观对不上,脾气不相投,就没必要勉强在一起共事和相处,更不会纠缠不清,为此白白消耗自己的生命。
 
3.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君子认为这件事不在自己的职责和能力范围,不会过度操心,越位干涉。
 
许多父母成天为孩子的事焦虑不安,上次杭州有个宝妈因为孩子不爱学习感到十分绝望,最后搞到跳楼轻生。其实,孩子的前途命运并不完全在父母的把握范围,尽力而为就好,否则操心过头,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反而压抑不得解脱。
 
4.     “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君子在大环境良好时,就出来做事,大环境恶劣,则隐藏自己的主张。通俗的讲,就是大势不好,对于一些东西就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一味地抱怨和担心也没用,因为大环境的影响力不在个人的控制范围。
 
5.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君子不仅自强不息,努力改变命运,也懂得自己的能力极限所在,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
 
有的人常常爱抱怨自己的父母和原生家庭如何地差劲,这种就是不知命,少智慧的表现,与其抱怨无法改变的事实,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改变的事情之上,如此,也减少了心理负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