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关注】好大一棵树——序吴树戈《椿杏居灯草》
好大一棵树
——序吴树戈《椿杏居灯草》
山西汾阳 杨耀学
读文章,唯恐漏掉一个字,读过后还想返回来再读一遍;读谜,几条过后,即按压住谜底,先猜再验证。这就是我读吴树戈的《椿杏居灯草》的感受。文则文思灼灼,谜则谜味浓浓。读完全部书稿,仿佛从一处优雅的花园走出,心旷神怡,领略到灯谜之美和人性之美。
我和吴树戈相识多年,较早的交往有三次:编辑《当代青年灯谜精选》,组建金鸡谜社,在《中华谜报》举办“山东青年专版”。每次树戈都是积极的参与者。我至今记得他的“赵子龙洒泪而去”猜成语“行云流水”。那专版上我的版首语题目是《仰望山东》。二十多年后,面对这一棵根深叶茂、冠盖如云的常青树,我又一次仰望。美景在前方,它迷人的姿容和芳香是吸引也是鼓舞,所以当树戈邀我为本书赘语一二时,我欣然应命。
吴树戈是一个功底深厚、全面发展的谜人,对灯谜艺术,他始终一往情深地痴迷,付出了近乎朝圣般的努力。本书既显水平,又见个性。即是说,在走向精神高地的同时也走向内心,体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书中所有栏目都采用传统京剧目,这是高明的创意。国粹对应,血脉贯通,钟鼓和鸣,文化遗香。大意态、大风貌、大神采蕴含其中,艺术特色就是性格特色。
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探寻,本书有哪些特色呢?
一曰制谜务精。树戈制谜逾万,各种书刊常可见到他的谜作,我已读过他前几年出的载入二千条的《树大招风》,本书又收进新构二千余。有许多佳作,令人一读难忘。如“两岸猿声啼不住”射二棋手“李进、程鸣”,“触目此情无限”猜二歌手张也、思浓,两谜均为著名诗词挂面,前一条以“李”踏实诗人,“进程”和“鸣”形象如绘,有声有色有动感,生动逼真;后例“张”释“触目”,“思浓”妙到极致,这种“情”用“思”表述至准至深,“浓”字浓缩千般情意。两谜用顿读、别解织成彩锦。云气空濛,往返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异观。“岭脚置锥聊结屋”猜“许地山作家”,“置锥”“结屋”明暗两线应底,如形影随附;“夜来开破几丸书”猜泊人二“梅展、黄信”,“展”“信”是对原诗将腊梅拟人化的理解,出“黄”精准,色香味俱全;“水中一点松柏影”射中药二“丁香、白术”,“柏”被松解后两度入扣,出人意表;“兵法十三篇”打财会用语“累计成本”,用“计”道出兵法精髓,将深刻蕴藏于巧妙之中。这些谜,准切达雅,字字能析。谜人用悟性去读书,用心灵的眼睛去凝视,灵感和文化积累发生火花碰撞,才会有这些风格迥异、琳琅满目的谜作。“台上金杯真无愧,案前功夫最可钦。”赞美、欣赏佳作之时,谜人“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辛苦你知道吗?灯谜有传授知识的功能,但知识必须准确。除了扣合贴切,谜底还必须可靠。我们常常需要查证:有这个人吗?有这首歌吗?这是成语还是常用语?严谨才显学问,精确方见水平。为了一条涉及古代发型谜的准确,吴树戈甚至查阅了发型图片,务求无误。我们的灯谜,应该达到可以记史、可以补史、可以证史的艺术境界,树戈无疑是“精”的追求者和实践者。
二曰评谜点睛。对灯谜作品的阅读、理解、欣赏、选择和点评,是衡量一个谜人艺术品位的标尺之一。诸多谜作哪条好?这条好谜哪点好?一字鲜活,一词出趣,发现亮点,领会新奇。我们编刊、择例、选佳、写评,就是挖掘美、彰显美的过程。树戈在他的几篇谜文中,在点评他人的谜作时,述其窍要,最具慧眼。如评析王祥方的“人一走红,佳作便难以为继”,探骊格射“名胜·灵隐”,这条谜的精髓是“胜”和“隐”的对举,以谜醒世。树戈说:“隐寓极深哲理,平淡中道出人间真谛。”谜作精彩,也读出了精彩。杏花谜中,朱建铭的“更见田中杏花开”猜农业名词“叶梗”,他批道:“清丽素雅,朗然无滓”。 “无滓”之用,中肯贴切。用“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暗藏机杼,扑朔迷离”来评价王杰的“口称募化寻晁盖,坦露真心共饮茶”猜酒名“杏花春”,谜佳评美,妙喻如珠,玉手相挽,四目相对,邀约于文学间,知音于佳构处。我们以读到此谜为幸,我们以读到此评为乐。
三曰论谜求真。越是贴近大众的艺术品种,越需要保持思想的敏锐和深刻;越是通俗和娱乐的圈子,越要有中肯的、符合学术标准的研讨文章。只有探索才能繁荣。我们要塑造灯谜文化精神,走出一条提高和雅化的道路。吴树戈倾心于此,宏观探道,微观探真,就谜坛热门话题写出多篇有质量的论文,如化格法研究,问答体论述,游目、带目、隐目的界定,灯谜美学价值的发掘,等等,真知灼见充盈于字里行间,列举大量谜例,是多年心血的结晶。其中《渔樵问答野趣浓》一文,引起我的“野趣”。我接触问答体灯谜很早,《佳谜欣赏》上的一条“谁押林冲到沧州”,打数字名词二“两个解、差”,使用了顿读、别解,谜味浓郁,我曾多次在校园挂出,颇受好评。总结此类灯谜很有意义。更妙的是用“渔樵”为题。渔父樵夫草根论道,洞悉一切,是世事的旁观者、见证人、裁判员,是大众坐标。我们漫步于谜途,互相深度呼应。通过整体梳理、拓展性探索、前瞻性研判,以创新成果促进谜艺发展。
四曰入谜须博。一个只摆弄灯谜而无其他文化专长的人必然站不高、走不远。吴树戈腹笥甚丰,多才多艺,用他自己的话说,“玩得比较杂”。他擅长说书,早年可以说整部《隋唐演义》;自己创作诗词并能背诵名家诗词;还爱好下棋、斗虫和收藏等。我历来认为,一个有特色的谜人,应该有大量自己所属领域的灯谜作品,显示出知识结构和行业优势,例如我本人的中医谜和穴位谜。吴树戈是标准棋人,曾在比赛中战胜过全国农运会女子冠军、象棋大师陆惠中,在本地棋赛中拿过前三名。棋谜结合,佳构很多,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编刊时,就发现吴树戈象棋谜量大质优,受到谜界棋人陆甸坤、张海根等人的赞许。“膏”猜象棋术语二“高相、沉底月”,以乾隆诗“绿云枝上挂银刀”扣象棋术语“柳穿鱼”,均为不可多得的佳构,因过于专业,非铁杆棋迷莫能制之。象棋大师由于在群众中知名度不高,许多佳谜未能流传,是以为憾。吴树戈“棋人”名谜多有精品,弥足珍贵。如“陈信安”,他早年挂面“马上相逢无纸笔”,后觉易撞车,又制一条以“投涧传称人所难”的清诗为面,贴切而不可移易。本书收入的几篇谜文,也见证了他谜艺与其他边缘艺术的结合,业余文化,卓然成家,充满文人风度。
五曰行文唯美。读本书中的几篇文字,如沐春风,暖我心怀。这是一种新文体,谜、谜评、散文融为一体,使人伴随着谜意行进,浑然忘机,尽情释放,感受十分丰富。你看:“杏花开放的时节,驱车上山极目望,但见山峦间、沟壑处、田梗边、地头农家的院内院外,杏花次第盛开,缤纷烂漫,怒放的杏花是春天的一场天地盛宴。”这是叙述、思辨、抒情的圆融统一,传情达意,一派祥和,直抵内心。于是,杏的世界,花的海洋,诗的源头,谜的天堂,人的故乡,一齐来到我们眼前。谜人来到宏大现场,条条灯谜佳作如杏花悬挂,成为美不胜收的风景。阅君几篇文,深情不夜天,快乐是底色。这是可猜之谜,可赏之诗,可叹之词,可感之文。本书中几篇文字,多是散文佳作。谜是寄情之品,文是载谜之章。谜与说书、唱棋同台,谜与蟋蟀、诗词共舞,博识、才情、想象、谜意,共同练就美文,叙述贴心,如坐春风。谜里浸泡着文明史,孕育着华章,谜里住着勤奋而睿智的你。
六曰写人得神。《风流儒雅亦吾师》是我颇为喜爱的一篇,因为我见过高大挺拔、潇洒倜傥的李功平,留下良好印象。吴树戈紧紧抓住李功平身上的闪光点,有力度,内涵深,有血有肉,外形与内在凝为一体。望其面和蔼温厚,听其言不乏幽默,一深交便知厚度。以高人为镜,反观自身,在交往中获得呼应、默契和尊严。一个高尚的人,已成为一道文化风景,一种引人深思的文化人格。你看,李功平在闭幕式上演出山东快书,谜条上的工整书法,一边下棋一边做谜,觥筹交错中猜谜秒杀,我们仿佛看到了眼神,听到了笑声。感同身受,亲密无间,贴心贴肺,同气相求。人之为人,在于那口气,在于那股神,风流才子,把目光从谜中抽回,转一个身,笑容灿烂。用纯朴,守天真,藏大拙,活自在,穿越世事,不计功利,满怀善意,望他知味。文章用点睛之笔、传神之笔,拨亮心灯,找到穴位,全盘皆活。向世人表明,即使生活在匆忙浮躁的时代,人们依然本能地渴望着纯粹、沉挚、优美,渴望有质量的精神生活,倾听心灵的回响。
七曰成书如景。近年来,谜人们出书的逐渐多了,这是可喜现象。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最可贵的收获,就是有了谜人群体。这个群体抱团奋进,硕果累累。我们书写谜史,留下永久不灭的精彩。这是文化交融和文化传播。好书如树,有枝叶,有根须,有年轮。多年之后,那些滔滔言词都成了过眼云烟,而大树还在,荫凉还在,谜人魅力长青。谜书摆出来很长,如海岸线,环抱谜海,面对世界。我们要守住中华文化的命根子,我们要融入社会发展的新潮流,这二者是灯谜的双构性。吴树戈的书,很好地体现了传统和前进方向的结合。贴近大众,贴近心灵,做真学问,就是本书宗旨。诗歌称“风”,飘来霏霏,掠过心灵;灯谜称“虎”,掀起荡荡,雄视万物。《论语》云:“暮春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春天里,几个朋友,在沂水里沐浴完毕,登过高台,哼着小曲儿回家。这不就是写给山东文友的吗?古人在书中再度复活,我们在书中再度年轻。“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让我们把本书作为良师益友,好好地读一读吧。
苏州谜家俞涌尝云:“山东吴树戈可背诵在下不少作品,今年方知,吃惊感动不小。”遂问树戈,曰可背五首,并发来其一。经查,与俞原词并无错讹。俞又示我:此《青玉案》,即赠树戈,贺其成书云。敬录如下:
西风萧瑟雁南去,极目望,天涯路。岁月蹉跎无觅处。青丝沾霜,丹心染树,更莫秋光负。人间自有真情诉,常使男儿泪如注,一纸远胜千万语。凭栏把酒,挑灯谈虎,相约闻鸡舞。(邱茂文校对)
2017年9月5日
注:杨耀学,山西省名老中医,著名谜家,中国职工灯谜协会副会长,中国职工灯谜协会会刊《中国灯谜》总编辑、河北省职工灯谜协会特邀顾问。
亲们需先微信“关注”“河北谜坛”公众号,然后点击图文进入页面,在该页面下方的“写留言”里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