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孔庙

曲阜老城被完整的城墙围拢着,使老城投射出一种穿越历史时空的厚重感,城墙上的城楼更透射出一种历史的大气和堂皇,使整个城市空间弥漫在蔚为壮观的历史时空中。

进入庙第文宗,乾隆亲笔写的“万仭宫墙”四个大字。试着深读这个字,是在称赞孔子的学问之深。

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孔庙面积之大,时间之久,气魄之雄伟,保存之完好,被中国古建筑学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之奇迹“唯一的孤例”,不仅是儒家文化载体,更是一座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化艺术殿堂。

进入孔庙内部,直接闻到松柏的香气。这里种了很多古柏。形态各异,郁郁葱葱。走在前面的是有名的金声玉振坊。该坊始建于明代,为表现孔子学问的精髓,十分完整,犹如演奏的全过程。

很多孔庙都有一种叫棂星门的建筑,把孔子和掌管天上文化的星宿联系在一起。

太和元气坊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全为石质结构。造型与金声玉振坊同。“太和元气”是说孔子思想体现了整个人类思想最精华、最高贵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般,能使人类思想到达一种至高无上的境地。

过太和元气坊为至圣庙坊,石坊应为弘治十三年修庙时所添建,当时名“宣圣庙”坊,清雍正七年改名。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得名于孔子的封号“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庙坊上的梅花篆刻是雍正皇帝的手书,特别是“至”字把上面的一横写到了下面,据说是因为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上不能封顶,所以倒过来写。

进圣时门,豁然洞开,很大的方形庭院内,古木参天,芳草如茵,对面三架拱桥。环水有雕刻石栏,因水“壅绕如璧”,故取名“璧水”。北京天安门前有金水,这里设“璧水”意为孔子庙宇与皇宫等同,三桥因而得名璧水桥。

壁水桥北为弘道门,清初名“天阶门”,雍正皇帝钦定为“弘道门”。 “弘道”二字出自《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雍正借“弘道”二字,赞扬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集先圣先王之大成,成为“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

白驹过隙,世事嬗变,历经洪武、永乐、成化、弘治等扩修、扩建,方基本形成现存孔庙的规模,并为后人留下了著名的洪武、永乐、成化、弘治四通御制巨碑。    洪武碑立于洪武四年即公元1371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为祀岳、镇、海、渎,免祀杂神,专崇孔子”之御碑。碑文道:“朕奋起布衣,以安民为念,训将练兵,平定华夷,大统以正,永为治之道,必本于礼。”又道:“孔子善明先王之要道,为天下师。”其政治用意,不言而喻。

成化碑

奎文阁是孔庙主体建筑之一,原来是收藏御赐书籍的地方,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藏书楼。这座独特雄伟的建筑,完全是木质结构,在中国楼宇的建设上称的上是孤例。它高23.35米,东西阔30.10米,南北深17.62米,三层飞檐,四重斗拱,结构合理,坚固异常,经受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和多次地震的摇撼。据记载清康熙年间的一次大地震,曲阜“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阁安然无恙。

绕过“奎文阁”,孔庙一改静寂肃穆之风格,红墙灿目、黄瓦耀金。这便是著名的十三碑亭区了。

 

历朝皇帝们争相在孔庙树碑立亭,便使这原本宽敞的地方显得拥挤起来。屋檐要相碰了,怎么办呢?于是出现了一片建筑结构错综复杂、布局精巧的牌亭。这种高超的建筑技艺是古建筑学上所讲的“勾心斗角”,即双檐穿插交错,后人将其引申为更广泛的含义。

十三碑亭区一角

大成门是曲阜孔庙的第七道门,是明代建筑。门名取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也者”的语意。门面五间,黄瓦飞檐,彩绘斗拱,下有石雕须弥座台基。

孔庙内,古木参天,文物众多,但其中有一棵柏树尤其令人惊叹。这株树位于大成门内东侧,和孔庙内其它众多树木相比并不粗大,甚至还显得过于细小。但是,这株柏树在曲阜“三孔”众多古树中,却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因为据说它是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当年亲手所栽种,所以多年来一直被尊为“先师手植桧”。

“杏坛”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传为孔子讲学之处。宋代以前此处为大成殿,天圣二年(1024年)孔子45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于是,“杏坛”,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其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是中国三大古殿之一。大成殿四周廊下环立着28根雕龙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每柱上刻有72条龙,且各具变化,无一雷同。

殿门有“生民未有”匾,是雍正御笔题书。语出《孟子·公孙卫》:“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意为自有生民以来,世上就只出现了这一位圣人。门两侧联曰:“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大成殿内中供奉着孔子塑像,坐高 3.35 米,头戴十二旒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

“万世师表”是康熙御笔题书。语出晋葛洪《神仙传》:“老子岂非乾坤所定,万民之表哉;故庄周之徒,莫不以老子为宗也”。意为孔子是千秋万世的老师和表率。                        “斯文在兹”,是光绪御书。语出《论语·子罕》:“子谓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将之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合?”意指世间所有文化盖源于儒学创始人孔子。

 

 

沿大成殿回廊后转,又一座重檐大殿矗立在眼前,它是孔庙三大建筑之一的寝殿。寝殿阔7间,深4间,间金妆绘,枋檩游龙和藻井团凤均由金箔贴成,回廊22根擎檐石柱浅刻凤凰牡丹一如皇后宫室制度,殿内神龛木雕游龙戏凤,精美异常,龛内有木牌,上书至圣先师夫人神位。

 

圣迹殿是以保存记载孔子一生事迹的石刻连环画圣迹图而得名的大殿。此殿位于寝殿之后,独成一院,是孔庙最后的第9进庭院。殿系明万历二十年巡按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孔庙原有反映孔子事迹的木刻图画,他建议改为石刻,由杨芝作画、章刻石,嵌在殿内壁上,这就是为数120幅的“圣迹图”。

迎面是清康熙皇帝手书“万世师表”石刻

“射矍相圃“图

还有清康熙、乾隆皇帝的御制碑。

诗礼堂之后,立有一块刻着“鲁壁”二字的石碑,石碑后面有一堵形同照壁的红色墙壁。这堵墙不与任何房屋相连属,兀自矗立在那里。“鲁壁”是为纪念孔子九代孙孔鲋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藏书而筑的纪念性建筑,它见证了我国历史上一次重大文献的发现,被后世学者称为儒家原典文化的挡风墙。

千年宋银杏

已枯的凤桧

孔子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脉,跟着这些重重庙宇,森森松柏一起,穿越了时空,直到永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