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家乡的桥/郭西明

在桥的东岸有一片树林,树下裸露的砖石和断壁残垣诉说着这里的曾经的繁华。据说这里曾有一个庙叫祖师庙,当年庙宇有五间正殿两边各有两间侧殿,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了,民国时曾在这里设立过祖师乡,庙宇曾作为祖师乡公所办公地,后来毁于解放时期。解放前这里有着一个小集市,解放后随着四清和土改运动,当年的街面和店铺都拆迁了。不过在我记事的时候姚桥的两岸一直很热闹,每天都有来自方圆几个村子里来卖瓜果蔬菜的,到后来有几家小百货铺。我们小时候曾在这里的砖石中寻找传说中的点点滴滴。在每年的古会时听说书人敲着大鼓讲述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在牛行里牛经纪那里听着他们谈论着当年的传说。

当然我们小伙伴们最喜欢的还是跑到横跨在皂沟上的姚桥下面去玩耍。如今长大了,见过了很多的桥,感觉家乡的桥是一个很小很小的桥,可是当年在我们的记忆中它是一座很雄伟的桥,桥修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桥身用的是青砖水泥的,桥体成拱形,两头分别有两个分水洞,感觉很像是书里面学到的赵州桥。可惜随着时光的变迁,小桥也早已破旧不堪,两边的桥栏曾开裂、倾斜,后来几经维修小桥依然坚强地守护在皂沟上。

桥下的河水中有很多的细小的砂浆子,河水清澈见底,这里就是我们附近的村民天然的浴场。夏季每天傍晚会有很多的大人们来到这里洗澡。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无论是中午还是傍晚只要有时间就会去桥下玩。我们在附近摸鱼虾、掏螃蟹、捉黄鳝,在河水中嬉戏,夏季每天要在河里泡上几个小时,有时候爬上岸的浑身泡得竟然苍白。爬上岸后我们会爬到桥两边的分水洞里躺着休息。

那时候河里的水格外的清,天格外的蓝,在河岸上,可以清晰地看见河里的鱼虾,成群结队的在游来游去,河里的水草像一根根的绿丝带在随着水流漫卷,不远处的芦苇荡中不时会传来一阵阵的蛙鸣,咯哇咯哇地叫着,仿佛就是大自然给我们演奏着动的人乐章。爬上堤坝,可以看到村子里一座座低矮的茅草房,有几户人家的篱笆木桩已经发黑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围的了,门前的大水井上架着高高的汲水吊杆,门前菜园里栽着黄瓜、茄子、番茄、葵花。远处谁家的灶屋上升起了袅袅的炊烟。是呀,快要吃饭了,大伙们开始朝家里跑去。

长大后去了很多的地方,走了很多的桥,无论是石桥、铁桥、钢筋混凝土桥、城市里的高架桥、斜拉索桥,都总感觉那样的陌生。而每一次回到家乡,看到村头的小桥,那感觉才是是一个亲切,一个高兴。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小桥依然架在家乡的小河上,虽然河水已经很浅,近似干涸,河里的芦苇也已经不再有了。但是美丽的小桥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作 者 简 介

郭西明,笔名晓风,安徽界首市人,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本科学历。系安徽散文家协会、界首市作家协会会员,笔耕二十余年,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二百余篇。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由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州官窑艺术总监张辉(电话/微信13526260505)提供奖品赞助

各奖项入围奖皆颁发“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 金奖”证书,证书不标注名次。为使获奖者享受获奖的荣誉和成就,本届获奖名次在“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征文作者交流群中通报,在新媒体《行参菩提》刊登。

征文时间:自2018年元月1日起至2018年6月30日止。

稿件处置:选出优秀的征文作品刊登在新媒体《行参菩提》【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栏目的,读者打赏不再返还,作为本届征文行政管理费用使用;稿件达不到征文要求的,会列入新媒体《行参菩提》非征文栏目刊出。

重要提醒:征文将根据“文章点击率”、“打赏率”、“评委意见”评出入围奖和等级奖;获得各奖项的作品,新媒体《行参菩提》即获得版权,结集出版时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

投稿方式: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不收纸质稿件,邮件主题请注明“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

征文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