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启丨中英街前的一幕(行走散文)

2015年11月中旬,我受邀到深圳参加一个为期五天的大型公益活动,主办方在中间给了一个下午让大家自由活动。我们四个来自皖北的老乡都是第一次来到深圳,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商量着去位于沙头角的中英街开开眼界,也不枉到了深圳一趟。于是我们打听着路线,出了地铁坐汽车,终于在下午三点多来到离中英街不远的地方。

我们正在向路人询问具体朝那个方向去的时候,一个穿着普通,相貌朴实,操北方口音的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走过来。她得知我们从安徽来,想去逛逛中英街后,说自己是山东临沂人,离安徽不远,现在深圳打工,今天见到我们很高兴。主动提出带我们前去,路上她告诉我们逛中英街需要到当地公安机关办通行证,排队待办的人特别多,要等很长时间的。但她愿意帮忙为我们找熟人,可以不排队直接办好。我稍有疑惑,问她办一张证多少钱?她说公家收10块,她也是10块。我追问她这样做图个啥呢?又不赚一点。她犹豫了一下才说:“我们就是做这个生意的,和负责办证的人有联系,办一张证可以赚四块钱。你们就放心跟我走吧,办不好证不要钱,你们可以逛街回来再给钱。”她既然这样说了,我们不疑有他,遂放心跟她朝前走。走了一百多米后,她领我们来到一家店门前,喊出女店主,告诉我们这是她的老板,让我们在店门口等候,由店主接待我们,然后她说去办证就走了。

女店主说自己也是山东人,粗声大嗓,很是给人热情豪爽之感。她拎来几只塑料凳子让我们坐下稍等,说很快就会办好证件。并陪我们啦话,介绍一些风土人情。正说着,走过来一男一女,都在50岁左右,面相老实,慈眉善目。店主说他俩也是等待办证的,比我们早来一会,就在旁边随便转悠一下。两人一点也不怯生,马上加入了我们的谈话队伍。他们说是徐州人,我们几人家在宿州和淮北,都和徐州连着,在深圳这就是老乡,距离一下拉近了,我们卸下了对陌生人的戒备心。大家各自谈了为何到这里来的。两人说自己是经营名表的商人,经常从香港或瑞士进货,这次就是从香港回来特地来一趟中英街的。因为他在经商过程中遇到一件奇怪的事:前段时间他看见朋友腕上戴块名表,货真价实,一问价钱才7千多元,说是从深圳中英街买的。男人说自己经营名表二十多年,尚未遇到这样的情况,那表在瑞士也要卖到两万多元,到中国加上奢侈品关税要卖到几万呢。他小孩舅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央求姐夫到香港进货回来时,从中英街过一趟给自己捎块这样的表。男人自己也想搞清到底是怎么回事,便顺路来了。

正说着,女店主插嘴说:“你说的情况我知道,卖那种表的店不在中英街里,现在的中英街基本上都是卖奶粉之类的生活用品,表店在老关口那里。”男人紧接着问:“老关口离这多远,真有这种表?”店主回答:“不远,离这有不到十分钟的路。但你们不能去,我的人替你们办证去了,办好证你们要不愿逛街,我不就赊本了吗?”男人笑了,爽朗地说:“我一个商人会少你这20块钱吗?这样吧,你陪我们去表店看看,能买着这种表,我不逛街也给你办证的钱,行吧?走,咱们都去看看再来,证件还没办来,在这也是干坐,反正就一会的事。”我们一想也是,心里也好奇,便跟着走了。

女店主领着我们,一路指点介绍着老关口的历史,附近的人是如何走私的。走了七八分钟,拐了两个弯,来到一个位置偏僻,不易找到的居民楼下的表店。旁边也没有其他商店。店面不大,分内外两小间,外间摆着一些包和手机,相机。店里有两男两女,两男都是壮小伙,两女都在30岁左右。因为是那男人要买表,我们跟着开眼界,所以只看不问。男人先问了手机价钱,又问手表呢?一个小伙便把他领进里间。另一个操粤语的小伙从柜台里拿出几只表。男人从衣袋里掏出一只放大镜似的工具,放在眼前,拿起表仔细地瞧了一会,点点头,开口问价。对方先声明表的质量绝对可靠,但因为进货渠道特殊,所以也不卖高价,一只一万三千元。男人说货确是真货,他愿意买,但价格要放低些。双方你来我往反复议价,最后男人出价7千,小伙子要9千,双方都有些脸红脖子粗,僵住了。我在中间打圆场,让两人都让让步成交算了。小伙子不愿意,男人有些生气,跑外间去了。小伙子悄声对我说:“我这货真,没要高价,那老板识货还这样压价,让人生气啦。他这样做我就不卖给他,这样吧,我看你是老实人,7千元卖给你。来,拿一只吧。”我一愣,怎么搞到我头上了?是谁要买表的?便笑着说:“我是陪我们老板来看表的,不要气,和气生财吗!我去劝劝老板,你们再商量一下价钱。”正说着,和我一起来的老赵在外面大声喊我出去。我不知何事,刚出店门,老赵拉着我就走,同时催促另两个同伴快点走。不再理同来的那三人。

一直走到人多的大街上,老赵才放开手说:“你们没看出这是一伙骗子吗?再不走要吃亏上当了。”我们三个有些半信半疑。老赵说:“我们是准备逛中英街的,怎么就到这个偏僻的巷子来了?开始那个妇女说很快就能办好证,怎么一去没影了?这整个就是一个圈套,诱导我们朝里钻的。”他又举了曾在海南受骗的例子。于是大家把全部过程又回忆一遍,果然像一个布局严密的圈套。第一个妇女负责用办证诱人前来。店主热情款待,让人放松警惕。老乡表商激起我们的好奇心,争执显示逼真,店主陪去合情合理。表商验证真货,低价诱导购买。那伙人演技高超,配合自然,环环相扣,请君入瓮。说着,我们又来到老地方,一打听,办证的边防站就在不远处,但到了下午四点便停止办证,只出不进了。待我们赶到正好刚过四点。问问附近老人,根本没有他人可以替办证的可能。这说明那伙人就是骗子。

带着遗憾,我们来到不远处的沙头角中英街关口,在附近浏览了一会,也算到了中英街,聊以自慰吧。在回去的路上,又经过那个街口,我们看见充当表商的男女仍坐在那店门口,两眼盯着过往的人流,神情就像一只随时扑向猎物的猛兽。这一幕过去几年了,我仍然记得清清楚楚。我要提醒善良的人们:当心那些笑容掩盖下的骗子啊!

作 者 简 介

朱良启,男,现年48岁,毕业于安师大中文本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烈山区淮北七中。淮北市作协会员,烈山区作协常务理事。《行参菩提》新媒体十大金牌作家。2014年开始散文随笔写作。先后有二十多篇作品在省市区获奖。在省市报刊、网络媒体发表文章220余篇,近60万字。








(0)

相关推荐

  • 汤粉店店主教你原味汤粉的制作流程,学会自己也能开家店

    汤粉店店主教你原味汤粉的制作流程,学会自己也能开家店

  • 你要不要从修表店里走出来

    你要不要从修表店走出来 两个人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个修表店.一人对另一人说:我们进修表店修修表吧? 另一人说:我们哪有表啊? 一人说:我们可以买一只表,再把它弄坏,然后就可以进去修表了. 另一个人觉得很 ...

  • 【笑う門には福来る】効​き目が出る

    効きき目めが出でる 食料品店しょくりょうひんてんの客きゃくが店主てんしゅに話はなしかけた. 「よく売うれてるみたいだな.店みせを開ひらいて1年ねんにもならないのにずいぶん儲もうけただろう?」 「お客き ...

  • 这是一支轮胎人抽过的烟

    这是一只轮胎店店主抽过的烟, 10块钱的长白山表明了店主经济窘迫, 布满划痕的砖地, 说明轮胎店久经风沙, 地上很多烟灰, 店主一定长时间在店里看着, 烟嘴只湿了一小块, 以便面对随时会来的客人. 烟 ...

  • 这4种车主,轮胎店拒绝接待!

    在轮胎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内忧外患纷涌而来,前脚刚撞见恶意压价的同行,后脚就碰见蛮不讲理的顾客. 开个轮胎店,挣不到几个钱,还要时刻面对各种非专业上的挑战. 但是我们轮胎人也是有尊严的,面对这样 ...

  • 朱良启丨淮北庙会今夕谈(行走散文)

    从我小时候记事起,每年农历二月一到,万物萌动,春临大地,惠风和畅,冰雪融化,空气湿润,大地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在春雨的脉脉含情中,柳丝开始含烟.待柳烟成阵,便春意宜人了. 比无限春光更能吸引家 ...

  • 朱良启丨岳王庙前的沉思

    郑 重 提 示 企鹅号.百家号.美篇.博客.QQ空间.简书等网络媒体发过的文章,不要再投稿给新媒体<行参菩提>.如果愿意继续投稿新媒体<行参菩提>,请先删除,后投稿. 我三次到 ...

  • 朱良启丨母亲和她的土地(散文)

    根据我的生活经验,看上去中国农村田野广阔,土地纵横交错,不好分辨,实际上那些长满庄稼的土地物各有主,更有些让人意外的是每块土地都有着自己的名字.它们的主人就像熟悉手中的纹路一样熟悉这些土地.小时候放学 ...

  • 朱良启丨我的骑行岁月(散文)

    中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被称为"自行车王国",自行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一度成为结婚必备三大件之一(另外两件是缝纫机.手表).但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要凭票购买,在农 ...

  • 朱良启丨难忘的高考阅卷经历(散文)

    距离2019年全国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所在的高三年级师生都在全力以赴备考.与高考相关的许多记忆时时浮现在我眼前.这里谈谈我曾经的高考阅卷经历. 此前的几年间,经过学校推荐,区市教育局审核批准,我在 ...

  • 朱良启丨村头的那口老井(散文)

    在学习北宋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词中名篇<望海潮><雨霖铃>时,我向学生介绍柳永生平及时人对其的评价,引用了这样一句话:"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不料让我没想 ...

  • 朱良启丨多情自古空遗恨(散文)

    公元868年,大唐懿宗咸通九年深秋的一天午后,这天天气真好,秋阳高悬,没有一丝风,湛蓝的天空,一望万里,偶尔有几团白云悠悠地从空中飘过.都城长安西市东北角的十字路口,独柳树刑场.大量的闲人正在朝这里涌 ...

  • 朱良启丨触动灵魂的一件小事(散文)

    在20世纪的1920年7月,鲁迅先生写过一篇很短的小说<一件小事>,文中叙说了一件小事:一个黄包车夫在拉"我"前行的过程中,不慎碰到一位老妇人,"我" ...

  • 朱良启丨树梢“百灵”(散文)

    课间休息时,我习惯地抓过近期的几份报纸浏览,<安徽日报>上一则题为<"大喇叭"又响起来了>的新闻吸引了我的注意.内容是安徽省明光市为把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到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