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丽莎丨讲台上的“圣”人们

新校区的教室是没有讲台的,自不必再担心讲课投入时有跌下去的危险,我却好久不能适应。我想这不仅仅是我适应能力差的缘故,它应该还有一种情结在里面。

大学毕业我有一份相当清闲舒适的工作,但我梦寐以求的职业是成为一名老师,为此,我放弃了至今看起来惹人艳羡的那份舒适与轻闲,回到我的高中母校,成为一名教师。

于我看来,教室的讲台仿佛自带光环,站上去,灵魂就得到洗礼,思想就有了高度,我想,讲台的设计者当初是否有意用这高出的十八厘米,营造出教师职业的“神圣感”。毕竟,“站上去”需要的不仅仅是才华、学识与勇气,更需要一颗赤子之情,纯净之心。

在一个时期,人们对那些过于认真的人常常冠以“圣”字,我一直不懂这个字究竟是褒是贬,这就是中国文字的博大之处吧,有些词有的字你可以褒词贬用,在特定的语境中它有不同的含义,的确,汉语中很多的字词句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但社会发展迅捷,我终于在某一日问了度娘千百遍,彻底明白了“圣”字的确切含义。

以我的资历与身份是万万不能说某某人“圣”的,唯有现身说法。

那是十二年前刚回母校,正值俩表妹高考结束填报志愿,回家询问当教师的我,一个问:大姐,哪个专业将来好就业?一个问:哪个将来挣大钱?这时候,我骨子里的“圣”精神就显露出来了:钱钱钱!小小年纪脑子里想的都是钱!读书上学就没考虑过怎么为国家做贡献?国家培养你们不都白培养了?俩表妹立马做了个“暂停”的手势:打住!姐,是我妈培养我好不好?我妈这么多年供养我花了多少钱啊,什么时候上学不用 交学费了我才承认是国家培养了我,就这,我考上大学又得几千,你不得赞助点儿……那眼神分明就是说我“圣”。我的口才止于表情丰富、伶牙俐齿的表妹。

回家以后我就设计安排了一节《你是这样的人》的歌唱教学,这是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量身定做的一首歌曲,由宋小明作词、三宝作曲,戴玉强演唱,旨在缅怀我们的开国总理周恩来,我的目的则是要看看当今的孩子都是为了什么而上学,他们为什么而读书?旨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走进教室,当我问——少年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当问到——你们今天为什么而读书?很多同学玩世不恭的回答:

——为挣钱!

——为将来找个好工作!

——为了过有钱人的好日子!

竟然还有一位同学说

——考不上大学找不来媳妇儿……

结果引来一阵哄堂大笑,我终于明白,我的表妹只是他们中的一员。即便是小班的同学,回答竟也是如出一辙。唯一让人感觉“好受些”的回答是——为了让爸妈过上好日子。

我没有反驳,请同学们来看一段视频,那是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晚会现场,郭兰英老师演唱的《绣金匾》,随着八十高龄的郭兰英老师声情并茂的演唱,教室逐渐安静下来,节目最后是对几位有代表性人士的采访,当解说员说到百岁老人管易文面对朝夕相处的亲人都不认识,看到周恩来的照片时,老人却动情的用双手抚摸着周总理的脸庞连喊三声:“音容宛在、永别难忘”的时候,在交响乐的背景音乐下,镜头扫过高山峻岭,扫过被皑皑白雪压着的青松,又扫过现场落泪的亿万观众……教室里的同学不禁为之动容,个别同学悄悄的取下眼镜,用纸巾拭去眼角的泪水。视频结束时,教室里安静的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到,同学们表情凝重、若有所思。哽咽的我走上讲台,尽力控制自己的声调使它尽量平稳:现在请同学们重新回答刚才那个问题——你今天为什么而读书?……很多同学都低下了头,就连那几个调皮的“活跃分子”也都默不作声面有愧色。我乘机说: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首先会一改方才玩世不恭的态度,可能还会有一大部分同学,从今天开始,要重新给自己设定理想……我们的总理是怎样一个人?他生前没有子女,身后没有存款,没有房产,连一块墓地都没有,他是真正的无私无畏、两袖清风、鞠躬尽瘁,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是人民的好总理,他伟大的人格感动了全世界,所以,他去世当日,联合国降半旗……而今天,像总理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毛泽东说过:有的人读书学习看起来是努力的,但他是为了自己的穿衣吃饭、为了自己的小家庭、为了谋取个人的功名利禄,这是很没有出息的……如果按照毛主席这个说法,咱们学校有多少同学是“没有出息的”?教室里静悄悄的,每一位同学都在思考。

读书是需要境界、胸怀和高度的。如果站在国家、民族、人民的立场上去读书,就会有“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博大胸怀,就会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宏伟气魄,就会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气概!

古往今来读书人无怪乎两类,一类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书中自有颜如意,书中自有黄金屋”。在过去,通过科举考试谋取一个功名,便可以从此衣食无忧,荣华富贵随之而来,可以光宗耀祖。这样的人是“功利性”的读书,一旦当了官,如意算盘实现,就很容易成为贪官污吏,祸害国家、鱼肉百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本来是可以帮助人们脱去俗气的,可抱着这样的目的读书,永远也脱不去俗气,也读不出输的真滋味。

还有一类读书人,确实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很多古圣先贤“为民请命”、“达者兼济天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志存高远,心系苍生。“三闾大夫”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曾经非常强大,但在后期,楚怀王变得昏庸,他听信小人谗言,陷强大的楚国于日益衰落之中,屈原几番进谏都置之不理,他报国无门,忧愤而作《离骚》,此诗可谓字字带血、句句含泪,其拳拳爱国心震撼世人。再比如抗倭英雄戚继光,从小就立下排山倒海的志向,想当大将军,但他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他是为了能够带兵打仗,把屡屡进犯我沿海地区的倭寇驱逐出中国。诗言志,他的诗作《韬铃深处》中那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其志向便可窥豹一斑。 毛泽东当年出外求学是遭到其父强烈反对的,但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毅然决然离开了家乡——“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如果没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这样胸怀天下、心系国家命运的人,我们今天就不会坐在这里享受太平盛世,之所以我们今天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就是因为有无数的革命先烈甘愿牺牲自己,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可是今天,很多人耻于谈理想,更把爱国说成是唱高调,这难道不是历史的客观存在吗?

《国歌》里有一句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纵观当今社会,我们的经济上去了,道德却在滑坡。相当一部分人的价值观是——一切向“钱”看,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你们正处在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每当高考结束填报志愿,听到的却是:

——报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现在是热门,好就业……

——报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将来能挣大钱……

鲜有人引导我们

——目前我们的国家急缺这个专业的人才……

——我们的海军力量薄弱,可以考虑将来当一名海军指挥官……

世界并不太平,国际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息,只是我们毫不在意、漠不关心。我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前途,“两耳不闻窗外事”。非洲还有很多国家处在炮火纷飞的战争之中,人民在贫困线上挣扎,很多孩子可能根本活不到大家这个年龄,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每天出门随时可能被炸弹炸死,生命时刻受到威胁……没有永远的和平。战争与和平是构成历史列车的两只轮子。一个国家的和平是需要它的足够强大来支撑的,落后就要挨打。今天不经历战争,不代表这一生都不会遇到,所以我们要“时刻准备着”。

如果你今天的刻苦努力仅仅是为了将来能住大房子,开豪车,在亲戚朋友面前耀武扬威、扬眉吐气,那真的不能称之为“理想”,这是对“理想”一词的严重亵渎!因为这与鸡鸭猫狗“吃饱喝足”的愿望没什么区别。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应该有最起码的精神层次的追求,要有社会责任感——你能否成为一个影响世界的人?你这一生究竟应该怎样度过才更有意义?……

每个人的心中都同时住着两个“我”,一个“大我”,一个“小我”,人都有善良、崇高、光明的一面,散发出人性的光芒,这便是“大我”,但同时也都有自私、卑鄙、邪恶的一面,此谓“小我”,两个“我”可以相互转化,当社会风气良好,往往是“大我”占了上风,反之,世风日下则“小我”占上风。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你们正在成长、成才、追逐梦想,你们有无限的可能,应当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跳出“小我”,书写“大我”!我相信从我西华一高走出去的每一位学子都是胸怀天下、心系祖国的有志青年!

话音刚落,下课铃响,同学们似乎意犹未尽,哇哇大叫:老师,那咱们什么时候学习这首歌?我微笑:下一节……

我最好的朋友听过这一节课,送我一个字儿:“圣”!然后问我:累不累?至于吗?你把音乐课上得“四不像”,不是“误人子弟”吗?是的,教师职业的神圣之处就在于它是“良心活儿”,不能够误人子弟。很多老师为了学生舍弃了陪伴家人的时间,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教室,可一看到那一双双清澈剔透的眼睛,爱意便情不自禁的蔓延开来,尤其班主任,他们的紧迫感一刻也没有放松。他们自己的孩子疏于照顾,却把全部的青春奉献给了一届又一届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提高自己、提升自己,不误人子弟!

讲台没了,为了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为了消除“距离感”,有的说老师也不是“圣人”,要把老师拉下“神坛”,做普通人……其实,不管有没有讲台,每一位从教者的心里都有着高出十八厘米的方地,这里是一方净土。

身为老师,就是与众不同,你的言谈举止对你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你的思想观念像指路明灯,你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不能够随心所欲,那十八厘米的高度,不是优越感,而是紧箍咒。教书育人,除了教书还要育人,二者是并列关系,不能因为育人在后就只教书而不育人。

由此看来,“四不像”课堂倒更像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作 者 简 介

谭丽莎,西华一高音乐教师,热爱生活,渴望人类诗意栖居、品味人生。从教以来对应试教育下的音乐教学孜孜以求,将“美育”渗透到每一个音乐课堂。希冀音乐课堂既陶冶人的情操又荡涤人的灵魂。教学之余痴迷文学,在上下求索之中不忘初心,用真情之笔书写教育年华。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

  • 程然:来了,走了

    就像母亲会给人留下很多记忆一样,母校也是如此. 时间要回到40多年前,而首先浮现在脑海的是校门前的操场.操场不在校门内,是因为学校在农村中,操场与农民共享,时常可以看到农民晾晒的稻谷和玉米.那就是一块 ...

  • ​79.【班级】朱老师,明天需要继续鼓掌吗(外一篇)

    79.[班级]朱老师,明天需要继续鼓掌吗(外一篇)   一.朱老师,今天他当了一次班长 周五,去医院做个例行检查.回到学校,已是十二点半以后.一进教室,发现有些孩子还在教室里,没有出去活动.一见到我, ...

  • 【湖南】张曼琳《妈妈来当“老师”》指导老师:毛玉燕

    妈妈来当"老师" 城北学校四年级 张曼琳 星期五终于来了!妈妈终于来到学校!而且今天她是以"老师"的身份走进我的课堂,教我和同学们包馄钝! 下午第二节课铃声一响 ...

  • 削铅笔的故事

    同学们正在做练习题,我站在讲台上看他们认真做题的样子. 我一眼望去,发现有个同学总是低着头,偶尔抬头偷窥我,好像生怕我看见了他似的.什么情况?莫非这小子有什么事儿?我在心里猜想.我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 ...

  • 谭丽莎丨哑巴的修鞋摊位

    哑巴的修鞋摊位在箕城宾馆三岔路口北的一棵老桐树下,这棵桐树有些年月了,树干很粗,根深叶茂,伸出来的枝干像把遮阳伞,严实的罩住摊位,客人坐在摊位前,不会被盛夏的骄阳晒到. 据母亲说我们搬过来时他就在这里 ...

  • 谭丽莎丨躲在阴影里的孩子

    转身的时候,二宝突然紧紧地搂住莉莉,是的,他才两岁,小胳膊根本搂不住她腰的一圈,于是莉莉感觉到后腰他有力的抓握,被他的力量惊讶,莉莉低头看向他.他的小脸向上仰着,下巴紧贴莉莉的小腹,眼里亮晶晶的,蓄满 ...

  • 谭丽莎丨儿子,不要长大

    早上拖地,在垃圾桶内看到儿子的留言:"妈妈,对不起!我不气你了,妈妈,请你原谅我--你的宝贝." 儿子七岁.字写得歪歪斜斜,没有标点,但有间隔(标点是编辑添加的).我想应该是他爸爸 ...

  • 谭丽莎丨学校的莲藕

    年底,正是学校藕塘的收获时节.学校通知大家以年级为单位去学校藕塘领取鲜藕.我担任的学科已经停课,听闻此讯,来不及将宝儿托付他人,把他放在三轮车的前面,兴冲冲的赶了去-- 许是颠簸已久,到学校的时候宝儿 ...

  • 谭丽莎丨十年之后,我愿喝下这碗孟婆汤

    心若一动,泪已千行. 喝一碗孟婆汤,难舍今生的情缘, 走一回奈何桥,舍了前世的眷恋, 今生的错过,输了前世的誓言, 奈何桥畔,等你千年, 风里看见,你的泪如纷飞的花, 眼眸交错时,我已形同陌路. -- ...

  • 谭丽莎丨爱情过去式

    "错过",已经很遗憾了, 不能再有"过错", 那会让人更遗憾. 爱你是这辈子的事, 拥有你却要等到下辈子. 因为我们今生都是好人 --当年的恋人没有走到一起, ...

  • 谭丽莎丨莉莉,为婚姻而战斗(散文)

    莉莉在整理晾干的衣物时,发现一条从未见过的内裤,看了尺码--155-165,当时头就大了,这可不是她穿的尺码!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给老公的姐姐打了电话,因为她曾经住在这里(虽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莉莉 ...

  • 谭丽莎丨让妈妈不再孤单

    洗澡归来,脸上有泪.是风吹了我的眼睛,可是,我的心上有泪.很想给妈妈打电话,告诉她,亲爱的妈妈,女儿不再忙碌,不再以忙碌为由忽视你,让你在孤单中感受孤独,不再让你在病中伤心.难过,不再让你感觉自己已经 ...

  • 谭丽莎丨男人

    他是学校的团委书记.新校长到任,领导班子暑期重组,他正陪父亲在郑州153医院做脑部肿瘤切除手术,妻子打来电话问是否回来一趟,他说他只有一个父亲,什么都没有父亲的命重要. 在郑州他找了很多朋友,因为父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