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萝卜饺子/乔俊林
凄冷的冬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本来阴冷的天气更让人觉得寒气凝重,这样的天气总是很容易饿,要是这时候能来个萝卜饺子是最好不过的了,还只是想想而已,就已经感觉嘴巴里的唾液开始分泌旺盛了,脚步便随着食欲的牵引,已经不自觉的来到了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在小摊儿前,加入了等候的队伍中。
在宜昌这座美丽的城市,萝卜饺子是标志性的存在,可以说是最具地方特色,也最接地气儿的小吃,秋末冬初的大街小巷里,常常能看见三五人围在小推车的旁边,穿花袄,系围裙的阿姨奶奶们麻利地支起摊儿,架上油锅,摆上一簸箕拌好的萝卜丝,自然就有人闻香而来,她们手拿着特制的弯月状铁勺,将白嫩的萝卜丝用一层薄薄的米浆包裹着下油锅开炸,五六分钟便可以制作完成一只出锅。
美味的萝卜饺子,要选用打过霜的新鲜红皮萝卜,这种萝卜味甜,细嫩无渣,口感顺滑。将萝卜洗净后切丝,加入辣椒面、花椒粉、盐、香菜、葱花等佐料拌匀备用;下锅之前,先在铁勺底部涂上一层由大米和黄豆混合打磨成的米浆,再将拌好的萝卜丝放上做馅,中间略厚,两边稍薄,然后用米浆把萝卜丝完全覆盖,将铁勺连着已成雏形的饺子一同下进油锅,一两分钟后萝卜饺子就会脱离铁勺,即可把勺拿出准备下一个。油炸时的火不宜太大,否则里面的馅还没熟,外层的皮就已经焦黑了。等到整个饺子呈现出金黄色时,里面的萝卜也已经熟透,这时就可以将其捞出沥油了,老板从油锅里把那金黄色饺子形的炸物捞出递给自己,在瑟瑟的寒风中先暖暖手,趁热吃上一口,瞬间让人从头暖到脚。新鲜出锅的萝卜饺子呈弯月状,皮与馅融为一体,一口咬下,外酥里嫩,萝卜本身的清甜混着辣椒花椒的刺激冲击着食客的味蕾,一口口的鲜香萦绕在舌尖,长长不散。
而我对萝卜饺子的留恋不仅仅是食物本身的魅力,更是一种关于童年的记忆!小时候全家生活在交通闭塞的大山里,祖祖辈辈全靠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侍弄自家的几亩橙子地为生,父亲不是本地人,所以分的土地也少,眼看着每年收几万斤橙子的种植大户一个二个都成了当年的万元户,不甘落后的父亲开始着手做起了小本生意,父亲的小生意分春夏四季,项目各不相同,每年的夏末秋初,母亲便开始在屋子周围的菜园,空地里撒上萝卜籽,一场秋雨过后便是满地的红梗绿叶,某天醒来,发现萝卜叶子已上霜,耷拉着的叶子下面不知不觉中已经有又红又粗的萝卜窜出来了,母亲便在吃过饭的下午开始拔萝卜,洗萝卜,她先用刀把萝卜的根须整理好,然后用刷子一个个的刷洗干净,沥干备用,吃过晚饭,一家人围坐在等下守着
那台黑白电视机,等待每晚八点的电视剧,母亲搬来小板凳,准备个大木盆,开始刨萝卜丝,我看着母亲左手按着木刨,右手按着萝卜飞快地上下移动着,一个个红通通的萝卜随着脆生生的“呲呲”声变成了一盆白花花的萝卜丝,我也按捺不住好奇,拿过刨刀跃跃欲试,可总是担心刨到手,母亲把萝卜丝撒上盐腌起来了,然后就去帮父亲磨米浆,米浆是制作萝卜饺子的关键,除了干稀要拿捏得准,父亲还有一个秘方,那就是要往里放一定比例的黄豆,那样米浆不仅不会沉淀,而且炸出来的饺子才更香、更脆。据说这是舅妈通过无数次失败总结出来的秘密。磨好了米浆又要准备各种作料,等到准备就绪就快十点了。
半夜三点半,他们准时起床,开炸,母亲负责添柴火,父亲负责掌勺,偶尔母亲看着锅里的情形做些指点,等到天色刚发白,两百个萝卜饺子出炉,整整齐齐的摆满了两大竹筐盖上干净的纱布,父亲便把他们一左一右的绑在自行车的两侧,吹着口哨出发了,饺子除了沿街零卖,最主要的是送到不远处镇上,码头上的早点摊儿批发,当时批发一个三毛五,零卖五毛钱,有时候我们在放学的路上会跟返程的父亲相遇,他的竹筐空了,车子也骑得轻快了,嘴里哼着不知名的小调儿,而我们已经吃了预留在锅里的萝卜饺子当早餐,顾不得收拾油嘟嘟的嘴巴便三五成群的去上学了,偶尔还会让父母多留几个给相好的小伙伴儿带去,看着其他同学那掺杂着羡慕的复杂眼光,心里居然有那么一点的优越感,要知道,当年农村的早餐可不像现在这么丰富,一般就是头天的剩菜剩汤煮碗汤饭,讲究一点儿就是猪油豆豉炒饭,条件好的能加个鸡蛋,反正就地取材,有啥吃啥,能吃到一顿别样的早点的机会太少,除了逢年过节赶集市,平常日子大人们是舍不得花钱去过早的。
萝卜饺子一直做到腊月初,因为萝卜开始空心变老,码头上的工人逐渐散去,父亲便结束他一年一度的生意,母亲收拾好竹筐,纱布,拿到河里洗干净收起来,那两把油亮的专用勺子被父亲当宝贝一样擦得发亮,用薄膜套住,挂在厨房的房梁上,据说这把勺子是炸了一辈子油货的舅妈给的,这样的老勺好脱模,不吃油,用着顺手,就像多年的老友一样默契!直到后来离开家乡,这两把老勺一直被父亲珍藏。
去年,闲下来的父亲觉着街上卖的萝卜饺子怎么都不如当年的味道,便购置家什,让母亲把那两把老勺找出来。开始重操旧业,生意居然火起来了,每天下午能卖一两百个,经口口相传,不少远处的人大老远来买“乔老头”萝卜饺子,父亲穿戴整齐,戴着手套,口罩不停忙活着,后来上瘾了,居然发展到要全天卖,又开始半夜起来忙活,我们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多次劝阻无效后,妹夫只好偷偷把他的家什,连同那两把老勺和技术一起转让给别人了。并安慰父亲说,您把手艺传给别人也算是件好事,那两把勺子也算是起了作用,没成废铁。”
可是父亲对那两把勺子始终割舍不下,每到秋冬时节,他总爱念叨“要是那两把勺子还在就好了,我可以做萝卜饺子给你们吃”。我们说外面有卖的,父亲总是不服气的说外面的没我们自己做的正宗,而且油也不放心,在他的眼里,他是最专业的!做萝卜饺子成了他割舍不下的情结,萝卜饺子的味道承载了我们心中美好的童年记忆!他见证了父母当年为了养家糊口,辛苦劳作的奋斗经历,传承给儿女的是一种夫妻同心,勤劳致富的精神!
作 者 简 介
乔俊林,笔名“野蔷薇”,湖北宜昌人,喜欢用温暖的文字记录生活中的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