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书”给时光/胡庆军

对于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很多时候,面对生活,书或许是温暖我们最原始的力量,更是我们思考的源泉。是呀,空闲之余,多读读书,你一定会发现自己比以前眼光更加明亮、思维更加敏锐、情感更加细腻。

在生命之上,在光阴之上,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我们所有的人,那一定是读书了。在日子的交替中感受文化的潮汐,在阅读中让我们看到真实的力量、见证思考的魅力、锚定时代的坐标。

摩挲纸页,嗅着书香,阅读那些闪烁着智慧的作品,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呀。没事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泡一杯清茶,独坐窗前,读那些看过很多遍的老书或者刚刚出版的新书,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记得小时候,那时交通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只有距离家10里地外的镇上有一家书店,店面不是很大很干净,每到假日或者周日,那里便成了我和伙伴们的天堂,小到连环画,大到各种晦涩难懂的名著,应有尽有,没有空调的书店里,充满着汗味和纸张的味道,头顶的风扇“吱吱”地转着,吹来的风轻轻拂过发梢,让聚精会神读书的我们成了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光阴。很多次,为了买到自己心仪的书籍,我会周日清晨步行去镇上,一路小跑,除了往返的时间,一天都会泡在书店里,只到书店打烊我才依依不舍跑步回家,说实话从那时开始,自己对书店充满了敬畏。

后来,长大了,家乡镇上的那家书店早已经寻不到影子了,但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去那旧址站一会、看看,心情仿佛是与老友重逢一样高兴,童年步行10里买书、看书的时间,是一个小孩子隐秘的快乐时光。

那时没有网络、没有快递、没有淘宝,遇到自己喜欢的书,会省下父母给的饭钱千方百计也要买来,那种纠结、矛盾的心态是童年的常态,有时钱好不容易攒齐了,跑到书店,但自己想买的书售罄了,于是就会有些难过甚至会哭。那个年代,课外书不多,偶尔买回一本,便视作珍宝,包上书皮,大家传阅着看,而每每看到我们读书,父母的目光里就隐隐地闪着光,恍若看到希望。

过了很多年,我也搬了很多次家,扔掉了很多东西,但有些书籍却一直和我相伴,那些读过的书里有我的人生,虽然很多时光再也回不去了。

回想过去读书的时光,我也会捧着书沉思,无论如何,读书的时光是美好的!从童年到暮年,从午后读到黄昏,大声朗读或者安静地默读,都是幸福流淌的阅读时光。读书,推动着你的认知不断走向深入,远离浮躁,远离肤浅。

读书如同把无知的墙凿开一道缝隙,让我们循光前进,保有执念。阅读,如同一股清流,慰藉了无数恐惧紧张疲惫的心灵,带来温暖、振奋和感动。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阅读正成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生活方式,成为引领和谐文明的重要引擎,阅读是读书人私密、惬意、快乐的小事,也是奠定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大事。

如今,网络技术高度发展,阅读资源利用更为便捷,阅读方式也更加多元。数字技术让“书籍”无处不在,并创造了图书的新形态,催生了随时随地随心的阅读方式。互联网让书籍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并不断唤醒读者的阅读意识。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一杯茶一本书,伴我度过了许多宁静的时光,倘若哪天没读书,我便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似白活了一天。

阅读,让光阴那般幸福而温暖。

作 者 简 介

胡庆军,笔名“北友”。1969年12月1日出生。河北黄骅人。《天津诗人》杂志副总编。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散文学会会员。主任记者职称。曾出任多家刊物、网站编委、副总编、总编。作品散见《诗刊》、《星星》、《诗潮》、《绿风》、《中国文化报》、《天津文学》《时代文学》等报刊。作品被收入100余种文学选本。著有诗集多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