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 唐诗解读——杜甫之《诸将五首》(其三)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注:

化为烽:指洛阳宫殿在战火当中多次被焚烧。755年曾毁于安禄山,759年再毁于史思明。

秦关:即潼关。

百二:潼关险固,两万人足可挡住百万人。

沧海:指山东淄青等地。蓟门,指卢龙等地。禹贡,本来是《尚书》中的一篇,详述九州的山川、物产及贡赋等。尧封,周代封尧的后裔于蓟,和“禹贡”都是指代版图的。这两句紧接休道而说,河北藩镇非常跋扈,国内并未实现统一。

衮职:指三公。

多预:指当时武将还有诸镇节度使,多数在中央兼任中书令、平章事等衔。可见诸将得到的恩宠已极。

军储,指军需供给。

王相国:王缙。广德二年(764)拜同平章事,其年八月,代李光弼统领河南、淮西、

山南东道诸节度行营事,兼领东京留守。这两句是说比较可喜的是王缙还可以注意让边

军屯田,以减轻朝廷的财政负担。

解读:

在说这首诗前,有必要将潼关的历史作一简单的介绍:

潼关的建成,距今已有1700多年。作为天险重关和历史名城,潼关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优美的名人传说。潼关,从东汉建安年间兴建,到唐朝天授年间,曾两次迁徙,总共在三个地方设关。后又经历宋、金、元、明、清诸朝,城池多变,设施不一。今潼关县地,春秋时属于桃林塞,是黄河和渭河水运的交通枢纽。西汉时曾在今潼关地区设立船司空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曾记载了东汉建安十六年(212年)曹操同马超的潼关之战,第一次把潼关载人了史册。建关后,最初以黄河从北向南冲击关山,而取名为“冲关”。东汉潼关故城,一般称为“汉城”,或叫作“古城”。隋朝亡国后,唐朝仍在隋潼关设防了73年,所以当地人又把隋潼关城叫作“唐城”。

古往今来,历代名人关于潼关的诗词不胜枚举。《入潼关》是唐太宗在潼关有感而发写的一首气势磅礴的诗,是对爱妃徐惠所写《秋风函谷应诏》的应和。前半部分叙写作者冬日入潼关时的所见所闻,描写了潼关的地理形势和历史地位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弃缩怀远志,封泥负壮情。别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

元曲大家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诗的思想内容。

晚清的谭嗣同有《过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人潼关不解平!”

杜甫这首诗所提到的秦关即潼关,全诗大意为:

洛阳宫殿已化作一片烽烟,就别再夸口潼关险固、二万足以抵当百万!青州一带还未完全归入大唐的版图,蓟门等地也还没有封赐之权。朝廷虽然把三公的要衔给予将军们兼任,但是各地的军粮还是不能自供。令人稍微心喜的是王缙宰相,他出任河南副元帅以后,实行屯田,使军粮得以保证。

洛阳的宫殿,天宝十四载(七五五)毁于安禄山,乾元二年(七五九)再毁于史思明,化为烽火了。自古都说秦地的潼关险固,二万人守关足当来犯的百万雄兵。如今一攻就破,这话就不必再说了。时卢龙节度使李怀仙等藩镇,收安、史余党,各拥劲卒数万,治兵完城,自署文武将吏,不供贡赋,割据一方。至今仍未像古时这地方归于《禹贡》,真正重归于唐朝的版图。诸将多入相,位至朝廷衮职的三公,可是都不去屯田积谷,致使天下军粮不能自给。前年(广德二年,七六四)正月,王缙拜黄门侍郎。八月都统河南、淮西,山南东道诸节度行营事。岁余,迁河南副元帅,请减军资钱四十万贯,肯熔化金甲铸造犁锄,不失农时,从事春耕,这稍稍令人感到高兴。

然据《旧唐书,王缙传》:

(缙)兼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营田观察等使,……太原旧将王无纵,张奉璋等恃功,且以缙儒者易之,每事多违约束,缙一朝悉召斩之,将校股僳。二岁罢河东归朝,授门下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时元载用事,缙卑附之,不敢与忤。

然而,老杜作此诗时,缙尚无附载种种劣迹,且老杜入蜀之初游新津曾以和诗寄缙(详第十三章第五节《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释),对之并无恶感,似不得深文周纳。

又据《资治通鉴》载:

永泰元年,正月,戊申,加陈郑、泽潞节度使李抱玉凤翔、陇右节度使,以其从弟殿中少监抱真为泽潞节度副使。抱真以山东有变,上党为兵冲,而荒乱之余,土瘠民因,无以赡军,乃籍民,每三丁选一壮者,免其租、徭,给弓矢,使农隙习射,岁暮都试,行其赏罚。比三年,得精兵二万,既不费廪给,府库充实,遂雄视山东。由是天下称泽潞步兵为诸道最。

看来,李抱真的做法该最合老杜之意。三年就取得偌大的成就.足证老杜的重屯田自给并非书生之见。可惜作诗时诗人还不晓得此事,不然定会喜之不尽。

全诗写得悲寂苍凉,诗人有感国事如此,情到浓时,往往难以直抒将情感寄于景、寄于物。宕开一笔,余韵无空。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0)

相关推荐

  • 他是杜甫生命中重要的一个人,战功赫赫,却遭后人诟病

    一代诗圣杜甫,漂泊一生,仕途坎坷.在他生活潦倒的时候,主要是靠朋友接济度日.严武,是杜甫一生中除了李白.高适以外,最好的朋友之一. 在杜甫生活艰辛的时候,严武给了他很多的帮助,还为杜甫安排在自己幕府中 ...

  • 滚滚长江东逝水(十一)

    文/沉吟先生 玄宗后期脑子就有点老糊涂了,任用李林甫为相.李林甫当政,因猜忌汉人节度使,怂恿玄宗任用胡人.其中一个突厥胡人安禄山长得肥肥胖胖,蠢萌蠢萌,像一只人畜无害的宠物,玄宗一见他就笑,于是安禄山 ...

  • 杜甫贿赂差吏,「石壕吏」新解

    公元755年岁末,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史思明联合发动兵变,15万兵马借口"忧国之危"讨伐宰相杨国忠,安史之乱爆发! 唐玄宗此时已经年迈,有点儿过于相信自己的帝王之 ...

  • 196 唐诗解读——杜甫之《诸将五首》(其一)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 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问. 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注: 陵墓:古代皇帝的坟称"陵",诸王以下的 ...

  • 197 唐诗解读——杜甫之《诸将五首》(其二)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注: 韩公:指张仁愿,(?-714年),原名仁亶,华州下邽(今陕 ...

  • 199 唐诗解读——杜甫之《诸将五首》(其四)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注: 扶桑:指南海周围地区.唐朝,岭南道设有扶桑县,属于禺州. ...

  • 200 唐诗解读——杜甫之《诸将五首》(其五)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 注: 锦江:又名流江.汶江,俗名府河.在四川省成都市南.传说蜀人 ...

  • 34 唐诗解读——杜甫之《后出塞五首》(其一)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注: 旧丘:家乡. ...

  • 36 唐诗解读——杜甫之《后出塞五首》(其三)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注: 貔:古书中一种猛兽. 大荒:<山 ...

  • 35 唐诗解读——杜甫之《后出塞五首》(其二)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注: 东门营:由洛阳往蓟阳必经上东门,因军营 ...

  • 38 唐诗解读——杜甫之《后出塞五首》(其五)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注: 良家子:清白人家的子弟.古代多以罪人. ...

  • 37 唐诗解读——杜甫之《后出塞五首》(其四)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注: 献凯:报捷. 继踵:接连不断. 两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