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四经·经法·3君正》诗解2宜节公信文武俱备

《黄帝四经·经法·3君正》诗解2宜节公信文武俱备

题文诗:

下国,生死之时,事亦,生死之政.

因天之生,养生谓文;因天之杀,伐死谓武.

文武并行,有情有义,天下从矣.人本在地,

地本在宜,因地制宜,宜生在时,时用在民,

民用在力,力用在节.知地之宜,须时而植.

节力以使,民则财生.赋敛有度,民富,

富则有耻,有耻则,号令成俗,刑罚不犯,

真情利民,藏富于民,此则守固,战胜之道.

政者正也,法度,正之至也.以法治者,

生法度者,不可乱.精公无私,而赏罚信,

风清气正,至治真情.去其苛事,赋敛,

毋夺民时,治之安矣.无父之行,不得用.

无母之德,不尽.父母行备,德天地,

备则事得.能收天下,杰英,守御备具.

于行,文武之道,天下宾服.发,

阖于民心,则民听令.兼爱无私,则民亲上.

  原文

天有生死之时,国有生死之正(政)。因天之生也以养生,胃(谓)之文。因天之杀也以伐死,胃(谓)之武。(文)武并行,则天下从矣。

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宜之生在时,时之用在民,民之用在力,力之用在节。知地宜,须时而树。节民力以使,则财生。赋敛有度则民富,民富则有佴(耻),有佴(耻)则号令成俗,而刑伐(罚)不犯,号令成俗而刑伐(罚)不犯则守固单(战)胜之道也。

法度者,正(政)之至也。而以法度治者,不可乱也。而生法度者,不可乱也,精公无私而赏罚信,所以治也。苛事,节赋敛,毋夺民时,治之安。无父之行,不得子之用。无母之德,不能尽民之力。父母之行备,则天地之德也。三者备则事得矣。能收天下豪桀(杰)票(骠)雄,则守御之备具矣。审于行文武之道,则天下宾矣。号令阖(合)于民心,则民听令。兼爱无私,则民亲上。

译文

天下诸国或亡或存决定于天时,国家万事或成或败决定于国政。因此对于天道使存之国,要顺应天意去联合保护它,这被称之为“文”,而对于天道使亡之国,要顺应天意去讨伐兼并它,这就被称为“武”,文武并举,开下各国就会无不顺从。

使用土地的根本在于因地制宜,恰当的种植适于该地生长的农作物。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关键还在于准确地掌握耕种的时间和季节,准确地掌握农时,还在于如何使用百姓,使用百姓的关键在于使其各自尽力其事。使用民力的关键在于适度。要了解土地适宜于种植什么,并且根据时令来种植五谷,适度地使用民力,就能有效地创造财富,赋敛适度,则人民富足。人民富足,则懂得政教廉耻。廉耻观念形成,就使得百姓习惯于服从命令并且不敢触犯刑罚。百姓习惯于听令,又不敢触犯刑罚,这便是守国则牢,伐国则胜的原理所在。

法度,是至为公正的。以法度来治理国家,而不能任意妄为。创制法度,不能变化不一。依法办事,公正无私,赏罚分明便能取信于民,这是治理天下的大道所在。省去烦琐的政事,有节度地征收赋敛,不侵占百姓的农时,国家的政治才能安定。君主如果没有像父母一样的严威慈爱,就不能使子民有效地为之效力。君主若具备了待民如子的德行,便是德如天地一样广大。如果赏罚相济,恩威并施,那么万事都可以成功。如果能广招天下骁健之士,那么就如同有了最好的防御武器,懂得了实行文武共举之道,那么天下就都会归顺了。发号施令能够合于民心,人民才能自觉地听从命令。君主如能德施天下,秉公执法,那就会得到百姓的爱戴拥护。

(0)

相关推荐

  • 《管子》精华(四)

    小问第五十一:彰明本分各负其责.选拔天下的豪杰,收罗天下的良材,招徕天下的巧匠,就有了战胜敌人的武器.嘉许而礼敬,优待而诚恳,天下士人自然就来了. 必定先有所建树,然后才有所废弃:有所兴利,然后才有所 ...

  • 《中庸》注释(三十五)

    [原文]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唯天下至圣为能 ...

  • 《庄子·天运》解说和语译

    (解题) 本篇以 "天运"为名,乃取首句 "天其运乎"第一.三字,亦当视为首二字.但内容并非讲自然的运行,只是以之为引,讲述治国之道. 主旨在论治天下不能用仁义 ...

  • 《黄帝四经·经法·3君正》诗解1政正德民化民成俗

    <黄帝四经·经法·3君正>诗解1政正德民化民成俗 题文诗: 圣主之治,一年从俗,则知民则;二年用德, 民则尽力;三年民得,国无赋敛;四年而可, 发其号令,则民畏敬;五年刑正,民不侥幸; 六 ...

  • 《黄帝四经·经法·6论》诗解2七法正适信极必顺

    <黄帝四经·经法·6论>诗解2七法正适信极必顺 题文诗: 天建八正,以行七法:明以正者,天之道也; 适者天度;信者天期;极而反者,天之性也; 必者天命,天命真情,真情自然,不得不然; 顺正 ...

  • 《黄帝四经·经法·9名理》诗解2循名察实理义公正

    <黄帝四经·经法·9名理>诗解2循名察实理义公正 题文诗: 天下有事,必审其名.名理实者,循名察实, 究理所之,是必为福,非必为灾,是非有分, 以法断之,断必以义,至义至正,合情合理. 虚 ...

  • 《黄帝四经·经法·9名理》诗解1至神自明情假祸及

    题文诗: 至道至情,神明之原,神明无形,非内非外, 处度之内,见於度外.处於度内,不言而信, 静不可移;见于度外,言不可易,动不可化. 静而不移,动而不化,故曰至神,至神真情, 情真义深,神清性明,神 ...

  • 《黄帝四经·经法·6论》诗解3六柄王三名察情伪

    题文诗: 六柄也者:一观二论,三动四专,五变六化. 观情则知,生死之国;论析则知,存亡兴坏, 之所在也;动适时能,破强兴弱;专端不失, 讳非之分;顺时应变,伐死养生;恩威施化, 明德除害.六柄备王.三 ...

  • 《黄帝四经·经法·5论》诗解1八正执一明三定二

    题文诗: 人主也者,天地之稽,号令所出,为民之命. 主不尊天,则失其神;其不重地,则失其根; 四时之度,不顺民疾.人主不处,外内之位; 人主不应,动静化则,事窘於内,举窘於外. 八正皆失,与天地离.人 ...

  • 《黄帝四经·经法·5四度》诗解3天地人稽名形实符

    <黄帝四经·经法·5四度>诗解3天地人稽名形实符 题文诗: 规内曰圆,矩内曰方,悬下曰正,水上曰平, 寸尺以度,小大短长.权衡以称,轻重不爽, 斗石以量,少多有数,绳准之立,曲直有度, 八 ...

  • 《黄帝四经·经法·5四度》诗解2生杀适情审知逆顺

    题文诗: 声华实寡,不宜用也.顺者动也,正者事根. 执道循理,必从本始,顺为经纪,禁伐当罪, 必中天理,合情合理.悖约则窘,达刑则伤, 不合天刑.背逆合当,合于天当,为若有事, 虽无成功,亦无天殃.毋 ...

  • 《黄帝四经·经法·4六分》诗解3王术玄德贱财贵道

    题文诗: 不知王术,驱骋驰猎,则禽芒荒,饮食喜乐, 湎康逸乐,玩好嬛好,则惑其心;俱与用兵, 费多无功,战胜非令.福失于内,财去廪空, 与天相逆,国贫民荒.圣人弗留,天下弗与. 如此而又,不能重士,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