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材第二十二章:活血调经
…………………………………………………………………………………………………………………………
第二十二类:《活血调经》
(16味/牛膝、丹参、水蛭、鸡血藤、红花、桃仁、桃枝、泽兰、干漆、西红花、益母草、刘寄奴、凌霄花、茺蔚子、片姜黄、王不留行)
…………………………………………………………………………………………………………………………
《牛膝》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怀牛膝、土牛膝、红牛膝、杜牛膝、牛髁膝、铁平膝、怀夕、山苋菜、百倍。
药科——苋科植物牛膝的根。
产地——分布于陕西、山西、山东等地。
药类——活血调经。
药性——平。
药味——酸、苦。
入经——肝、肾。
功效——引血下行,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
主治——肝阳眩晕,筋骨无力,腰膝酸痛,经闭癥瘕。
现治——高血压,鹤膝风。发热往来,跌打损伤。
参治——引诸药下行,助十二经脉,尿血,血气,血风,血结,瘀血,血瘕,恶血流结,阴痿,痿痹,结核,风湿痹,筋骨疼,湿热下流,消渴不止,血燥拘挛,四肢拘挛,足痿筋挛,膝痛不可屈,发白,脑中痛,口舌疮烂,牙齿疼痛,瘰疬,喉痹,乳蛾,腰脊痛,绕脐寒疝痛,腹中有物如石,大肠干结,难产,胞衣不出,堕胎,产后尿血,产后瘀血心腹痛,膀胱涩秘,茎痈肿恶疮,茎中痛欲死,小便不利,淋病,劳疟,痢下先赤后白,两脚麻木,风瘙隐疹,牛皮癣,疥癞,痈疽,痈肿,痈疖已溃,骨疽,癞病,金疮痛,脓窠,恶疮(不知名)。
药理——补中,活血,续绝,补髓,填精,益阴,壮阳,排脓,坠胎,利尿,利胆,增强免疫,延缓衰老,抗炎,镇痛,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溃疡,抗凝血,抗生育,增强细胞免疫,增强体液免疫,抑制心脏,扩张血管,蛋白同化,兴奋子宫,兴奋子宫平滑肌。
用法——水煎,浸酒,熬膏,丸剂,散剂,外用(捣敷)。
用量——水煎(常量4.5~9克,重症量9~15),外用(适量)。
禁忌——恶萤火,龟甲,陆英。畏白前。孕妇不可服,月经过多者忌服,经闭未久者忌服,血崩不止者忌之,小便自利者忌服,脏寒便滑者忌服,泻痢脾虚者不宜用,中气下陷者忌服,下元不固者忌服,梦遗滑精者忌服。
…………………………………………………………………………………………………………………………
《丹参》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赤参、山参、红根、血参根、血山根、大红袍、木羊乳、红丹参、紫丹参。
药科——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及根茎。
产地——分布于甘肃、四川、贵州等地。
药类——活血调经。
药性——微寒。
药味——苦。
入经——肝、心。
功效——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主治——心绞痛,热痹疼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胸腹刺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积聚,疮疡肿毒。
现治——冠心病,乳腺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晚期血吸虫病,迁延性。
参治——吐血,子宫出血,血崩带下,血邪,宿血,中恶,风热,小儿汗出中风,自汗出欲死,冷热劳,寒热积聚,风邪留热,壮热苦啼,四肢不遂,身体拘急,惊悸,怔冲,狂闷,心烦,神经衰弱,风湿痹痛,骨节颊疼,头痛,赤眼,乳肿痛,气作声音如呜吼,心腹诸痛,腰脊痛,两胁作痛,寒疝,腹中包块,肠鸣幽幽如走水,妊娠胎堕,产后瘀血腹痛,落胎身下有血,产后恶血不下,下血不止,阴疼肿胀,脚痹,脚弱,皮肤生瘖癍,苦痒成疥,疥癣,瘿赘,丹毒,热油火灼,恶疮。
药理——久服利人。益气,养血,补心,养神,镇静,定志,破症,除瘕,排脓,生肌,护肝,腰脊强,安生胎,通心包络,通利关脉,补新生血,增强免疫功能,抑菌,抗炎,降血脂,抗氧化,抗过敏,抗肿瘤,抗凝血,抗胃溃疡,抗动脉粥样硬化,增强耐缺氧能力,改善心功能,改善肾功能,保护呼吸系统,保护心脑系统,扩张心冠状动脉,促进骨折愈合,促进皮肤伤口愈合。
用法——水煎,丸剂,散剂,外用(煎水熏洗或熬膏涂)。
用量——水煎(常量9~15克,重症量15~30克),外用(适量)。
禁忌——畏咸水。反藜芦。忌醋。孕妇慎用,月经过多而无瘀血者禁服,大便不买者忌服。
…………………………………………………………………………………………………………………………
《水蛭》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蚂蟥、马蟥、马鳖、马蛭、蚂蝗蜞、麻黄蜞、肉钻子、水麻贴、沙塔干。
药科——水蛭科动物水蛭等几种的全体。
产地——分布很广,我国南、北方均有。
药类——活血调经。
药性——平。
药味——苦、咸。
入经——肝。
功效——破血,通经,祛瘀。
主治——血瘀闭经,癥瘕痞块,跌打损伤。
现治——走注疼痛,伤骨损折疼痛,脐腹作痛。
参治——漏下血不止,干血成痨,蓄血,恶血,麻木困弱,目痛,发背,云翳,产后恶露,堕胎,膀胱满急有瘀血,游疹,痈肿毒肿。
药理——利水道,降血脂,抗早孕,抗凝血,抗血小板,溶解血栓,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心血管功能,缓解颅内高压,降低血小板的活性,抑制血小板的释放,改善局部血流循环,促进脑血肿和皮下血肿的吸收,改善肾功能,减轻周围炎症和水肿,预防急性肾小管坏死,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保护内皮细胞。
用法——水煎,丸剂,散剂,外用(置病处吮吸或浸取液滴)。
用量——水煎(常量3~9克),丸或散(常量0.5~1.5克),外用(适量)。
禁忌——小毒。畏盐、石灰。孕妇忌服,妇女月经期忌服,有出血倾向者忌服,体弱血虚者忌服,无瘀血停聚者忌服。
…………………………………………………………………………………………………………………………
《鸡血藤》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血藤、血风、大血藤、血筋藤、血龙藤、血风藤、紫梗藤、过岗龙、九层风。
药科——豆科植物密花豆的藤茎。
产地——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药类——补血。
药性——温。
药味——苦、甘。
入经——肝、肾。
功效——补血,活血,通络。
主治——麻木瘫痪,风湿痹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
现治——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管硬化,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风湿性关节炎。
参治——风瘫,暑痧,瘀血,神经麻痹,腰背神经痛,腰痛,经闭,白带,急性泄泻,红斑性狼疮。
药理——强壮的补血药。补中,燥胃,镇痛,生新血,抗贫血,暖腰膝,流利经脉,扩血管,抑制心脏,调节血脂,增加血细胞,升高血红蛋白,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强子宫的节律性收缩,促进磷代谢。
用法——水煎,浸酒。
用量——水煎(常量9~15克,重症量15~30克)。
禁忌——阴虚火亢者慎用。
…………………………………………………………………………………………………………………………
《红花》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草红花、刺红花、红蓝花。
药科——菊科植物红花的花。
产地——原产埃及。我国多有栽培。
药类——活血调经。
药性——温。
药味——辛。
入经——肝、心。
功效——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主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现治——冠心病,子宫颈癌。
参治——女子经脉不通,妇人六十二种风,急慢性肌肉劳损,热病胎死,胎衣不下,聤耳,喉痹壅塞不通,逆经咳嗽气急,妇人腹中血气刺痛,扭伤所致的皮下充血肿胀,砸伤,压伤,褥疮,胼胝,一切肿,赤游肿,肿毒初起。
药理——抗炎,镇痛,降血脂,抗凝血,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心肌梗死,改善外周微循环障碍,提高耐缺氧能力,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直接收缩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缓解肠道痉挛,水煎剂小用量对心脏有兴奋作用,大用量对心脏有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散剂,浸酒,外用(鲜者捣汁涂或研末撒)。
用量——水煎(常量3~9克)、外用(适量)。
禁忌——孕妇忌服,月经过多者慎用。
…………………………………………………………………………………………………………………………
《桃仁》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毛桃仁、扁桃仁、大桃仁、桃核仁、桃核人。
药科——蔷薇科植物桃的成熟种子。
产地——主产于四川、陕西、河北等地。
药类——活血调经。
药性——平。
药味——苦、甘。
入经——肝、心、大肠。
功效——活血,祛痰,润肠,通便。
主治——痞块,经闭,痛经,肠燥,便秘,跌扑损伤。
现治——肺结核。发热如狂,五心烦热,风虫牙痛。
参治——血闭不通,伤寒蓄血,溺血蓄血,血癥,胸腹中有血,胃脘有瘀血作痛,干血着脐下,产后血闭,产后恶露不净,崩中漏下,风劳毒肿挛痛,太阳病不解,聤耳,上气喘咳,牵引小腹及腰痛,少腹急结,赤白不止,疟,热结膀胱,小便自利,大便不快,里急后重,女人阴户内生疮,小儿烂疮初起,膘浆似火疮。
药理——止咳,平喘,驱虫,抗炎,镇痛,抗过敏,抗凝血,抗直栓,改善血流。
用法——水煎,丸剂,散剂,外用(捣敷)。
用量——水煎(常量4.5~9克),外用(适量)。
禁忌——孕妇慎用,血燥虚者慎之。
…………………………………………………………………………………………………………………………
《桃枝》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桃树枝。
药科——蔷薇科植物桃的干燥枝条。
产地——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药类——活血调经。
药性——平。
药味——苦。
入经——心、胃。
功效——活血,通络,解毒,杀虫。
主治——心腹痛,腰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疮癣。
现治——烫伤。
参治——卒心痛,下部生疮。
药理——祛痰,止咳,抗炎,抗肿瘤,抗氧化,降血脂,消除自由基。
用法——水煎,丸剂,散剂,外用(煎水含漱或洗浴)。
用量——水煎(常量9~15克),外用(适量)。
禁忌——孕妇忌服。
…………………………………………………………………………………………………………………………
《泽兰》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小泽兰、风药、地笋、提娄、虎兰、蛇王草、甘露秧、野麻花、地瓜儿苗。
药科——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部分。
产地——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
药类——活血调经。
药性——微温。
药味——苦。
入经——肝、脾。
功效——行血,利尿,散郁,舒肝。
主治——身面浮肿,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疼,跌打损伤,疮疡肿痛。
现治——风肿,水肿,潮热。
参治——一切乳痈初起,产后血虚,手足骨肉烦痛,产后阴户燥热,产后阴翻,疮肿初起,小儿褥疮,痈疽发背,蛇咬伤。
药理——强心,抗凝血,改善血瘀,抑制血液凝固,改善微循环障碍,增强子宫收缩。
用法——水煎,丸剂,散剂,外用(煎水熏洗或鲜品捣敷)。
用量——水煎(常量4.5~9克),外用(适量)。
禁忌——孕妇禁服,血虚枯秘者禁用,血虚无瘀者慎服。
…………………………………………………………………………………………………………………………
《干漆》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山漆、黑漆、漆渣、漆底、漆脚、续合筒。
药科——漆树科植物漆树的树脂经加工后的干燥品。
产地——产于华东、华南等地。
药类——活血调经。
药性——温。
药味——辛。
入经——肝、脾。
功效——破瘀血,消积,杀虫。
主治——闭经,瘀血,癥瘕,虫积腹痛。
现治——九种心痛,小肠气撮痛。
参治——五劳七伤,恶血不行,气瘕,妇人血气疼痛,喉痹欲绝不可针药,腹胁积聚滞气,妇人脐下结物(大如杯升),胞衣不出,产后恶露不下尽,小儿蛔虫心痛,下痢。
药理——解痉,促凝血。
用法——内服宜炒或煅后用。丸剂,散剂,外用(烧烟熏)。
用量——丸剂或散剂(常量2~4.5克),外用(适量)。
禁忌——畏蟹、鸡子。不可过量服用。孕妇忌服,胃虚者忌服,体虚者忌服,无淤者忌服。
…………………………………………………………………………………………………………………………
《西红花》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藏红花、番红花。
药科——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柱头。
产地——原产希腊和中东。现我国浙江、江苏、上海等引种成功。
药类——活血调经。
药性——平。
药味——甘。
入经——肝、心。
功效——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主治——惊悸发狂,忧郁痞闷,经闭,产后瘀阻,温毒发斑。
现治——中耳炎。经痛,月经不调,腰背作痛,跌打损伤。
参治——各类吐血(不论虚实、何经所吐之血),各种痞结,惊怖恍惚,伤寒,头项作痛,胸膈作痛,产后腰痛。
药理——止血,抗癌,抗肾炎,抗凝血,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自由基氧化,兴奋子宫,兴奋肠道平滑肌,改善记忆性障碍,促进视网膜动脉血流量。
用法——水煎,冲泡,浸酒炖。
用量——水煎(常量3~9克)。
禁忌——孕妇忌服,月经过多者忌服。
…………………………………………………………………………………………………………………………
《益母草》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益母、益母艾、益母蒿、红花艾、坤草、月母草、茺蔚茎、益明、臭秽。
药科——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地上部分。
产地——分布于全国各地。
药类——活血调经。
药性——微寒。
药味——苦、辛。
入经——肝、心、膀胱。
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主治——妇女血瘀痛经,闭经,经行不畅,产后瘀阻腹痛,小便不利,水肿。
现治——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耳聋,急性肾小球性肾炎,肾炎水肿,缺血型初发期急性肾功能衰竭。
参治——瘀血块结,乳结成痈,折伤内损有痪血,产褥期,产后血运,产后恶露不下,妇人勒乳后疼闷,难产,胎死腹中,小儿鼻疳痒,喉闭肿痛,心气绝,小儿疳痢,尿血,痔疾,疖子已破,马咬。
药理——利尿,抑制皮肤真菌,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扩张外周血管,兴奋子宫,收缩子宫平滑肌,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增加缺血性心肌冠脉流量,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小剂量兴奋呼吸中枢,大剂量抑制呼吸中枢。
用法——水煎,丸剂,散剂,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用量——水煎(常量9~30克,鲜品12~40克),外用(适量)。
禁忌——忌铁器。孕妇禁服,月经过多者忌服,寒滑泻利者忌服,阴虚血少者忌服。
…………………………………………………………………………………………………………………………
《刘寄奴》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金寄奴、苦连婆、白花尾、炭炭包、六月雪、九里光、千粒米、九牛草。
药科——菊科植物奇蒿的地上部分。
产地——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药类——活血调经。
药性——温。
药味——苦、辛。
入经——肝、心、脾。
功效——活血,通经,消积,止痛。
主治——血瘀肿痛,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食积泻痢,便血,小便不利,痔疮,跌打损伤。
现治——急性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前列腺肥大,泌尿系结石。
参治——壮热憎寒,血气胀满,咽干烦渴,心脾痛,脐腹疞痛,腹中瘀血,产后百病血运,产后恶露不尽,尿血,霍乱,赤白下痢,风入疮口肿痛,金疮,杖疮,汤火疮,烧伤。
药理——抗缺氧,增加冠状动脉灌流量。
用法——水煎,散剂,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用量——水煎(常量3~9克),外用(适量)。
禁忌——孕妇禁服,脾虚作泄者慎服,气血虚弱者忌服。
…………………………………………………………………………………………………………………………
《凌霄花》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陵霄花、杜灵霄花、紫葳花、五爪龙、上树龙、吊墙花、堕胎花、倒挂金钟。
药科——紫葳科植物凌霄的花。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
药类——活血调经。
药性——寒。
药味——酸、甘。
入经——肝、心包。
功效——行气,祛瘀,凉血,祛风。
主治——痫疾,血瘀经闭,血瘀崩漏,难产,癥瘕,跌打损伤,瘾疹,湿癣。
现治——误食草药毒,消渴,酒齄鼻,通身痒。
参治——一切血疾,大便后下血,鼻生瘙疱,肺有风热,脐腹疞痛,妇人阴疮,癣积年,皮肤湿癣。
药理——抑菌,抗血栓,抑制收缩血管平滑肌。
用法——水煎,散剂,外用(研末调涂或煎汤熏洗)。
用量——水煎(常量4.5~9克),外用(适量)。
禁忌——畏卤咸。孕妇忌服,气血虚弱者忌服,内无瘀热者忌服。
…………………………………………………………………………………………………………………………
《茺蔚子》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益母子、益母草子、苦草子、冲玉子、茺玉子、小胡麻、野黄麻、六角天麻。
药科——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果实。
产地——我国各地均产。
药类——活血调经。
药性——微寒。
药味——甘、辛。
入经——肝、心包。
功效——活血,调经,清肝,明目。
主治——肝热头痛,目赤肿痛。
综治——高血压,子宫脱垂。
现治——头昏晕。
参治——乳痈恶痛。
药理——降压,兴奋子宫。
用法——水煎,丸剂,散剂,捣绞取汁。
用量——水煎(常量4.5~9克)。
禁忌——忌铁器。孕妇忌服,瞳孔散大者忌服,阴虚血崩者慎用,肝血不足者忌服。
…………………………………………………………………………………………………………………………
《片姜黄》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片子姜黄。
药科——姜科植物温郁金的根茎。
产地——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药类——活血调经。
药性——温。
药味——苦、辛。
入经——肝、脾。
功效——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主治——风湿痹痛,肩臂疼痛,胸胁刺痛,血滞经闭,行经腹痛,跌打损伤。
现治——胃脘心痛。
参治——痞气在中脘不散。
药理——提高免疫功能,保护肝脏损伤,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用法——水煎,丸剂,散剂。
用量——水煎(常量3~9克)。
禁忌——孕妇慎服,血虚无气滞血瘀者忌服。
…………………………………………………………………………………………………………………………
《王不留行》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王不流行、王不留、不留子、留行子、牡牛、奶米、麦蓝子、剪金子。
药科——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成熟种子。
产地——主产于河北、黑龙江、山东等地。
药类——活血调经。
药性——平。
药味——苦。
入经——肝、胃。
功效——活血,通经,下乳,消肿。
主治——血瘀,经闭,乳汁不下,带状疱疹,痈肿疔毒。
现治——胆囊炎(耳穴压迫治疗),胆石症。
参治——亡血,鼻血不止,血淋不止,大便后下血,刀伤失血,劳损虚热,头风,白屑,乳痈初起,难产逆生,胎死腹中,小便常不利,诸淋,阴中痛,痈疽诸疮,金疮。
药理——镇痛,抗早孕,兴奋子宫,收缩平滑肌。
用法——水煎,丸剂,散剂,外用(研末调敷)。
用量——水煎(常量4.5~9克),外用(适量)。
禁忌——孕妇忌服,血虚无瘀滞者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