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煤田地质系统始建于1953年,历经了大型煤炭基地勘探会战、支援“三线建设”、地勘属地化、地勘多元化、第二次地质找矿高峰和转型发展的历史关键期,近70年砥砺奋进,吉林煤田地质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地质找矿取得新突破,特别是在“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加大了地勘投入,打破了“新时期吉林无煤可找”论断,先后找出长春龙嘉堡煤田、舒兰水曲柳煤田、珲春骆驼河子、洮南蛟流河等超亿吨级一批新煤田。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地勘服务领域得到不断拓宽,基础工程拓展到高铁、机场建设、风电基础,并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开展国际合作;钻探施工领域拓展到石油钻探和油气勘查,物探领域拓展到城市活断层探测、矿山超前物探、地下管网探测;地质勘查除开展多金属勘查外还跻身旅游地质、铀矿勘查、煤层气勘查、地热勘查等领域,先后在柳河罗通山溶洞探测,舒兰煤层气勘查及通化和双阳等地热勘查中取得新突破。与此同时,以“扶贫攻坚”和“绿水青山”为主战场,先后完成了以舒兰、敦化为代表的400多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以长春一、三水厂、北京昌平为代表的京津辽10余个城区大型水厂水处理业务。
当前正是地勘单位加快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实施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吉林煤田地质系统擘画好“十四五”发展蓝图,积极促进高质量发展。伴随着社会化地质技术服务需求量的逐渐增加,为地勘行业向多领域、多层次转型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今后五年将是全局深化结构调整,实施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是加快从粗放型向项目管理型、技术服务型和资本运作型转变的最佳有利时机。全局上下将以新一轮改革发展为主题,进一步转变发展思维,突出创新驱动,深化结构调整,扩大市场合作,扎实推进转型升级,快速适应并融入经济发展新形势,全力实现地质找矿、多元发展新突破。总体思路是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地勘改革为动力,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聚焦生态文明建设、能源资源保障、地质灾害防治三大主要任务,巩固地勘主业,拓展延伸业,积极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探索和培育新业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努力构建吉林煤田地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围绕转型升级,实施创新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模式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释放改革动力。把巩固发展、稳步推进与创新驱动结合起来,抵御防范市场风险,持续拓展新领域。——强化顶层设计,促进融合发展。切实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强化规划引领作用,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融合,促进技术服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促进地勘主业与多元化服务相融合,促进整体规划与项目支撑相融合,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融合,促进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相融合。——突出生态建设,推进绿色发展。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六大绿色发展,积极推进地质找矿绿色勘查、地质灾害治理、生态修复、生态探测、新能源勘探开发、环境工程产业拓展,通过积极探索和促进绿色产业发展,逐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突出对外合作,加快转型发展。坚持取长补短,互利共赢的原则,进一步突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以项目合作为载体,加快实施地勘转型发展,进一步延伸和拓宽地勘产业链,不断培育适合地勘发展和具有发展潜能的新兴产业。此外,吉林省煤田地质局还将突出民生建设,实施共享发展;突出生命至上,彰显安全第一。
02
统筹做好地勘产业布局。不断巩固已有地质找矿、深井钻探、新能源勘查、地质灾害评估、地质技术服务五大板块;重点发展和壮大石油钻探、水环境处理、地下空间探测、地灾环境治理、旅游地质、矿山地质技术服务六大板块;逐步探索和培育地质灾害治理、生态修复、城市地质技术服务、无人机探测、遥感地质、综合测井、管廊探测、农业地质等八大板块。构建资源勘查新格局。以提供能源保障,实施地质综合找矿为重点,突出盆地煤系矿产资源综合勘探,重点实施舒兰、龙嘉堡煤层气、梅河盆地地热、沉积型铀矿、平安高岭土、刘房子膨润土等煤系矿产勘查,统筹其他金属和非金属固体勘查,促进松辽盆地东缘、伊舒断陷构造带等重要成矿带综合地质找矿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探索应用最新找矿理论和方法开展综合地质找矿,主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重要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课题研究,积极与市场投资主体和矿山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努力构建创新引领、综合找矿、探采合作、协调共进的地质找矿新格局。进一步摸清全省煤层气、页岩气、干热岩、深浅层地热能赋存情况,加快推进舒兰煤系气综合开发和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在伊舒断陷盆地、松辽盆地等重点靶区内开展油气、页岩气、地热等深部资源综合勘查。构建系统化科学管理体系。加快建立促进地勘转型发展的闭环管理机制,融合现代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地勘转型战略架构,积极推动职能转换、动能转换、效率转换;建立促进地勘转型发展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开展经济运行对标分析,持续提升高质量系统化科学管理水平。加快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地勘数据化建设在质量、效率和资产运营过程中应用管理水平。构建地勘高质量目标考核制度。迈向地勘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构建形成和落实以发展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为主导的指标体系、统计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人均GDP水平,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政策和考核制度,按照“十四五”确定的工作目标实施阶段性评估和考核。构建地勘高质量供给新格局。深入推进以“补短板、促合作、降成本、提品质”为重点的地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地勘存量资源配置,夯实地勘发展基础,不断提升地勘供给服务层次和能力。结合国家战略需求,让地勘服务跻身更高领域和发展平台,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提供绿色清洁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拓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加快推进地勘数字经济,以全局大数据中心建设为引领,跻身于智慧城市、美好城市、安全城市、新农村建设之中;加快制订助推地勘绿色发展和新兴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实施质量、品牌、提升战略。
03
构建创新融合发展新机制。全面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模式创新、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科技创新、项目论证、质量管理、信用建设融合管理。全面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科技创新奖励机制,构建科技人才领衔重大项目创效股权奖励机制,整合品牌、资料、矿权、装备、地域、土地、资质等资源要素,不断构建促进地勘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新机制。构建地勘数字化发展新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建立覆盖全业务链条的数据采集、储备、管理和分析大数据应用体系,为业务数字化创新提供必要支撑。借助大数据平台建设,创新数据融合分析与共享交换机制,不断提升地质可视化数字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强化地上地下、技术服务空间、业务场景数据建模,打造差异化、场景化、智能化的地勘数字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地勘数据应用能力,更好地满足和引导用户需求。构建促进地勘转型发展新机制。探索地勘主业与延伸业循环发展新模式,形成以主促辅,以辅支主的地勘发展新业态。不断构建符合新时代市场化要求的工作体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分类整合、分步改革、分布实施原则,扎实推进地勘改革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地勘单位由打工型向项目管理型、技术服务型、资本运营型转变,强化地质+服务。构建社会地质需求应急响应新机制。在地质灾害预警、地质灾害治理、矿山地质救援等方面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地质应急救援,组建地质应急队伍,构建应急救援和地质灾害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不断满足社会化地质需求。
04
实施创新引领新战略。探索建立新形势下适应地勘行业转型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以大数据中心建设、无人机航测、深部探测、各类核心技术专利为引领,实施项目带动,与吉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相关院校适时开展科技攻关,不断提升科技优势和行业竞争能力。同时还要在管理制度、分配制度、用人制度创新上下功夫,实现管理科学、分配合理、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制定创新引领发展政策。结合各业务板块发展实际,分别制定全局创新引领发展的各项激励指导意见和相关制度,建立创新人才项目领衔和科技创新成果定期发布制度,鼓励各类项目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建立创新项目评价体系,按创新价值为创新团队和个人兑现奖励,为创新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搭建创新引领发展平台。积极搭建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各类地质勘查、地勘延伸业、生态建设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引进、融入或创办重点实验基地、实践工作站,积极搭建重大项目交流平台,加强对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的技术引进和项目融合,以此更好地促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不断针对市场需求和技术难点开展技术攻关和研发,特别是在地质找矿理论研究、各类关键技术研发上有所突破。充分利用先进装备加强深井、水平井、定向井等钻井工艺研究,大幅度提升施工效率和成井率;积极推进已有探矿权、地质预测成果、各类新技术成果转化;密切与陕西、浙江等同行业及中煤总局、吉能集团、吉林油田等优势企业联系与合作,实现共赢。抢抓经济发展战略新机遇。积极参与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抢抓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机遇,乘势而为,顺势而动,特别是要抢抓新型城镇化、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生态保护、国土空间规划、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二新一重”等重大机遇。不断拓深和拓宽地勘延伸业。围绕生态建设,找准地勘需求契合点,全面做好“生态地质服务+”。围绕智能矿山建设、绿色矿山开采,重点做好“矿山地质探测服务+”,以强化全省煤矿塌陷区治理、油页岩标准化制订等为契机,进一步拓展能源勘查、矿山地质、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和应急救援等技术服务。
05
进一步突出地勘公益职能。持续加大对外社会地质技术服务,实施部分公益性地质技术服务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带动相关产业拓展,进一步加强信用评价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文化软实力。突出企业核心文化建设,积极搭建职工沟通交流平台,不断激发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干事、创业激情,进一步强化激励制度、3A级标准化、信用预测和评估建设,提升信用考核效能,不断为地勘高质量发展提供信用支撑。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着重解决“十三五”期间人才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统筹“引、育、管、用”,坚持海纳百川引人才,多措并举育人才,真心实意留人才,通过引进、挂职、挖掘、培养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人才结构调整,不断完善阶梯状人才结构。同时积极组织搭建多种形式人才交流和能力提升平台。进一步强化民生建设。未来五年,努力提高职工年人均收入水平是全系统强化民生建设的主要内容。鼓励多劳多得,对特殊贡献人员实施特殊奖励。鼓励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成,确保职工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实现同步提升。进一步改善职工安全卫生和生产生活条件,让职工群众真正分享地勘改革发展成果。“十四五”期间,吉林省煤田地质局将以“四个着力构建”为主要支撑点,以期达到“十四五”预期发展目标。(本文刊登于2021年9月24日《中国矿业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