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率,也成了高校对考生的吸引力
读研,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本科生的选择。也难怪,现在本科生满大街都是,严重贬值,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是江河日下,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所以读研成为提升自我、增强竞争力的不二选择。就连在高考报志愿阶段,越来越多的考生就开始为读研的事谋划了。
读研,有两条途径:考研和保研。
考研很简单,就是通过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获得读研机会,在高考报志愿阶段可以不考虑。保研,相对就复杂一些了。我们今天就说说保研这事。
保研,全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也就是不经过国家组织的统一研究生招生考试,通过考评形式鉴定学生的成绩、综合素质等,由本科学校推荐,经过招生单位考核后录取为研究生。目前全国有保送研究生资格的高校有366所。如果考生想通过保送方式读研,就需要在高考报志愿时考上这366所高校之一。
各高校的保研率是不一样的。教育部规定,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保研率为本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未设立研究生院的“双一流”高校,要求一般保研率在5%左右;教育部确定的人文、理科等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按教育部批准的基地班,保研率在50%左右;对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可以适当增加推免名额。所以各个有保研资格的高校的保研率一般都高于教育部的规定。一流高校的保研率一般在15-30%之间,个别偏高,清华甚至超过了50%,一般211高校在10%左右。相同层次院校之间的保研率差别不大。
另外,各个高校有权在规定保研率的前提下,保研名额可以在学校内部各个院系和专业之间进行调配,也就是说院系之间的保研率高低不一、院系内部的专业之间的保研率也不一样。
鉴于以上情况,到底在高考报志愿时,要不要考虑保研率的问题呢?
首先,层次越高的高校保研率越高,相同层次高校之间的保研率很接近。不必为了1%的差距选择高校;
其次,由于同一高校内部各个专业的保研率也不一样,A校虽然保研率高于B校,但A校的某专业未必比B校的相同专业保研率高;
再次,为了获得保研资格的竞争很激烈,机率也只有10%-30%之间,在报考时考虑的再周到,最后还未必就能获得保研资格。
所以,不建议将保研率作为高考报志愿时考虑的重点因素,重点还是专业、学校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