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届奥斯卡获奖影片!结局最好的“出G”电影!
《钢琴课》
苏格兰单身母亲艾达·麦格拉斯(霍利·亨特 饰)自六岁起就放弃了讲话,只通过钢琴倾诉满腔情感。1852年,麦格拉斯远嫁新西兰的斯图尔特(山姆·尼尔 饰),将钢琴也一并带了去。可是斯图尔特人手不够,只得将笨重的钢琴遗弃海滩。
斯图尔特之友乔治·贝恩斯(哈维·凯特尔 饰)爱上了麦格拉斯,用八十英亩土地与斯图尔特交易。斯图尔特转让了钢琴,并命麦格拉斯教贝恩斯奏琴。
钢琴课上,贝恩斯提议,如果麦格拉斯在教琴的时候允许某些出格的事情发生,一次课便可换回一个琴键……
《钢琴课》
其实情节很简单,1912年,自六岁起自愿失语的美国女子Ada携女Flora坐船远嫁新西兰,
随身带着一架上等钢琴和一堆行李。风暴延缓了她们的到达,行李也被海风吹的七零八落。
丈夫Stewart带来的人手不够,不能将行李全部运回家。Stewart拒绝将衣服和厨房用具扔在海滩上,而宁愿将Ada深爱的钢琴留在海滩上。显然,这个丈夫虽然外貌尚佳,但被设定为庸俗、势利、不懂音乐,不能懂得Ada对钢琴的执著和深爱。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懂得音乐的力量和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里所有犯人听到蝴蝶夫人的咏叹调都停止干活,仰起头,一脸圣洁地追寻着音乐出现的方向的镜头,毕竟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表达形式。
Ada央求邻居Baines带她们去海滩找钢琴。这一段拍得很美,Ada沉醉地弹琴,Flora在海边翩翩起舞,Baines在一边凝神看着她们。
后来Bains出资运回了钢琴,用土地作交换得到了钢琴,并要求Ada日日去教他弹琴。不过其实Bains并不喜欢学弹琴,只是爱看她弹琴,或者说爱她弹琴的模样,来自异域的娇小、苍白、冷漠、激情和投入。
影片在这里开始走向了庸俗和肤浅。
我原以为Bains这样未开化的土著人只是仰慕于Ada、Ada的钢琴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和文明,他其实也不懂得艺术,但相比Stewart,他天然地向往和尊重艺术,哪怕只是艺术的形式,一个异域女子弹琴的模样。
结果全然不是这么回事,他对她,连尊重都没有,只有情欲。他用抚摸作为交换,抚摸一次,换回一个黑琴键。而Ada居然同意了,这显然出乎观众的意料。难道一定要用卑贱肮脏的形式得到自己最深爱的东西才显得情深意重?
而情欲走向深入,他要求与她裸体同眠。但也只是单纯的抚摸。
第二日,Brains叫人将钢琴抬了送给她。Ada感动之下,主动找他去了,于是一段激情戏上演。
Ada不再是导演着力刻画的,懂得人生的真谛而选择缄默,醉心于音乐在琴键上舞蹈的冷漠游离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情欲迸发如火如荼的女人,而此前的她带有清教徒的色彩,总是黑帽黑衣黑裙,面色苍白,表情克制,自律自爱,沉默矜持。
不幸的是,Stewart正好在窗外目睹了这段激情戏,在此之前,出于对Ada的尊重,他们连睡前吻别都没有。
Stewart非常苦闷,将Ada关在家里,企图感化她。
我实在不耐烦讲这个无趣的故事了,总之Ada思念Brains,卸下了一个琴键,要女儿Flora送给Brains。女儿却交给了Stewart,Stewart暴怒之下,砍下了她右手食指。
我总记得Stewart狂怒地用斧子砍着钢琴,摇晃着Ada,怒极而哀地质问她:我如此信任你,我如此信任你!
这段实在悲怆。当然导演未必觉得,不然就不会设定接下来所谓的高潮,让Stewart砍下了Ada的右手食指,让Stewart彻底沦为不受欢迎的角色,让观众彻底同情和怜悯女主角。
最后,Stewart无奈地认输,要Brains带着她们和钢琴一起离开。
于是影片又回到了开头。还是阴云密布的海滩,还是灰蓝墨黑交织的画面,不同的是,上一次是到达,这一次是离开。在海上航行的时候,Ada突然要求划船的土著人将钢琴抛向大海。她本打算跟着一起沉没,后来却又突然挣脱了绳索,浮上了海面。
最后,Ada、Brains和Flora过着幸福的生活。Ada以教学生弹琴为生,并努力开始学习说话,她的右手食指上套着一个假指套。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