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回响】随笔︱杨亚杰: 你听,喜鹊叫了
编前语:
《桃花源》杂志创刊于1980年,迄今已走过四十年历程,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杂志立足本土,面向全国,曾创下单期140万册的发行记录,刊发过省内外众多名家的作品,为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我社将举办创刊四十周年系列活动,并在杂志微信公众号上开设八方来贺、岁月留痕、撷英掇华、记忆回响等栏目,选取一些具有时代意义和共同回想的文学作品、相关资料,不定期在本公众号上发出。
你听,喜鹊叫了
作者︱杨亚杰
《桃花源》杂志创刊四十周年了,距离我写下《桃花,为什么源源不断……》卷首语的时候,又过去了整整十年,而从1980年到2020年这个时段,恰好涵盖了我的职业生涯。与杂志相关的人和事,在漫长的时光中,被众多繁杂的往事缠绕,费心的打捞,让我有些不堪重负,但还是有一条顽强的旋律清晰地在耳边响起,这旋律的音符是跳跃的、明亮的、清脆而又欢快的,如喜鹊的叫声。
四十年前的一天,有同学以极端羡慕而又惊喜的语气告诉我:李永芹的小说在《桃花源》杂志发表了!哇,同班同学的作品就变成铅字了呀?这个惊人的喜讯令老师同学奔走相告,也让我感到了《桃花源》的分量,那一期是创刊号。
我是常德师专77级中文17班学生,毕业时被分配到一所干部学校任教,记得我是1980年12月去学校报的到,而我发现日记里就有当月去拜访《桃花源》杂志主编、诗人方存弟老师的记录,那时候我正为写诗“发烧”,这大胆的举动足以证明“烧”得不轻。方老师对一个莽撞而又素不相识的文学爱好者给予了热情鼓励,他看好我们那批学生,曾说你们当中很多人都会成为《桃花源》的骨干作者。后来,我的处女作《生活拾零》(诗三首)发表在1981年的《桃花源》上。
我的人生轨迹似乎在冥冥中受到某种指引,1988年我调出学校,先后在常德市群艺馆、市文化局工作,又于2004年来到了常德市文联,得以近距离受到《桃花源》的沾溉。
没想到的是,2006年我能有机会兼职执行主编过两期《桃花源》杂志。得以深度介入杂志社的行政事务,才真正了解到办一份纯文学杂志是多么不容易,杂志社的同事们是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在任劳任怨地工作,需要多么深的热爱才能这样无怨无悔!当人们拿着改版后的杂志指着封面说“这才像个纯文学杂志”,我的心真是又甜蜜,又苦涩,我才明白:所有的瑕疵都不是谁心甘情愿的,所有的妥协都暗含着继续前行的力量。
2008年4月,我正式兼任了《桃花源》杂志主编。8号那天,湖南文艺出版社资深高级编辑萧汉初老师恰巧来我们单位办事,见了我喜笑颜开地说:你当主编了呀,真高兴!原来他听人说上午开会宣布了班子调整分工的情况,他是常德籍著名诗人、文艺评论家,我的大学老师,听到消息比我还兴奋,而当时的我感到的已不是喜悦,而是沉甸甸的责任,我没有说一句表决心的话,心里却铆足了劲。
记得我约到的一篇重要特稿是在一本书里,这书是《人民文学》主编、诗人韩作荣老师寄赠给我的,叫《半醺斋随笔》,里面有一篇题为《受难的囚徒与垂首的玫瑰——怀念诗人昌耀》的文章,此文在2009年第1期《桃花源》杂志头条刊出,引起广泛关注,不少常德人就是从读到这篇文章开始知道和阅读昌耀的,感叹原来还有这样一位在青海生活多年的诗人,早年是从常德走出去的,他饱受生活磨难,却写出了杰出的诗篇。
记得杂志社同仁向我报喜,是从新闻出版局开完会回来,说《桃花源》杂志社被评为2008年度先进单位了!夸我方向把得好,我说那是你们的功劳,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还离不开领导、作者、读者方方面面的支持,这不是套话,是事实。
2009年,杂志社引进作协力量协助办刊,从组稿、选稿到栏目设计上都进行了改革,8月,在全国首届地方文学内刊联席会上,《桃花源》杂志获得了全国地方文学内刊“十佳文学内刊奖”。
2010年,杂志增设了扉页卷首语、更换了内页纸张,全方位提升刊物质量。毕业后在《桃花源》当过编辑、彼时已是海南著名女作家的李永芹接到我的约稿,二话没说发来了她新创作的中篇小说《网络上的虚拟事件》,在第2期第一阅读栏目推出后,很快便被《小说选刊》选载;第3期杂志推出小小说专号,小小说创作队伍集体亮相,得到了名刊名编辑和众多作者的好评,“常德小小说现象”更加引人注目了;不久后,又举办了创刊30周年座谈会、启动编辑《<桃花源>杂志创刊30周年作品选》。
2011年第1期又以崭新面貌问世,内页增到100页……
基于对杂志社的深入了解,为归并自主权,优化运作程序,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我于2011年6月23日在市文联主席办公会上,大胆提出了班子成员不再兼任主编、以分管形式对杂志社进行宏观管理和监督的设想,并主动辞去主编职务。经过大半年观察、研究和慎重考虑,市文联于2012年3月28日向主管单位呈送了《关于申请变更<桃花源>杂志主编的报告》并得到批准,就此结束了兼职主编的历史。
写到这里,我发现自己对《桃花源》仍怀着一颗敬畏的心。一路走来,无论远近,都在相伴,当初被她吸引,如今依旧深情,因为与她相伴,就是与一群心中有梦、眼里有光,笔下有情的人相伴,他们是我事业的坚定支持者、我生命中的贵人,例如前面写到的方存弟、李永芹、韩作荣、萧汉初,还有没来得及写到的洪烛、龚湘海、李富军、郑正良、肖友清等师友,他们对《桃花源》的贡献不可磨灭,他们送来的福音正得到验证,他们灵魂的美将随着文字传至久远。
我的这篇文字伴随着顽强行进的旋律终于要写完了,那清脆、明亮的音符,像极了喜鹊的叫声。
记得李永芹的QQ签名:下辈子当一只喜鹊。
作者简介
杨亚杰,笔名雅捷,1960年6月生于湖南慈利,祖籍河北巨鹿。曾任《桃花源》杂志主编、常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湖南省诗歌学会名誉副会长。1981年开始发表诗文,作品散见国内外多种纸媒、网媒和选本,出版《赶路人》《三只眼的歌》《折扇》《和一棵树说说话》《杨亚杰微诗选》等诗集,多首歌诗被谱曲演唱和播出,作品曾获多种奖励。参加《诗刊》社第七届“青春回眸”诗会。
执行主编:陈文双
责任编辑:卢昌丹
校 对:瞿丽娜
终 审:谈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