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关长城

连绵不断的秋雨,接连几天都不放晴,这熟悉的天气让我想起了四年前去北京旅游的经历。

2017年6月末,毕业班中考结束的我们一行五六人去了北京,都是熟悉的同事,相互之间特别容易达成共识。我们吃住在同一地点,早出晚归,午饭就一起在景区随意吃点。

我们共同去了水关长城,十三陵,还去过一个有长长廊子的地方,记不住名字了。

水关长城,回来后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记得我一直爬到禁止攀爬的地方,信奉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指导。

我们去的是十三陵的什么陵,不记得了。那个地方不适合拍照,后来还越发感觉这样的地方不太适合游览。地下皇陵的奢华和宽阔确实是常人难以想到的,我们蹭的导游还讲了很多故事,时间久远具体情形都记不清了。倒是我们的邵校长,还记得当年与司机讲价成交的情形。

其实我们当时本打算坐地铁去的,但是坐到地铁尽头之后,发现离目的地还非常远,于是就打算包车。幸好随行的有几个同事,大家一起助力,结果以非常合适的价钱租下一辆车来。我们6人包的是一个面包车,说是成交价300元,大概每个人才几十块钱,很合适。

我们先去长城,跟司机约好几点回来,然后又去的十三陵。记得司机在长城下催过我们,可第一次爬长城的我非要看到尽头为止,所以稍微晚了些。

十三陵,走到地下陵墓,印象较深的是有一排大红色的棺椁,当然,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仅仅给大家摆上类似的“样品”而已。另外,地宫非常凉,当时是6月中下旬,天气炎热,已经是裙子短袖的节气,但是里面的温度很低,感觉嗖嗖发冷,这样的地方,走马观花看一遍,不宜久留。

听说还有一些陵墓没有挖掘出来,可能技术还不太到位。记得陵墓是在北京郊区,穿过多个村子才到。

不能及时记写下来的东西,如今的年龄脑子根本无法记住。没有图片资料就无法引发想象,设若几个人一起聊或许容易想起来,当然,能想起的也都是做了什么事,至于看到了什么景物,简直无法可想。导游讲过的故事,也是无从想起,跟完全没有去过类似。

十三陵不像长城,可以随意拍照,随意攀爬,陵墓有禁忌,不敢随意去,不敢随便看,甚至有些不敢看,因此仅仅是到过而已,至于所留下的印象,完全模糊成没去过一般。

记得好像是第一天下午就去了颐和园,但因天太晚了,已是夕阳在山,人家根本不卖门票了,就在门口看了看,极目远眺了一下,然后在门口看到了很美的映日荷花,随后便离开了。

大概一共三四天,具体记不清每天的行程了,最后一天大家分开行动,因为我们去过天安门广场了,所以选择的是什刹海和北京胡同、南锣鼓巷这些小地方,他们四人就去了天安门。

那天雨一直下,我们打着伞,在胡同里穿行,在什刹海旁边驻足,在南锣鼓巷看糖人。什刹海,其实不是海,是湖,沿用了满洲人称海的习惯。什刹海一周都是柳树,什刹海东边还有一个较小的火神庙。

除了坐公交车,就是徒步,没有坐游览三轮,这次算是脚踏实地的游览了老北京。我们也去了恭王府,只在外面看了看他宽敞的房子,没有买票进入。

感觉最大的收获还是看到了北京的胡同,那些藏着无数故事、充满烟火气的胡同,那些写着“拍照10元”的大门、住着寻常百姓的胡同,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寻常百姓家更容易被带入。我们买票去了齐白石居住过的四合院,很紧凑的房子,窗户、绿植、摆设,都有浓郁的艺术味道。

雨中,我们又去了天安门,在安检处,还遭遇了被翻包的窘迫。我们是去天安汇合的,但时间紧急,大家仍然各自乘车,去了西客站集合。

这次随心所欲的自由游,其痛快潇洒愉悦令人意犹未尽,一直都说还要发起下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哈,万分期待中!

当时,手机功能还不太好,拍的照片也很一般,而且储存量很小,有一些地方就根本没有拍照。当时肯定也没有流量,所以也没有做任何的记录。更没有专门写文章,只是回来六月二十三、四号的时候,写了三篇文章来记录这一次旅行,今天再次翻出,就算是应景重温一下吧。

一、长城内外

还记得小学五年级的第一篇课文《长城》:“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中蜿蜒盘旋”。虽然曾经几次去北京,由于时间紧迫和距离遥远,一次都不敢动心。

后来,经人提醒才记起,几年前在秦皇岛曾登过天下第一关附近的角山长城,至于什么样子,爬到什么程度都一点不记得了。当时类似的美景和挑战,应该还有不少,跟随时光一起流逝的,原来还有记忆。

去到长城一直都是个难题,虽然已经查询过多次,截屏或者记在小本本上,依然在昌平西山口,那个比起老家来都要荒郊野外的地儿,迷惑了。有路,没有公交;有拉客人的黑车司机,没有警察。好在人多势众,终于找了一个相对地道的北京老司机,顺利遂愿。

临近居庸关长城,已经感觉气势不凡,当年作为抵御外侵的屏障,依山建造的城墙固若金汤,如今依然恢弘。一重一重的山,起伏连绵,长城也因势而动,盘旋其中。

司机一口地道的京腔,其吞音和拐弯儿,非常好玩,六十四岁的司机师傅一直给我们做着免费的导游和项目的扩大,后来一致达成,游玩长城结束,再去十三陵 ,最后送我们到地铁口。省时,省心、轻松,一切搞定!

八达岭长城,因为下面有一条水流过,也称作水关长城。还有一个索道登山口,被称作旱关长城。

长城的确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气势恢宏。城墙足够宽大,的确可供五六匹马并行;不过台阶很高,至少是平常台阶的一倍半大小,登起来明显感觉不容易。莫非当年士兵,个个都是大长腿欧巴,这个高度恰巧适合?至于马匹,则是完全不可以上去,陡峭处几乎都七十多度的样子,如果没有抓手,便是再长腿的欧巴,都会提心胆颤。

 

人多,便没有什么恐惧。只看脚下,是不会有晕眩的感觉。脚下的方砖,已经被人踏得凹进去很多,多么持久的时间,多少人,竟然把这方砖磨成了凹字形?有些还新换了方砖。历史沧桑,于此展现。

和士兵们不同的是,游人完全没有紧迫的瞭望和射击任务,慢悠悠的走,一直是登山的风格,不怕慢,就怕站,那些跑着的,登得急的,一会就坐在台阶上喘气,既有领先的骄傲,也有疲劳。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长城也跟随重重叠叠的山势不断变化,或下或上,或左或右,起伏淹没在崇山峻岭之中,每过三百多米,就有一个城台,短暂停留,或拍照,或喘息,或被商贩游说。在经过了一长段陡峭的台阶后,人逐渐少了,小商贩也一再说,长城制高点留念吧,一分钟取相,两张十元,各种纪念品。

可是,长城分明向后还有起伏,还有更高点,还有看不尽的风光呀!而且似乎只有前面的更高点,才可以真正体现“长城内外”,峰回路转,才会有长城两侧的风光尽现,才可以真正体现诗歌里的美!可是,分明有朋友说,可以留一个想头,保存下山的体力和游十三陵的体力。这完全不能代表所有人的风格,征求意见后,继续的,走;休息的,留。后来,都把东西留给休息的人看管时,却感觉到他又有一丝的不甘。再次追问,到底怎么选择,这些东西完全不会成为爬长城的问题,不要牺牲自己。依然是担心下山,于是便确定停留了。

 

”无限风光在险峰”,前面一定有此处我们看不到的风景。大概因为看不到尽头,大家心头茫然。不断追问,到底把目标树在何处?必须要有一个目标,不可以走到长城的末尾---甘肃!

如果创造一下条件,我看可以走到甘肃的!

可是因为给司机约了大致的时间,也担心走不到所谓尽头,只说在前面,看得见的最高点。

兴致未尽,尽头却至。下坡不久就看到关闭的大门,峰回路转,曲折起伏之后的看得见的最高点属于未开放路段,无法前行。原来,长城并不长!至少不是累到我们停止为止的那种长。怪不得司机说,最长也就两个小时。他一定是知道长城开放的长度的。

长城的这一段,只有我们几个人和一个安全员、一个保洁工。

完全可以疯狂一下,拘囚久了的心都不清楚什么才是放松,仿佛,伸开胳膊的拍照便是放纵,深呼吸便是放松。如果可以,打上一趟拳,应该是最好的MTV外景了。可惜,穿了怀旧的长裙,恰巧最不适合打拳。

“上山容易下山难”,只要抓住扶手,背好包,不会有什么问题。最可惜的是一个老师一登长城就买了沉重的纪念品,背着上,再背着下,属他”做的功多”,教物理的,时刻不忘业务俗语。背包给了年轻人之后,小心翼翼,再加上刚刚保存的下山体力,完全没拉后腿。

 
我还记挂着司机说的,右侧的长城属于懒汉坡,很少有人爬。我是有着很大兴致的,最完美的当然是爬完所有懒汉坡开放的路段,如此 ,长城开放的所有,就都尽收眼底了。可是,除我之外的所有人都和司机一个概念,长城都是一样的,懒汉坡不过如此!

可是,所有不曾达到的地方都藏着最美的景致!

看来,只有忍痛割爱,留下想头了。何况,最美的长城大概春秋更有一番风致,春花烂漫,秋色斑斓,而夏季只是一色的葱茏,冬季似乎契合“惟余莽莽”的壮观,各不相同。看来非要看过四季,才会遗憾减少。 

在月球上唯一看得见的中国建筑,就这样被坚实的踏在脚下,被庄严的举到心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