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故事告诉你:祖上积阴德,福泽子孙后代!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先生,通过自身实践,教后代子孙改变命运的一部善书。
这部书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要想改变命运,不受命运的束缚,首先要就立定志向,然后改过修善,再加上谦德,命运就完全可以掌握我们自己手中。
了凡先生在书中不但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还列举了很多故事。《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了凡先生在“积善之方”这一篇中,就列举了十个积阴德得善报的例子,都是他那个时代的事情,大家比较熟悉,比较有说服力。下面末学选取其中的三个,分享给大家:
一、救人不贪财,子孙代代兴
福建建宁的杨荣,做官做到了少师。他家的先人,世代都是以摆渡为生的。有一次雨下得太大、太久,河川泛滥,闹起了严重的水灾,民房被冲毁,很多人被淹死。
有些人看着大水灾,就开始捞水中漂来的财物,趁机发笔横财。只有少师的曾祖父和祖父两个人,只顾划船救人,对水中的财物看都不看一眼,别人都笑他们是傻瓜。
等少师的父亲出生,他们家的生活条件就渐渐好转了。后来少师出生,二十岁就中进士,一直做官,做到三公里的少师,皇帝还追封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与少师一样的官位。并且少师的子孙后代,都非常兴旺,一直到了凡先生这个时候,家里世世代代都有贤人,既贵且盛。
二、将军不乱杀,后世子孙发
明朝英宗正统年间,有一个土匪叫邓茂七,在福建一带造反。当地读书人和老百姓跟随他一起造反的人很多。皇帝就派曾经担任过都宪的张楷,去搜剿他们。张都宪用计把邓茂七抓住了,后来张都宪又派福建布政司的一位谢都事,去搜寻漏网的那些土匪,只要捉到,就要杀头。
这位谢都事怕杀错人,就到处搜寻依附叛党的名册,只要是名册没有姓名的人,就暗中给他们发一面白布小旗。然后跟他们约定好,搜查贼党的官兵到的那一天,就把小白旗插在自己家门口,以示清白。并且训诫官兵进城后不得乱杀,因为他的这种措施而避免被杀的人,大概有一万人之多。
后来这位谢都事的儿子谢迁,考中状元,做官做到宰相。他的孙子谢丕,也考中了探花,就是进士第三名。
三、布施心诚恳,无林不开榜
福建省莆田县的林家,上辈中有一位老太太,乐善好施。她每天做一些粉团,布施给穷人。她也没什么希求,只要有人要,她就拿给人家吃。有一位仙人,就化成道士,每天早晨都去她那里要六七个粉团,三年如一日,才知道老太太是诚心诚意做善事。他就告诉老太太说:我吃了你三年粉团,该怎样报答你呢?这样吧,你家后面有一块地,风水很好,你死后葬在那里,将来子孙中做官的就会有一升芝麻那么多。
老太太死后,他的儿子就依照老道所指点的地方,把她安葬了。结果呢,林家的第一代人就有九个做官的,后来林家就成为福建全省的第一个大家族,世世代代都有很多做大官的,非常兴旺。
因此福建省就流传着一个民谣:“无林不开榜”,意思林家赶考的人很多,考中的也很多,一旦发榜,榜上就不会没有姓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