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浩丨解读父亲
新兵连,父亲写给我的信曾一度成为指导员的教材,在上教育课时阅读,在展板上展出;每次探家或在电话里,父亲都会询问检查一下我学习抓的怎么样,说部队是所大学校,不能愧对时代,愧对光阴。
父亲是位十分渴求知识的人。自上学那一天起,父亲就整天靠同学拿来的剩菜剩馒头维持生活,每学期学费虽然只有几元钱,但从来没有一次按时交齐过。父亲特别懂事,读书特别刻苦,也特别惹老师的喜爱,学习成绩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全校第一。有几次交不起学费,学校又不忍心把父亲撵回家,班主任就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工资替父亲交上。
小时候,听奶奶讲,爷爷兄弟三人,大伯与爷爷勤劳朴实,只有二爷不务正业,不仅打跑了妻子,还把祖辈留下的田地进行变卖,赌博抽烟。爷爷看不过去,就把二爷的田地买下来,替他耕种,没想到却因此画上了很高的成分。
父亲学习成绩非常好,非常努力,学校和全村的人都很看好这个娃。然而,他最后却不得不面临一个无情的现实,他没有资格走进读大学的考场。校长与大队支书说情,全村的人一起为父亲争取,但在那个一切都上纲上线的年代,一切又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虽然没有机会继续上学,但在那个时候,父亲在村里也算是一位有文化的人,乡亲们信任他,又看他身体比较瘦弱,就一致推荐他担任了大队的会计。在那个挣工分吃饭的年代啊,会计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父亲曾给我说,在他当会计的时候,曾经做过一次假账,唯一的一次。村里有一户陈姓人家,上有身体患病卧床不起的父母,下有嗷嗷待哺的三个儿女,家中没有能干活的劳力,每天挣的工分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大年三十的晚上,他们找到父亲,希望父亲能借些工分给他们,能让他们初一早上吃上白面父亲的心软了,一向不徇私情的他这时候显得特别大方,不仅在账本上划去了他们欠下的工分,还把自家准备过年的粮菜分了一半给他们。
认识父亲的人都说父亲是个能人,不仅能建房筑屋,还写得一手好字,很有文采。无论村里村外,只要有什么事找到父亲,父亲从来不会拒绝。父亲经常替街坊邻居干些拆拆补补的砖瓦活,80年代全村的灶膛都是父亲一手垒起的;父亲经常替别人写信,他不仅努力把字写得很工整,而且要把主人的心情意思说清说透;父亲是位懂礼议的人,协调能力特别强,附近谁家有什么婚丧嫁娶,总会找到父亲管事,他从来不会推却;父亲是位热心肠,左邻右舍出现了家长里短,他会主动站出来化解矛盾,平息事端,虽然他在村里辈分不高,但大家都很尊敬他,信他听他的。
这么多年来,许多和父亲一起长大,学习成绩不如他的儿时伙伴,有的落户城市,有的成了大干部,有的手有百万资财,但我从来没有听父亲抱怨过啥。自我记事起,家中的余钱虽然不多,但日子仍然过得有滋有味,父亲也从来没有和母亲吵过一次架。
现在,父亲已年过六旬,由于长年劳累,患上了气管炎,母亲也一直身体不好,两双儿女却没有一个在他们身边,但家中有什么事他都自己撑着,从来不告诉我们。有许多次,我劝说父亲,别管那么多闲事了。但父亲就是不听,他总说:“人活着别人用得着你,那才有意思”。
唉,父亲,其实你不仅是在自己做事,也是在教儿女们做人啊!
作 者 简 介
鲁浩,男,现在河南省直单位工作,信奉平常心生活,超然心处世,进取心工作,钟情文字,享受读书,热爱生活。每有闲暇,守于静,乐于思,动于情,倾于笔,出版了个人作品集《迷彩岁月》,累有《快意人生话诗词》、《爱的时光印记》、《清香入梦滋味长》、《让精神的获得感充盈人生》等多篇随笔在国家级媒体公开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