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经分享]谈谈太极拳的内功修炼
一、内气外气都是真气。练太极时要纵松将内气卸到脚下(不是涌泉),横散形成气罩,空出身体,内气与外气相合。这时我的气库不是像李和生老师所讲的在腹部,而是在脚下。脚下是什么,是宇宙间的真气啊!宇宙间的真气都是我的。怎么用?就是用意呀!意到气到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气都为我所用。
李老师讲的身体是炮筒,内气是炮弹,这样内气打出去了,收不回来就会伤身体。你有多少真气?能打多少炮呀?因此,身体是空的,是炮筒,在脚下的真气是炮弹,一想“根松催,中通顺,梢发透。”轰!打出去,会伤身体吗?不会!宇宙间的真气是在由脚至手冲洗你的身体,疏通你的经络呢!你是在练大周天功呀!用意不同,得出的效果就不同。
二、眼神应自然,应能内敛也能外放,随意念而出入。内敛只是一方面,是阴,外放是阳。练拳时精神要提得起。另外“内视”不一定只内窥经络运行,而应内视气的运行,太极拳的意气运行本来就摆脱了传统经络学说的束缚,不应再回过头来用经络学说来规管意气的运行了。
三、用意不用力。就是练拳时要有个意念,或叫心法,如用腰打拳,全套拳都用腰打,就是一个意。脑中没有其他念头,更没有想着用力不用力。
四、命门与尾闾。尾闾即尾巴尖儿,犹如古钟中间的钟锤,是练功的根本。
松腰松胯跟尾闾有密切联系。要松腰,就得松胯,胯不松,腰也不好往后突,要松腰松胯就必须伴随垂尾闾。尾骨有四节,连到一起成一个整的了,但它又不是直的。你得慢慢让它直着下垂。尾闾这一关非常关键。看它体积虽小,却人体气机,即气的机关。
“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尾骨与骶骨相接之处有骶管裂孔,外面被韧带封住了。脊柱管里面的脑脊液直接跟脑子连着,尾骨一转动,就把骶管裂孔的韧带动了,使得椎管里面的液体受到振动,一直传到脑子里。这里面是通过共振作用传上去的,尾闾一动弹,从椎管振动到脑脊液,一下子也可以到脑子里面去了。尾闾牵着骶椎韧带,振动椎管里面的脑脊液,还有马尾神经。马尾神经从椎管里面下来有好多,到最后只—根下来,它非常敏感,一动弹整个地都传上去了。
尾闾要中正,不能歪着;体形歪,尾闾也要正,直着往下垂。好像下面有一根绳子垂着,而你坐在上面,似坐非坐。运劲时尾闾中正往下垂,发力时,尾闾就是那板机,一撮谷道,等于扣动了板机,尾闾一前兜,力量就走了脊背。
敛臀是为了通小周天,是初学者必须做的。泛臀是为通大周天,发劲时用的,泛臀与松开尾闾也有很大的关系。泛臀就是臀部往外泛,有开后胯的意思。脚尖往里扣,膝盖往里拧,胯关节往外翻,一翻一拧,把后面撑开,臀就往外翻出去了。陈氏小架尤为是这样,所说的后裆劲就是这样,确实很多人不理解,因为他影响外形的美观。
当站桩时,气机下行,大腿根部有热舒的感觉,意撑大腿内侧,有时尾闾会响动,自己会吓一跳,说明尾闾已经开。
命门穴位于两肾之间,属督脉,有生命之门、先天之根本的含义。命门穴与任脉的神阙穴(肚脐)又前后对称,与腰的带脉又缠绕一周。带脉的循行路线较为简单,起于季脉肋下方,横绕腰腹周围,前平脐,后平十四椎。带脉的“带”字,含有腰带的意思,因其横行于腰腹之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足部的阴阳经脉都受带脉的约束,带脉与冲、任、督
三脉的关系极为密切。
腰腹部是三脉之气所发之处,又为下丹田真气之所在。下丹田在脐内一寸,一般位于脐和命门三七开,位于大椎和会阴穴也三七开,符合黄金分割线0.618的优选关键数字,顺应先天自然之规律。因此,气沉丹田,意守丹田,命门后撑等练功身法,能通过神阙穴深部的经络网,使丹田生发之气遍走全身,起着整体功能的调节作用。
正常人命门那有个坑,站桩就是一个填坑的过程,这样身弓才能练出来,才能形成上下的整劲。有坑的,呼吸,从丹田呼吸转入命门呼吸,退阴符,进阳火。右转36圈,从丹田到命门为一圈,左转24圈,这样才有鼓荡劲。站桩时有的人呼气从丹田达涌泉穴,吸气从涌泉穴达命门。
“腰为第一主宰”,说明了太极拳主弓的重要性。主弓弓把“命门”是带动四张弓的纲,通过主弓节节贯穿及上下肢的调节协调,也就是“命门”调节上行与大椎、肩、肘、腕贯穿,对拉拔长,相系相吸;同时,“命门”调节下行与胯、膝、足跟贯穿,对拉拔长,相系相吸。周身身法处处联系起来,方能做到“一动无有不动”的完整协调境界。
具体操作上,用意把“命门”后撑,先取得前足蹬回的反作用力,与后足蹬力成为力偶,故“命门”向后撑实,即前足从地面反作用力而来。后坐时则反之,“命门”往后拉,是从后足前弓取得地面反作用力与前足反作用力成为力偶而来,后足蹬力主动催迫前足的反作用力而成为力偶,向前退后都成为左旋右转的力偶,立身中正不偏,四面转换,八方支撑,无不顺遂。如果单纯只考虑抽胯,只能从股关节的力偶转动,不能与上体协调解决周身一家。“命门”则能为上下统领的总关要,掌握主弓的整体调作活动,照应上下肢四弓的协调活动,发挥主弓为中心点的弹力作用,在推手时能化能发,能粘能走,变化无穷。
除了“命门”后撑之外,还必须注意“命门”向左右旋转或前后位移。拳论十三势歌中指明:“命意源头在腰隙,变换虚实需留意……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这高度概括了腰腹部意气变换调节,以命门穴作为调节全身平衡的轴心。在推手时,从接触点感知对方来劲之后,根据对方的劲路首先进行命门的内换,然后调整身体的各部分和各关节,一动无有不动。
一动全动并不是单纯接触点的移动,如果不首先从命门变换虚实,而单纯上肢的移动,马上由手作出反应,这就会犯了“梢动”的毛病。解决“梢动”的毛病,“劲先由里边变换,才能知己知彼,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懂劲功夫”。命门穴里边变换,包括命门穴向左右及前后的位移,命门穴的转动。其位移及转动量的大小根据对方的劲路决定,命门的位移及转动带动身体四肢各关节作出调整反应,为化劲和发劲作好准备,使对方感觉不到我方内劲的变换,而实际我方已把对方的力引上球面的切点抛出。所谓“四两拨千斤”,也就是这个道理。
在推手时,意贯命门,注意命门后撑位移及虚实变换转动,通过命门穴调节上下肢十二个关节贯串,螺旋型缠绕绞转,把对方引上立体圆面切点,五把弓合一集中发劲,如箭直线发射,可见命门穴在练功和推手时都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这是外型动作难于觉察到,只能在练功和推手的过程中自我感知。
凝神,是命门开始向上到最上第一节脊柱关节拉直状态下,使头骨形成上顶趋势。由于第一节脊柱向后顶,使用头部状态形成向上,下颚内收,感觉是头向上顶,眉心有内含感觉,基本上此状态下10秒左右,精神可以凝聚专注。所以称呼为凝神。也就是虚领顶劲,前顶后顶不失。
这种间架定型后,才可训练推手和格斗,两人对拆拳架。一旦间架定型后,技术定型上身合格,终生不用再训练此项目。也就是入门的先决条件。最后配合意气和呼吸,就具备初级的格斗状态。既然是拳,就必须能格斗。
回看精彩分享,请点击下面蓝字,一点即开
[拳经分享]当太极拳练错时会出现下列身体不适,不知是否有你?
[拳经分享]简单明了的杨氏太极拳架五项标准,看你能做到几条?
[拳经分享]太极拳内功修炼方法只有这三个步骤,功夫全在胯间!
[拳经分享]口传身授的“触摸式'太极拳教学法才能让学员得到真知!
[拳经分享]太极拳内功修炼方法只有这三个步骤,功夫全在胯间!
[拳经分享]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功'是指什么功?看完就明白了
[拳经分享]太极拳在武朮中为什么是最难练的拳
[拳经分享]《武禹襄十三势]导读
[拳经分享]站桩为什么能让人增强功力的原因,答案在此(视频)
[拳经分享]'势断劲不断,劲断气相连' 教你习练太极拳时如何不断劲
[拳经分享]站桩过程中的各种反应,请对号入座
[拳经分享]简单明了说内功,一看就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