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来勤丨铜人已随风雨去,此处空余铜人原

在西安市灞桥区灞桥街道办事处东北方向,有一片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5公里的土原,叫“铜人原”。据说该原的得名源于秦代所铸的十二个“金人(铜人)”。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收缴天下兵器,聚于国都咸阳,销毁铸成钟鼎,并铸“金人十二,重各万石,置宫廷中。”“金人”又称“金狄”,实际上是铜人,铜铸之人。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销毁兵器,防止人民造反,巩固统治地位。至于铸“金人十二”,大概是因为曾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见于临洮”,始皇以为“瑞兆”,故“作金人十二以像之”(《汉书·五行志》)。可是秦政权并未像秦始皇所企及的“传之万世”,仅存了十五年就灭亡了,十二金人从此开始了多灾多难的厄运。据《关中记》和《三辅旧事》载,汉武帝时,金人列于甘泉宫(今淳化县西北),后被移至长安,置于长乐宫前。东汉张衡《西京赋》云:“高一有阙,列坐金狄。”金人硕大沉重并排列坐,想必气派非凡。至东汉末,董卓专权,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经济凋敝,财政匮乏,他便打起金人的主意,将其中十个“椎破铸为小钱”。董卓本希望此举能使东汉经济起死回生,未料适得其反,“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三国志·董卓传》)。

十二金人还剩两个。据《关中记》载:“董卓坏铜人,余二枚,徙青门里。”当时其尚在长安,只是挪了地方。魏明帝景初元年(公元237年),为了给魏都洛阳增添光彩,下令将其移往洛阳。可铜人实在太重,“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今灞桥街办东北)”(《资治通鉴·魏记》)。这一留便是一百多年,铜人原由此得名。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石虎在邺城,邺城后归前燕。公元370年,以长安为国都的前秦苻坚政权攻陷邺城,灭前燕。不久,苻坚命将二金人“徙入长安而销之”(《关中记》)。至此,经历近六个世纪的秦代“金人”彻底消失了,只有铜人原这个名字流传下来,至今沿用。

关于铜人原,在灞桥区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

说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划天下为三十六郡.他认为从此以后,天下太平,可以放马南山,不会在动刀戈打仗了。就怕老百姓起来造反。秦始皇脑子一动,办法来了,下了一道命令,把民间的兵器都收起来,连老百姓切菜的菜刀也不放过的,每十户只给你留一把。这些兵器都聚集在咸阳,溶化后铸造成十二尊铜人,每尊有一千石麦子那样重,立于宫门之外,好不威风。

到了汉朝,董卓因国库亏空,便出了一个主意,把十二尊铜人中的十尊化成铜水,铸成铜币。几年后,国库又空了。董卓想,干脆把这两尊铜人也铸了吧。可是还没动手,老百姓就知道了。大家都恨董卓,恨他不光误国误民,坑害百姓,连两尊铜人也不放过。于是老百姓就在心里谋算,若能把这两尊铜人移到别处去,那该多好啊!但眼睁睁看到铜人这么大,这么重,又有卫士日夜把守,就是有天大的本领,也奈何不得呀!

说来也怪,就在董卓要熔炼铜人的前一天夜里,突然,狂风大作,宫廷里起了大火。守卫铜人的士兵忙着救火去了。几十个百姓趁机拉来一辆大车,想把铜人搬走。那辆车刚靠近铜人,铜人“忽啦”一下就上了车。车轮就“哗啦哗啦”的向前滚去。黑天黑地的,谁也不知车向什么方向滚。老百姓就扶着车帮只管跟在后面走。

等救火回来的士兵发现不见了铜人,一个个像吓掉了魂,便急急忙忙去禀告董卓。董卓听后,火冒三丈,吼到:“那么重的铜人,一千个人也休想抬得动,怎能在眨眼个功夫就不见了,简直是说梦话!”

守卫的士兵让董卓亲眼去看一看,董卓去一看,果然不见铜人了。就打骂着士兵让士兵分头各处去找。那伙士兵不敢怠慢,哭丧着脸去找铜人。找来找去,发现铜人立在灞河西岸一个叫凤凰嘴的地方。几个士兵见了,都想领个重奖,“轰”地一下都扑在铜人身上。结果,你扑着我,我扑着他,铜人却无影无踪。再找,就怎么也找不见了,只好灰溜溜的回去报告董卓。

据说,在那几个士兵哄抢铜人时,铜人一怒之下缩到了地下,从地下过了灞河,朝北边去了,端端正正地站立在洪庆北边、新筑东边的一个高原上。因此,人们才称那原为铜人原。

到了明代,朝廷又有人想将那两尊铜人化为兵器,等到来人搬同仁时,铜人又钻到了地下,一直到今天,那铜人也不知道又躲到什么地方了呢。

作 者 简 介

白来勤,西安人,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家协会秘书长,西安市文史馆文史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西安市灞桥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多篇散文作品入选一些省市的高考、中考试卷或模拟试卷和教辅资料、特色教材。





(0)

相关推荐

  • 秦始皇 铸造十二铜人的 目的和去向之谜

    铸造十二金人之谜. 十二金人现在普遍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止人民反抗而尽收天下之兵所铸成.十二个大铜人像. 史料中有关铜人的称谓很多,其中将铜人称作钟. 那是因为铜人是空心的,像钟的样子,将铜人叫 ...

  • 秦始皇铸造了12铜人,去向成谜,现如今却仍旧没有找到

    对于秦朝,对于秦始皇,在中国应该是没有人不知道的,而提起秦始皇,除了他在政治上的各种改革措施外,最出名的就是他所建造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万里长城,还有已经毁掉的阿房宫,还有影响中外的兵马俑,更有至今仍未 ...

  • 秦始皇为何要用天下兵器铸造12个铜人,这些铜人下落何在?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从这里我们知道,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不但下令将六国的贵族迁 ...

  • 秦始皇一统六国,为何要耗费巨资铸造十二金人!

    高中语文课本上有贾谊的一篇文章,< 过秦论 >,全文主要讨论了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 其中有这样一句:"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这句话大意是:收缴天 ...

  • 秦始皇为什么要铸造12个体型巨大的金人?这背后有什么阴谋?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朝,关于他的传奇在民间流传得身为广泛.而他这个皇帝的风评也有褒有贬,一方面,他是雄才大略,功盖环宇,堪称中华民族骄傲的帝王.另一方面,他又是专横.暴政.不把人性 ...

  • 白来勤丨赋诗饮酒度重阳

    每至重阳佳节,人们豪情勃勃,舞文弄墨,吟诗作画以抒怀.据有关资料显示,从汉代起,就有在这一天赏菊并喝菊花酒的习俗.南北朝有吴均在其<续齐谐记>中记述:汉代人九月九日"插茱萸&qu ...

  • 白来勤丨荞麦不过寒露节(民间传说)

    荞麦,又名花麦,三角麦.乌麦.花荞,是蓼科荞麦属的植物,也有人将其分入蓼属.荞麦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赖氨酸成分,铁.锰.锌等微量元素比一般谷物丰富,而且含有丰富膳食纤维,是一般精制大米的10倍.荞麦是老 ...

  • 白来勤丨新婚回门耍女婿

    在我的家乡关中灞桥一带农村,新婚夫妻第二天一定得回女方家一趟,大家将此称做"回门".民间把新娘从娘家嫁到婆家称为"进门",所以才把新娘从婆家回娘家省亲称为&qu ...

  • 白来勤丨鬼王村的传说(民间故事)

    在西安国际港务区新合街道办中部,有个不大不小的村子叫贵王村,这贵王村原来不叫贵王村而叫"鬼王村",村里人嫌不吉利才改名叫贵王村的. 传说 很早很早的时候,这个村有个王老汉,王老汉有 ...

  • 白来勤丨庙后头

    我的故乡西王村,也叫白家堡子,位于西安东北郊的灞渭三角洲上.村西头大队部保管室西边.饲养室北边有块地空地叫"庙后头",距我家也就不到一百米,在我的记忆中根本没有庙,也没有人告诉我庙 ...

  • 白来勤丨鹿原仙境荆峪沟

    在古都西安东南的白鹿原上,有一条由蓝田安岱坊至灞桥高桥村的东西走向大沟壑,总长约十五公里,名"荆峪沟",俗称鲸鱼沟,为灞桥区与长安区交界,把白鹿原分为南.北两原,北原为狄寨原,南原 ...

  • 白来勤丨白鹿原上的“棒槌会”

    著名作家陈忠实在<白鹿原>中记述了这样一件有趣的故事:说的是白鹿原东南方向的秦岭山地有一座孤峰,浑圆的峰体就像女人捶布用的棒槌.峰上有小庙,庙里有一尊半男半女的怪神像,每年六月三日到六日为 ...

  • 白来勤丨立夏蛋·上秤乐

    立夏日,表明春天结束,夏日由此开始而已. 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但最经典的食物仍属"立夏蛋".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 ...

  • 白来勤丨鹰、犬与鸡的恩怨

    在古人心目中,鸡是有德之士的象征,据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第二十三章载,"君独不见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