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盘如何“创新”,别在思维方式上就输了!

很多公司和人,从去年起开始说重视产品,但是一年下来,并没有看到太多的创新产品出现。广泛交流下来,发现:
从思维上,就不具备创新因子。
行为出现问题,我们还可以复盘,要是思维方式出现问题,那根本就不会觉得有问题。所以这篇文章,希望能帮到创新者进行认知迭代。
1.呆板的理性思维
自行业追求“科学决策”以来,有许多人慢慢的发现了这么一条规律:
价值决定价格。
这句话,我也经常挂在嘴边,要评判价格,首先得从价值入手。没有价值支持的价格,上市就会滞销。
所以在做产品时,市场部的同学就会去研究当地市场的价值规律:售价2万3万的产品,在区位、规划和配套上,各有特点。如果新楼盘计划买3万,那么就得去和市场3万的楼盘点对点的对标,如果与同价产品在伯仲之间,那么结论就是:
他卖得掉,那么我也卖得掉。
这句话绝对是没错的,我们做完产品的第一步,也是迫不及待的和强手对标,要是连对手都不能超过,还混什么产品经理?
于是出现了很让人郁闷的情况:怎么市场上的同类产品,都一模一样呢?
深究发现,这种“对标法”用错地方了。如果你在做完产品后用它,可以评估竞争力,但如果在做产品时用它,就会出现毫无新意的产品:
1:1复制,除了地段更差地价更高之外,和同类盘一模一样。

2.被忽略的“消费观”
昨天网上流传着郑州楼市的一件大事,说以环境著称的绿博片区,R创跳水40%,而W科原来卖1.2万的高层,直接0.75开卖。
从价值体系来说,绿博片区以资源著称,且这两个产品都符合高端的逻辑,内环境宜人,高层大面宽,洋房提价格。这件事到底是怎么样的姑且不论。但至少证明了一点:
价值决定价格,这句话某些时候靠不住。
因为这两个盘的价值体系并没有变,但价格降低了。说明价值没有保护好价格。
当年王阳明在理学派盛行的时候,每天格物致知,就是从事物本身去发现规律,据说有一天对着竹林找规律,格出一口鲜血。
一句去他MD,所以从理学的潮流中,走向了“心学”的怀抱。成为一代宗师,无论是官场还是战场,再无败绩。
理学和心学体系复杂,不再赘述。我简单的说一下对“心学”的理解:主观的个人视角,重组了客观世界。
这个和《人的痛苦》对个人微观时空的剖析观点一样: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微观世界,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并非真正的世界。
所以有个核心的词语上场了:
消费观。
这是观念研究院的一贯主张,观念大于一切:每个人截取的世界,只是他观念的投射
当然,我们研究的不是个人观念,而是具有社会共识的主流观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种种类类,落到产品上,我们只研究“消费观”,也即该区域顾客对楼盘价值体系的共识。
再回答郑州绿博片区降价的事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的“价值体系”是不存在的,原来顾客认为其环境好,品质高,值1.2w,是当时区域购房者的共识。
而现在顾客认为位置远、配套差,只能跳水到0.75W,是现在区域顾客的共识。
社会规则,是建立在“共识”的基础之上,你将“共识”二字,换成“观念”也行。这个体系更复杂,此处就省略30万字的论述了。
3.真正的产品体系。
价值体系并不虚无,无论顾客掏0.8w买房,还是8w买房,都是真切的RMB。要是觉得不值,我们大家肯定一分都不掏。掏了就觉得值。
错就错在,价值决定价格,这句话不太完整,加上“观念”这个要素,产品的思考体系就健全了。
楼盘的价值体系,被描述出来,一定是结合了楼盘的物理点,所以它是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而楼盘的价格,更是以数学的方式精准到元角分,客观得不能再客观。
因为价值和价格都很客观,以前我还研发过“房价计算公式”,探索楼盘的价值点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后来发现只能参考而不能当作决策依据,今天还在玩大数据的同学,也应该醒一醒了,什么热力图、成交数据、GDP,可以参考但不能以此为准绳:
尽信数据,不如无数据!
因为凌驾于价值和价格之上的,是“共识”。“共识”这个玩意非常主观,是社会共同画面投射到顾客心理的结果,比如:人们坚信大湾区将来领头,所以都买入,导致房价上涨。谁真正能确保大湾区的发展,就是一路顺风呢?
没有谁能说清楚未来,因为“共识”随时可能转弯、掉头或者刹车!
每个片区的顾客“共识”不一样,变量因素非常复杂。我从来不为无法预测共识而睡不着觉,因为不是有一个现成的“共识”么?找到它,尊重它就OK啦。
尊重共识,你会得到如下好运:
1)非常理解“价值体系”是怎么来的:
当你掌握了共识,才发现畅销楼盘体系,哪些你羡慕不已的优点,并非天理或者上帝法则,而是阶段消费观的选择。不论是中心论、学区房,或者买房就致富,都有前提条件,当前提消失,共识就消灭了。
重庆人的审美是龙湖的,石家庄人只认二环内,成都人迷信城南,杭州人的居住观非常传统,深圳人为学校可以每天奔波3小时。
我们得尊重这些价值体系,因为是共识的结果,但我们不必将其当作真理,因为共识也可以改变。毕竟,我们会做很多共识之外的楼盘。
2)非常理解“价格逻辑”是怎么来的。
目前,市中心贵、低密度的房子贵、学区房贵。这是共识对楼盘的物理体系进行了价格排序,决定了顾客了解到你的楼盘之后,会不会认为你是疯了。
也不用害怕,比如麓湖的高层容积率是5.0,D10的容积率是8.0,我们还在追求低密板式的杭州做过10.0的楼盘。
一定要尊重共识,否则不理解价值体系和估值逻辑;但一定不要害怕共识,毕竟远在北戴河的阿那亚,北京人竟然没因为区位太远而放弃,因为它做产品时,改变了共识。
4.创新,是怎么实现的
看了很多公司推出的产品,他们滔滔不绝说各种创新时,我都快睡着了:
价值体系上的升级,不算创新。
在既定的“共识”之下,随便你怎么升级价值体系上的功能点,都只能叫打补丁,或者叫小改款。比如你在主流的二孩三代四房产品观之下,增加科级系统、智能系统,都不叫创新,别耗神搞发布会了,大家都挺忙的。
真正的创新,是改变”共识“,只要共识被你改变了,消费者的价值体系和估价逻辑就变了,你可以把上一代的畅销产品,轻松拍到沙滩上。
实效无论做卖法还是做产品,都是从“共识“下手的,因为真正的市场是这样的:
没错,真实的市场里面,绝对不止一种共识,而是多种共识,每一种共识之下,都有其对应的价值和价格体系。也符合社会的特点:多元共存。
这给了很多原本滞销的楼盘,忽然生机!
共识可以发生裂变,在不出现大的社会事件之下。基本上4年一次变化,8年就脱胎换骨了,你看德国车,也遵循严谨的4年中期改款,8年大改款,每年都升级。这提醒开发商,别捂盘太厉害。5年前报规的产品慢慢建,亮相时就成为:
上一代产品全新上市。妥妥的会跌大跟头。
因为主流消费人群,在国内5年变化一次。比如90后和95后,你可以当作两代人,85前和85后的家庭观、人生观,都不同。
以上的描述这么做,主要是证明一点:价值体系是客观的,价格体系也是客观的,别硬碰硬;但是,共识(消费观),可以更改。即便你不改,社会也会自动改。
当共识改变了,价值体系和价格体系,也就变了。
在我们的卖法体系里,经常遇到顾客对区位不满意、规划不满意,或者户型不满意,光靠价格调整让顾客满意,也是不行的。因为你也不会因为价格,对各种不满意的楼盘下手。
通常,我们会给顾客设计一种新的角色,角色变了,消费观也就变了,不满意的也就满意了。
做产品时,对共识的改变会更彻底,对楼盘的规划设计,我们会上升为:
重新为顾客设计生活方式。
就可能出现价高楼盘猎杀了价低楼盘,远的楼盘秒了近的楼盘,高容积率的楼盘胜过低容积率楼盘。因为生活方式不同嘛,顾客愿意选择更好的生活方式。
这就是创新者的思维:创造新的共识,即创新!
全文3010字,读完有收获吗?

一家解决难题的地产机构

(实效机构)

4位1体“产品”服务

为楼盘设计生活方式

打造产品强悍竞争力。工作从土地的超级难题(售价+顾客量)开始。打通市场、客研、空间设计、展示四大板块,直接让顾客对生活方式对号入座,确保楼盘的市场竞争力。
横跨4大专业的产品一体化服务,仅有实效机构能够为您提供。特别擅长于解决地王、远郊大盘等超级难题项目。

营销指挥官“卖法”服务

让生活方式成为顾客向往

楼盘让顾客动心的,并非容积率、面积、配置和价格等参数。而是楼盘提供的生活方式。17年行业营销成功经验,楼盘在我们眼中,不再是参数的堆砌,而是生活方式的不同。
卖法,将楼盘变为顾客向往的生活方式,卖法服务楼盘,提高销售效率3-10倍。没有败绩。

广告推广服务

建立楼盘的话语霸权

传统广告服务定位于“包装、调性”,实效金牌式的广告推广服务。旨在建立楼盘的话语霸权,让楼盘的生活方式,成为热点和主流。

-----

以上3大业务,故恕不参与招标,但欢迎项目责任人的事前沟通和交流。

联系实效

cdshixiao@163.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