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修复中的咬合问题与处理原则

作者:谢秋菲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如何避免医源性咬合病,如何治疗这类患者,是对口腔临床工作的挑战,也是患者的迫切要求。

着口腔修复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义齿修复效果和牙齿美学的要求显著增强,临床上多单位固定修复、咬合重建的患者增多。由于对复杂病例咬合关系处理不当,出现了一些固定修复体导致咬合紊乱的患者。

固定修复的原则

固定修复设计要遵循生物原则、机械原则、美学原则

生物原则:修复体要达到对所修复的牙体硬组织、牙髓、牙周组织及口颌系统的生理保健;

机械原则:修复体和所修复的患牙要建立良好的固位力和抗力;

美学原则:恢复正常自然牙的颜色、形态、位置。美学修复是对修复体的高层次的要求,是在达到前两项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

理想的修复体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原则,达到良好的功能和生理保健、足够的固位与抗力和自然美观,这是固定修复的最高标准。

固定修复的咬合问题和风险
  • 个别牙缺损或缺失

  • 多单位固定修复和咬合重建

个别牙缺损或缺失 这类修复由于修复的单位少,咬合关系一般能够保持稳定,修复体调牙合较容易,出现咬合问题相对较少。除固定修复后可能出现的常规问题外,如基牙过敏性疼痛、自发痛、咬合痛,龈炎,修复体松动、脱落、破裂,可能出现的咬合问题有早接触、牙合干扰、咬合低。

以往对早接触和牙合干扰的危害认识比较深刻,但对咬合低造成的牙合力分布不均匀的危害强调不足。在咬合关系差的个体,单个冠的咬合低造成得牙合力分布不平衡,也可以导致口颌系统功能紊乱或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多单位固定修复和咬合重建 修复的单位多、修复中咬合关系可能发生改变(双侧后牙同时修复、多数前牙修复后牙咬合关系不好、牙合重建),临床需要确定正中关系、颌位关系转移,修复体调牙合难度大,易出现咬合问题,增大了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风险。

除固定修复常见问题,还可能出现的咬合问题有:早接触、牙合干扰,牙合不稳定,颌位关系不正确,修复体的牙弓形态与口腔功能不协调性等。其中,长期牙合不稳定,颌位关系不正确导致的口颌系统功能紊乱或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以及与咬合改变相关的“咬合幻觉综合征”治疗难度大。

临床病例分析

——冠修复后影响微笑

病史:女35 岁,因前牙、前磨牙金瓷冠修复后不会笑就诊。数月前在当地上下颌前后牙金瓷冠修复。戴冠后难以做出微笑动作,在当地几次就诊不能解决问题。希望拆冠再次修复。

金瓷冠修复后不会笑

侧面观,前牙冠稍内倾(舌倾)

临床检查:4321│123456 与54321│12345 金瓷冠修复。侧面观,上前牙冠稍内倾,Ⅱ度深覆牙合。下颌后磨牙重度磨耗或磨损。微笑时口唇动作不自然。

治疗:4321│1234 拆除原金瓷冠,再次金瓷冠修复,注意前牙向唇侧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重新冠修复后,微笑自然

侧面观,前牙冠稍唇侧倾斜

上、下颌牙金瓷冠修复情况

病例分析:内倾的上前牙冠限制了下颌前后方向的运动(在未脱离覆牙合时)。该患者微笑时,所需的下颌前伸运动受到上前牙冠的限制,因而影响了微笑动作。再次修复时注意了上前牙牙冠的唇向倾斜角度,有适当长正中,患者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上前牙不同内倾角时,下颌功能运动的范围(箭头与黄色标志)

a.牙长轴(牙冠)向唇侧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时,下颌有较大的前后运动范围;b.牙长轴(牙冠)近于垂直时,前后运动范围变小;c.牙长轴(牙冠)内倾严重时,在脱离覆牙合前,下颌不能前后运动,只有垂直方向的运动

来源:科学书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