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阿克苏民族巴扎的热闹场景 也是惩罚罪犯警示百姓的重要场所
相信每一个到过新疆的朋友,都会对充满了民族风情,商品丰富的巴扎印象深刻。“巴扎”一词来源于波斯语,是维族同胞对城乡集市的通称。人们在巴扎上进行着各种交易,品尝各式民族小吃,传递并获取各式信息,所以巴扎不仅仅是一个集市,更是一个传递着各民族友谊融合的场所。
巴扎的形式最早出现于公元前,在元代开始有了明确的记录,而清朝则是巴扎活动最为繁荣的时期。
巴扎上进行交易的主要是农民,还有部分手工业者,而真正的商贩则是少之又少。他们通常散居在附近的村庄劳作,当巴扎开市的时候才聚集在城镇进行交易。在巴扎上除了本地农民进行交易以外,还吸引了大量外地甚至国外的客商前来。
在清朝的时候,喀什、叶尔羌、阿克苏等地的巴扎上经常可以见到来自英国、沙俄、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外国商人来进行贸易。在阿克苏,还开设有不少专供俄国和英国商人下榻的旅馆,他们平时在这里进行着商品批发,巴扎开市的日子里则摆摊设点进行销售。
在当时的巴扎上除了进行货币交易以外,更多的是采取以物易物的交换。基本上在当时很少人会选择将卖出的货币带走,人们赶巴扎更多的时候来回手里都不会落空。因为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换到需要的货物比拿着不能吃不能用的货币要来的现实得多。
在清朝的时候,巴扎也被作为惩罚犯人的场所。因为巴扎上人群聚集,官员们认为在巴扎上执行刑罚可以对普通百姓起到警示作用。甚至还会在巴扎集市上公开执行死刑,将犯有重大罪行的罪犯押往巴扎众人瞩目之地,执行杖毙。
请点一下右下角的“好看”,这对我们很重要,文章将被更多朋友看到!
回复关键字“春运” 我们一起追逐回家过年的脚步
回复关键字“南京大屠杀”了解中国抗战史上最惨痛的记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