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叔说民俗|“喜神”那些事儿

说说“喜神”那些事儿

 ——“喜神”的那些事儿

二进宫 选段

于魁智;孟广禄;李胜素 - 歌曲合辑

爆竹声中一岁除,日日花开日日新,大家好,我是浏阳花炮连锁的昌叔。

爆竹声中皆故事,生活处处有学问。人间烟火有味道,笑谈古今“谁知道”。今儿起,每周三,昌叔陪大家侃侃俗世文化,说说俗世掌故,笑谈俗世故事……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实啊,昌叔给大家说民俗故事,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因为故事外才是能耐,它里边要有思,有讲,有评,有论,又让大家伙轻松愉快。水平有限,所以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欢迎大家伙把想侃的俗语、掌故给我们浏阳花炮连锁发私信留言。

咱中华民族都喜欢“五福临门”,五福呐,前边儿昌叔说过,就是“福,禄,寿,喜,财”。前边儿呐,昌叔说过“禄神”“福神”那些事儿,今个儿就给大家伙唠唠“喜神”那些事儿。

昌叔说:“说起'喜神’呐,昌叔觉着在中国民俗各位神仙当中是最与众不同,也是最富有神秘色彩的一位大神。为什么呐,咱先说说'喜神’第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您瞅瞅,咱民俗中诸位神仙通常都有生辰和特殊祭拜的日子,而'喜神’不一样,几乎各个节气、节日、特殊日子、重大活动,他都不会缺席。像过小年呐,过春节呐,二月二呐,元宵节呐等各种节。

除了节日以外,像祭祖呐,祝寿呐,婚庆呐等各种特殊日子,重大活动中都有接'喜神’的仪式。由此可见,'喜’有多讨咱老祖宗由衷的喜爱。

哈哈,昌叔说到这儿,问问大家伙,还记不记得是哪种民俗物件也跟'喜神’一样,在各个节日、特殊日子、重大活动都不缺席?对喽,就是咱们'烟花爆竹’喽,不然怎么说烟花爆竹是最'喜庆’的玩意儿呐。那昌叔再问问大家伙,为啥烟花爆竹和'喜神’这么如影随形一块儿出现呐?对喽,因为咱们的'喜神’最喜欢的玩意儿就是咱'烟花爆竹’喽。”

想必您要说了:“昌叔,是不是真的?”

昌叔说:“嗨,您还别不信,听昌叔给细细说。咱先看看'喜’这个字儿最初在甲骨文中是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呐?在咱甲骨文中啊,'喜’字儿是一个鼓的形状加一个嬉笑的'口’的形状,'鼓’呐,表示擂鼓咚咚响,'口’是发出欢声笑语,所以这个字最初就是击鼓高歌,以示庆贺的意思。除了'鼓’咚咚响,还有啥'咚咚响’呐?对喽,就是烟花爆竹喽。就这儿还不足够证明咱'喜神’最爱'烟花爆竹’。

好了,咱再来瞧瞧'接喜神’的仪式,古时候啊,帝王要接'喜神’通常先让钦天监(掌管观察星象,占卜之类的机构)选择良辰吉日,以及喜神所降临的方位;之后,准备好相关的仪仗、供品;最后在吉时赶一些牛羊猪之类的牲畜到野外去接'喜神’。

在这仪式中,牲畜身上要披红布,一旁的人击鼓,司牛官之类要放鞭炮,这也叫'鞭春’。而焚香、放烟花爆竹、赶猪牛羊这些牲畜的这个仪式,要维持整整一天。

咱们再看看民间又是如何'接喜神’的,在民间人们接喜神的时候,会事先在历书上查明该年'喜神’降临的方向,然后穿戴整齐,打开家门,提着灯笼,拿着祭祀用品,恭恭敬敬地朝'喜神’降临的方向走去。路上遇到人或动物,都要烧香放烟花爆竹,还要祭拜一番,这就是民间'接喜神’仪式呐。您瞧,昌叔没诓您吧,咱'喜神’最喜欢烟花爆竹吧。”

您又要问了:“昌叔昌叔,你说了这么多,还没像说其他神仙一样说'喜神’的缘起和'本尊’是什么形象呐?”

昌叔说:“说起'喜神’的缘起,这就是'喜神’第二个与众不同之处喽,为什么呐,因为咱'喜神’与其他众神不同,既不是来自于'日月星辰’,也不是来源于'某个神话传说’,她就忽然'诞生’于世,并且她的管辖范围还随着人们认知的进步而变得丰富。

昌叔觉着呐,'喜神’的诞生更像是人们的强烈愿望汇聚,为了满足民间共同对'喜’的美好追求的强烈愿望,不得不'强制’诞生于世间的'神仙’来承载人们的共同梦想。为什么呐,'喜神’诞生很早,'喜神’形象众多。

最早对'喜神’形象的记载是《山海经》中的吉神泰逢,他是什么形象呐,一个长着老虎尾巴的人。为什么认为他是吉神呐,因为每当他离山出门的时候,都能发出神奇的光彩。而他为什么被认为是'喜神’就没有记载了,或许咱老祖宗觉得能发出神奇的光彩就是大吉大利的象征吧。

唐宋之前呢,人们都认为'媒神’女娲娘娘,月下老人和商纣王。”

您要说了:“为什么商纣王这样在历史上恶名昭著的昏君会被人们认为是'喜神’呐?”

昌叔说:“咱老祖宗啊,是极为智慧的,看人都喜欢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咱老祖宗发现呐,商纣王其他方面不咋地,唯独对'婚姻’这件事非常重视,按咱今天的话说,商纣王虽然后宫嫔妃众多,但是对每一位嫔妃都遵循'明媒正娶’的原则,都是大操大办娶进宫的,对婚姻这件事一点儿也不马虎。

从'商纣王’、月下老人、女娲娘娘这几个形象,大家不难看出,当时人们对'喜’的期盼更倾向于'婚姻之神’的形象,所以也就有了后来的举行婚礼叫'办喜事’,女子怀孕叫'有喜’,让人去通报产子的消息叫'报喜’这些个说法呐。而到唐宋时期呐,'喜神’的形象又有了改变,成了'万回哥哥’和'和合二仙’,这两个故事就更有意思了。

关于万回哥哥呐,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张姓小伙,他哥哥在外当兵,很长一段时间音讯全无,父母极为挂念,常常哭泣,于是他决定去探望兄长。结果您猜怎么着,万里之遥,他早上出发晚上就将哥哥的信带回了家,从此被称为万回哥哥,后来他被人看作'和合’的'团圆之神’。

再说说和合二仙,其实是两个僧人,寒山,拾得。他们出家前是最好的朋友,结果却爱上了同一个女人。后来拾得要和女子成亲,寒山听闻就出家为僧了,而拾得弄清楚真相后,也舍下女子出家为僧了。两人为僧后重归于好,他们从此开山立庙,叫做'寒山寺’(就是大家熟悉的著名寒山寺的来源)

后来啊,他们还被皇帝亲封为'和合二圣’,从此他们就名满天下了。他们还有个别称'欢天喜地’。最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图像都是专门用来祝贺新人新婚的喜图。说到这儿,昌叔也不知道当时那皇帝是怎么想的,看来真是认知限制了咱想象力。”

我知道您又要说了:“昌叔昌叔,你说了这么多,总得给我们说流传最广的'正主儿’吧,我们也好知道喜庆日子该接哪位'喜神’呀。”

昌叔说:“安排!流传最广的一个形象是源于道教,传说一个敬拜北斗星神的虔诚修道女子,在修道成仙时,北斗星君问她有什么愿望,这个女子用手捂着嘴巴,笑了笑没有说话。北斗星君以为她想求胡须,于是乎就赐了她又长又亮的长胡须;同时,北斗星君发现女子笑的时候非常喜庆,就封她为喜神。喜神因为不想让凡间看到她一个女子长着长须的样子,就一直不显神形,所以呐,凡间也没有人看见过她的样子。

另外一位呐,就是佛家的大肚弥勒佛。弥勒佛有诗云: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笑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咱老祖宗认为'喜’事一定是笑容满面的,弥勒佛的样子,满面笑容,和蔼慈祥,满面笑容,豁达大度,慈悲欢喜,给人一种心情舒畅,吉祥如意的感觉,而他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喜神’的一切幻想,因此弥勒佛又称为'笑佛’'欢喜佛’,也是民间拜得最多的喜神。”

昌叔觉着呐,从古至今“喜神”形象很多,也很丰富,也有些地方认为'喜神’就是本家氏族宗亲里有卓越成就的祖先,不管是哪种'喜神’,所有的'喜神’都寄托着人们追求美好事物的良好愿望,也代表着咱老祖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希望不灭”的信念,用现在的话说,永远充满梦想。

古时候呐,有很多人通过不懈努力,从“屌丝”逆袭成圣贤,这也是值得今人学习的。

咱们今人听民俗,听的是故事传说,悟的是祖宗的智慧;就像咱放烟花,点的是烟火,放飞天际的是情怀,是记忆以及“永远的希望”。

好了,昌叔今个儿唠“喜神”那些事儿,就给大家伙唠叨这儿,下周三,咱继续约。

对喽,昌叔给大家也说个“喜讯”,昌叔唠的每个民俗都会放在咱浏阳花炮连锁的花炮包装盒上,您以后放咱的烟花,一扫码,民俗故事就开始了,一边放烟花,一边品中华民俗,这波操作,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撰文 | 周君君

责编 | 李思源

编辑 | 刘雨涵

//

下期

昌叔讲民俗故事会第二十三回

爆竹声中皆故事,生活处处有学问,人间烟火有味道,谈笑古今“谁知道”。

每周三,昌叔陪大家侃侃俗世文化,说说俗世掌故,聊聊俗世故事,昌叔会给大家伙说说故事里的事,也会唠唠故事外的事,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就图大家乐乐。

下一期,昌叔跟大家继续说说“知道又不知道”的那些事儿之什么主题呢?昌叔先卖个关子,且听下回分解,列位记得每周三,咱们继续约。

……敬请期待

【未完待续】

扫描二维码关注,每周三看昌叔讲故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