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镇江的山!常州的宝!【千里舟行下江南47-48】

希望大家看完我们的推送后可以

点一下最下面的“在看”,

喜欢的话也请多分享点赞

这样我们的推送

才能继续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节目制作不易,还望多多支持!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节选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

金山焦山北固山

镇江,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唯一交汇枢纽,有长江流域第三大亿吨港口镇江港,通江达海。镇江名胜古迹众多,其中又以三座山的名声最响亮,分别是镇江的金山、焦山和北固山。

《青蛇》中水漫金山片段

提起金山,最有名的故事,莫过于《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了。现实中的金山,是屹立于长江中流的一个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与瓜洲、西津渡成犄角之势。
这里自古就是南北来往要道,历来以“卒然天立镇中流,雄跨东南二百州”而闻名,被称为“江心一朵芙蓉”。 金山形胜天然,风景幽绝,自古为我国的优美游览胜地之一。
唐代张祜描述金山,说这里'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这里:'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受泥沙淤积影响,到了清代道光年间,金山逐渐与南岸陆地相连,于是“骑驴上金山”成为盛行一时的游览方式。

骑驴上金山雕塑

金山的名胜古迹很多,俯拾皆是。玲珑秀丽的慈寿塔和整个金山及金山寺配合得恰到好处,仿佛把这座山都拔高了。
北宋王安石有诗说:“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此外,还有楞枷台、妙高台、观音阁、法海洞、古仙人洞、古白龙洞等名胜古迹,都依山傍势凿岩而建,构思神巧。
古话说有山必有泉,金山的泉水号称天下第一,这眼泉名叫中泠泉,也叫中濡泉、南泠泉。这眼泉水从唐代起就已闻名天下。

泠泉

据记载,以前中泠泉泉水在江中,江水来自西方,受到石簿山和鹘山的阻挡,水势曲折转流,分为三泠,三泠是南泠、中泠、北泠,而泉水就在中间一个水湾之下,所以叫“中泠泉”。
金山上今天有天下第一泉的匾额,题字是清代镇江知府写的,为泉水命名可是唐代的评茶专家陆羽,他品中泠泉水后认为是天下第一,认为用此泉水沏茶,清香甘冽。
在金山上还有一座金山寺,这寺庙本命叫江天寺,自古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禅宗古刹,始建于东晋年代,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寺宇规模宏大,全盛时有和尚三千多人。
《白蛇传》所说的水漫金山就是这里。许仙和白娘子在西湖认识,相爱,结为夫妻,法海干涉,闹得水漫金山。按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所说,许仙与白娘子是到镇江的码头边开一家药店后,认识了金山寺的法海禅师的。这就把法海禅师扯进了这个传说里。

金山寺

不过,冯梦龙笔下的法海似乎还是个“正面人物”,大有替天行道之意。可能是时代变了,法海在传说中也就命里注定的成了坏事干绝的人物了。白娘子最后被压到杭州雷峰塔下,也算那年代的异地关押吧。
镇江三山中的另一座山名叫焦山,是个长江中四面环水的岛屿,因为东汉著名隐士焦光隐居在此山中而得名。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焦山的神仙就是焦光。焦光隐居在山上,采药炼丹,治病救人。焦山的风景点有名的就有十几处,如在普济禅寺的大雄宝殿西侧,有一口井,叫东泠泉。传说是焦光炼丹取水之处,所以又称炼丹井。其实这里根本不是一个泉,而是焦山和尚模仿金山中泠泉开凿的一口井。因焦山在金山东边,所以称为“东泠泉”。

焦山

过去金山、焦山两山寺庙里的和尚常常相互争胜,彼此模仿,现在话说叫山寨。金山寺有个苏东坡玉带,焦山寺也弄来一条杨一清玉带;焦山有个吸江亭,金山也仿造一个吞海亭。金山有个中泠泉,焦山就挖个东泠泉。看来出家人要想达到放下的境界也不容易。
在焦山东侧的山脚下,石块嶙峋,有八个用石灰土夯实的炮堡,呈扇形,面对着长江的入海口,这就是著名的焦山炮台。整个炮台是暗堡式的,每个炮堡都附有一座小弹药库。
炮台建于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1842年,英军发动了扬子江战役,英军舰侵入长江,曾遭到金山和焦山炮台守军英勇的抵抗和沉重打击。焦山炮台守军,面对七十余艘敌舰,毫不示弱,猛烈炮击,但是终因寡不敌众,炮台失守,守岛军民一千五百多人全部牺牲。

焦山炮台

英军攻陷镇江时,军民进行了殊死抵抗,远在大西洋彼岸的恩格斯说:“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在焦山双峰之阴的别岭上,翠竹环抱之中,有一座别致的方形四合院,叫做“别峰庵”。别峰是指这儿有别于焦山山顶的主峰。
别峰庵始建于宋代,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雍正年间曾在这儿攻读。郑板桥还曾为它写过对联:“山光扑面因新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别峰庵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北固山,此山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固山。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登临此山,触景生情,写下了两首名篇。
其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如今北固山上重修了甘露寺和北固楼,北固楼上还有毛泽东主席手书的辛弃疾词。登上北固楼,能俯瞰长江水在山边滚滚流淌,气势雄浑万千。

北固楼

镇江的三山简略介绍就能打动人的游览之心,如果您能身临其境,那感觉一定好极了。

河到常州有三宝

接下来我们将随着京杭大运河继续向南,去往常州,传说中的“常州三宝”究竟是什么呢?
常州别称龙城,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大运河在常州有将近24公里长。常州的好人好物特别多,既出过华罗庚、周有光等引以为自豪的人物,也有美味如溧阳风鹅、大麻糕等特产,在历史文化上,更有春秋淹城等众多古迹。

溧阳风鹅

在常州的众多好东西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常州三宝,也就是乱针绣、留青竹刻和常州梳篦。
先说乱针绣。乱针绣是一种适宜绣制艺术欣赏品的中国刺绣工艺,因其绣法自成一格,被誉为当今中国第五大名绣。2007年3月,乱针绣入选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乱针绣的创造者名叫杨守玉,1896年出生于常州。她除了擅长刺绣外,也擅长东西方绘画,20岁时,杨守玉毕业于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图工班。

杨守玉

1933年,她在绣制两幅以西画为绣稿的作品时,把传统刺绣“排比其针,密接其线”的方法与西画笔触、透视等原理结合,创造出以长短参差的直斜、横斜线条交叉,分层掺色的技艺,绣出人物、风景、静物、动物,这种运针纵横交错的绣法就是乱针绣。
这种刺绣方法,把画理与绣理结合在一起,源于苏绣,又超越苏绣,既是中国刺绣在现代的崭新发展,也是创始人杨守玉在全新文化资源和思维状态下产生的观念突破和技术突破。
乱针绣的复杂与珍贵之处就是“乱”,而乱是有情理、有规则的乱,乱是为了求得整体的统一与更活泼的变化,绣者要根据自己的意向来运用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深浅等变化。
以“情”指挥针,以“线”表达意,情意相融。按照光和色的变化规律,以丰富多变的针线来体现作品的线条美与立体质感。从而使我们在作品中看到的一切乱,都符合情理与法则,一针一线是那么的自由交叠,又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乱针绣技艺
“乱针绣”特别注重色彩效果,它比一般刺绣的层次要多得多。把色彩堆厚些,它的色彩效果才能出来。所以乱针绣作品看上去像一幅油画。但又不同于油画。因为丝线有光泽,绣面上各种不同方位的线条,在不同方位的光线下,它的色彩有不同变化,所以它比油画的色彩更艳丽明快。
也正因为如此,乱针绣对创作者的要求很高,一个好的创作者,必须经过漫长而艰苦的磨练,依靠实践积累十年的专业练习,方能拿出让人赏心悦目的作品。
说完了乱针绣,我们再来聊聊留青竹刻。所谓留青竹刻,属于一种中国传统的竹雕艺术。一般的竹雕,大都是进行平面雕刻,将图文部分留下,其余部分刮掉,所刻的纹饰只是进行阳文或阴文雕刻,也就是只有花纹的变化,而没有雕刻技法的变化。
留青竹刻则不同,它是留下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皮作为雕刻图纹;然后铲去图纹以外的表皮,露出下面的部分。因为这种雕刻方式主要在表皮上进行,因此也叫皮雕。

留青竹刻

这种竹雕采用深山冬竹,经防霉防蛀工艺处理,成品底面光润,竹皮洁如玉,其余部分露出竹子本身的纹路,蔚然天成。经过多年摆放,竹皮的青色退去,微微泛黄,而竹身色如琥珀,庄重典雅。留青竹刻,就是充分利用这种质地和色泽变化差异,形成一种独特的色彩从深到浅的自然效果。
常州的第三宝是常州梳篦。梳篦,也就是咱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梳子。常州篦梳的流行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据地方文献记载,常州梳篦的制作工艺在明代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生产的梳篦被选为宫廷贡品,享有“宫梳名篦”的美誉。常州梳篦制品主要包括梳篦和木梳两个种类。
梳篦,也叫篦箕,它以毛竹、牛骨、生漆等为原料,经七十多道工序制成;木梳以黄杨木、石楠木为原料,整个生产过程由28道工序制成。2008年6月7日,常州梳篦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常州梳篦

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从常州穿城而过,当时运河两岸的整街满巷都是篦梳作坊,因此有木梳街、篦箕巷等街巷名。
光绪年间,苏州织造府官员每年农历七月总要到常州定制60把黄杨木梳、60把梅木象牙的高级梳篦,并在十月间连同6套龙袍、600朵宫花送到紫禁城,作为贡品进献皇帝。
因为梳篦作为贡品进入了宫廷,辛亥革命后,常州的梳篦逐渐传到海内外,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银质奖,1926年在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可以说,常州梳篦的制作工艺之精、水平之高,足以在中国名列前茅。
说完了常州三宝,忽然发现这里还有一种特产不能不提,那就是金坛刻纸。金坛是如今常州下属的一个区,而刻纸呢,则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它是将纸张镂空,雕刻出各式各样的花纹与图案。
金坛刻纸最早出现于隋唐时期,以双喜、门花、堂花、灯花、鞋花、花鸟虫鱼、人物戏文等图案出现于民间,随着时间推移发展壮大,在金坛地区形成了深厚的刻纸传统。
金坛民间刻纸的原生渠道大致有两条:一是自发性的,多为自制、自娱、自乐的鞋花和窗花等,一般自用或送给亲朋,制做者大都是手巧的妇女;二是作坊式的,由艺人批量制作出售并以此为业,最盛时,金坛城乡曾有剪刻、裱贴、纸扎业作坊和店铺30多家,并都有若干刻师和学徒。

金坛刻纸

时代变化,没有减弱金坛刻纸的生命力,1980年6月,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为期18天的“金坛民间刻纸艺术展览”,展出作品220多幅。
1981年,20多件作品入选在东京举办的“中国现代优秀刻纸展览”。此外,刻纸还到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展览,受到赞誉。
2007年和2008年,由多位金坛刻纸艺术家历时3年共同完成的巨幅作品《奥运梦·中华魂》和《从雅典到北京》,分别被赠送给北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受到盛赞,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杨兆群先生现场刻纸中

这么说来,常州应该有四宝。
我们的下一站,是江苏无锡,这个被誉为太湖明珠的地方,有着怎样的风景呢?咱们明天聊!

《千里舟行下江南》

出品人:余俊生

总策划:边建、李秀磊

监制:蔡明可、唐琼、陈炳岩

项目统筹:延安、张丽

编辑制作:程涵

演播:郭炜

音频包装:梁和芝

新媒体包装:薛晓明

项目执行:张世强

部分图片来源:记者拍摄及网络图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