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镇龙山寺重兴碑记
追寻那些
散落在晋江的
闽台郊商传播印记
-安海龙山寺-
福建与台湾自古就有经贸往来,明清以来,闽台两地交往密切,泉州古城是泉台间重要的货物集散地,泉州的宫庙也留存着当年繁荣商业活动的痕迹。海上经商,货物能否安全送达,航运是否顺利都是未知,为求平安,闽台两地商人积极参与各种酬神祭典或捐金修建庙宇,祈求神明保佑。
-安海龙山寺-
泉州晋江安海镇,千百年来商贸繁荣,位于海型厝村北龙山之麓的安海龙山寺观尽潮起潮落,保佑着这里来回的商船。清初,历经“迁界”,安海尽成废墟,唯龙山寺独存。清乾隆年间,清廷准许泉州蚶江与台湾鹿港对渡,大大促进了两岸贸易的兴盛,大批商人到安海龙山寺取香火保平安。寺中的几方重修碑记记载,直至清道光、同治、光绪年间,龙山寺多次重修时,商人、商号等踊跃捐资,使得今日安海龙山寺的胜景及建筑精品更为壮观。
-晋江文史工作者粘良图接受采访-
据晋江文史工作者粘良图介绍,台湾在清代很长一段时间内称台湾府,与泉州府最为接近,龙山寺香火随泉州移民传播台湾,自南向北,建有凤山、台南、鹿港、艋舺、淡水五座大规模的龙山寺,均以安海龙山寺为祖庙。台湾龙山寺的建立与郊商有着莫大的关系,因香火费充足,庙宇的建设规模大且壮观,装饰非常华丽。
-安平镇龙山寺重兴碑记-
“郊商”是指从事海峡两岸贸易的商人和商业团体。台湾有句民谚叫“一府二鹿三艋舺”,说的是闽台对渡的历史进程中,从台南府城,到中部鹿港,再到台北艋舺,一批港口城市依序崛起的进程,这个进程与郊商的活动息息相关。现有资料还表明,台湾五大龙山寺都建立在泉州人聚居地,泉地的郊商对寺庙的兴建出力最多,而且五大龙山寺均带有安海龙山寺的建筑印记。
-安海龙山寺观音殿-
淡水,古称沪尾,原是临近淡水港的普通农村,清乾隆十三年,开放南岸的八里坌与福州五虎门及泉州蚶江对渡,后来八里坌港口淤浅,商船皆依北岸沪尾出入停泊,沪尾才发展为街市。咸丰年间,由以晋江、南安、惠安为主的泉州人捐建龙山寺,淡水龙山寺庙柱所镌当时捐资者姓名,就有“晋邑弟子吴瑞清、吴本林”、“晋水弟子蔡泉发”等诸多晋江人。而鹿港自古就有“小泉州”之称,《“台湾紫禁城”——鹿港龙山寺》一文中也有介绍:砖石杉木“皆由泉州远渡重洋而来,并以巨资聘闽粤名匠来台兴建。”
-东石玉记商行建筑群-
古时,台湾是泉州地区粮食等货物的重要来源地,从事闽台商贸活动的商人大量聚集此地,留下了泉台两地历史上商业互动的痕迹。粘良图介绍,正如《安平镇龙山寺重兴碑记》上记载的“吴协庆号”等商号,当时晋江做生意的非常之多,深沪、东石、安海……每一个港口都有几十条大船走台湾,这种船当时叫做走“大南大北”,他们到天津、牛庄等地组织货物,将大豆、豆油、油渣、布料等运到台湾,再将粮食、糖、土产等从台湾运出。同时,在台湾当地,这些商户也有人帮忙打理生意。
晋江深沪,早在明代就被称为“晋南之大都会”,到清乾隆年间,深沪百姓又凭藉港口的优势和对台湾贸易的大好时机,发展为“千艘渡海隅”的繁荣港口。《安平镇龙山寺重兴碑记》中记载:“沪江陈益源号捐银叁十壹员”,这里的益源号就是深沪一家有名的船商。据考,始创益源号的老板应是深沪后山陈氏二十一世的陈永蕴,道光年间,他家兄弟四人同心协力,船走“大南大北”,经商于闽台两地,挣得一份富厚的家业。在台南、厦门,陈氏族人中也很有影响。如今,深沪海边尚存益源栈间两座,东面栈间面积540平方米,可居住、储货、暸望、守卫,而西面一座面积100平方米,为储货用。陈永蕴花了三年时间盖起的两座栈间,花的钱在当年足以盖两座大厝。而在台南,陈家也建有益源号货栈一座,置有不少产业。据说,每年年底,益源号还会请戏班、嘉礼戏班在栈间口演出,热闹非凡。
-东石玉记商行建筑群-
晋江东石港原为泉州“三湾十二港”之一,历史上东石港对台贸易兴盛,各姓都有族人衍台,其中以蔡氏为最。清代东石蔡氏往台湾谋生的占族人半数。玉记商行建筑群,就是闽台商贸密切往来的见证。
东石玉井房十四世蔡氏三兄弟章品、章湾(又名树滋)、章叶(又名树枝),以勤积起家,置有盐场、牛磨房、糕果店、又合建玉记、玉胜商行,据《东石港史研究资料》记载:玉记开创于咸丰八年(1858),初置船“瑞合”号,走东石、福州,同治二年(1863),又购进“瑞荣”号大帆船一艘,运盐往省城,运杉木回东石。同治十三年,连续购置了“瑞荣”、“同春”、“万春”、“茂春”四艘大帆船。每船有二三十名船工,从事“南糖北运和北丝南调”贸易,足迹遍及台湾、新加坡等地,最盛时拥有14艘载重七、八千担的大乌槽,而玉胜行也有乌槽船10余艘。据当年的契约文书,购一条大船要5000大洋,玉记行置有十来条这样的大船,可称东石首富。粘良图介绍,当年为免遭海盗劫持,船上一般都配有两门炮。为发展航运业,他们还在村里开了一条海港,开了许多船坞,便于船舶入港停靠。
玉记家族家业兴盛的同时也曾出资建设宫庙,《安平镇龙山寺重兴碑记》中可见“东石蔡树滋捐银二百元,蔡树基捐银五十元”字样。
-龙山寺讲解员许汉冬介绍碑记内容-
历经千百年岁月,曾经富甲一方的商行虽已淹没于历史长河,但两岸之间的交流交往依旧热络。一代代郊商捐资兴建的龙山寺,不仅见证了两岸商贸的辉煌,也守望着两岸共同的心灵家园。安海龙山寺讲解员许汉冬介绍,两岸龙山寺一脉相承,交流密切,特别是2013年以后,安海龙山寺曾多次组团到台湾去进行观音文化的交流,台湾几大龙山寺也基本每年都会组团到祖庭安海龙山寺文化交流、谒祖进香,这也反映出了台湾龙山寺对祖地文化的认可,对安海龙山寺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