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资3000万支持食管癌研究,技术男李彦宏的执念

在扎克伯格写给女儿的那封信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every field means your life should be dramatically better than todays.(科技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你的生活可以比今天更好。)或许正是怀揣用『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Elon Musk等科技大腕们前赴后继,不断去投入一些与生意关系不大,对人类长远发展却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这股技术+情怀之风在中国也在吹起 ,一些人对中国企业家『喜欢将财富传承,不愿意分享』的偏见或许要纠正一下了。百度CEO李彦宏刚宣布将以个人名义捐赠3000万元,用来支持百度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食管癌基因检测研究』项目,这一项目旨在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基因测序和生物分析上,帮助食管癌治疗。百度和协和各尽其能:前者擅长大数据技术,后者擅长专业医疗研发。注意,这是一件与生意并无关系的事情。有人会说:为什么李彦宏没有像扎克伯格那样捐赠所有资产,区区3000万算啥?对于这样的神逻辑,并没有解释的意义。我们更应该关注李彦宏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这件事情的具体价值。

癌症成人类最大挑战之一,食管癌是中国特有问题

今年5月底,与《Science》并列的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与科学美国人联合发布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显示,癌症已成为肆虐全球的杀手,它在2012年造成了820万人的死亡,占全世界死亡人数的15%。扎克伯格给女儿的公开信佐证了癌症的严重性:『今天,大多数人死于五种疾病——心脏病、癌症、中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传染病——我们可以在这些和其他问题上取得更快的进步。』

死亡率方面,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地区)名列前茅,而美国则相对较低,核心原因在于发达程度进而影响到环境、身体、医疗和精神诸多方面,研发投入是关键因素之一。仅在201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就花费了26亿美元进行癌症研究。不同种类癌症拥有完全不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样可证明研发投入对癌症控制的重要性,人类较早研究且投入较多的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拥有较成熟的早期筛查诊断技术,可以在肿瘤细胞爆发之前消灭掉,死亡率更低。肝癌、胃癌、食管癌一旦被检查出来,生存率非常低,这些种类的癌症还需要更多研发投入。李彦宏投资百度与协和进行的癌症大数据研究就是针对食管癌,除了食管癌本身死亡率较高之外,聚焦这一类的癌症上有考虑中国国情。

现在,全世界60%的食管癌患者在中国,中国的食管癌都是食管淋癌,美国的食管癌是食管腺癌,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癌症,它们都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和控制药物,需要更多研发投入。鉴于绝大多数的病人都在中国,且食管淋癌在中国更普遍,所以投入食管癌研究等于是先解决中国人特有的癌症问题,非常有必要。李彦宏认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职责。』对于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让世界变得更好,李彦宏之前的言论已经阐述其初心:『这些现有企业框架不能实现但可以通过企业家多年的积累,利用自己的资金做一些有意思创新的事情。这也是这一代企业家的使命,或者我们的可能性,过去不可能做的事情现在可能了』。

大数据正在成为癌症研究的催化剂,需企业家更多助力

李彦宏个人投资的食管癌研究的思路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足够多的食管癌病人进行基因测序,找出其中共性,从基因层面找到食管癌的关联因素,进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筛查和针对治疗,包括制药和用药等。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百度的强项,它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开放大数据引擎的巨头,基因测试是其典型场景之一;百度之前还与北京卫计委合作就医疗大数据展开合作,与江苏省交通厅合作就交通大数据展开合作;近日颇受关注的百度无人车背后同样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相信百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的资源自然会支持到这一项目之中,帮助协和更快速地进行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等相关工作。百度近年来正在转型连接人与服务,医疗机构、医生、卫生部门相关百度连接的服务,在食管癌研究之中都有望发挥其作用。

大数据正在成为癌症研究的催化剂。

最有名的案例非苹果创始人,传奇大神乔布斯莫属,这位神人在患了胰腺癌之后,委托医疗机构对自身所有DNA和肿瘤DNA进行排序,拿到包含整个基因密码的数据文档,而不只是少量样本,进而保障医生可针对其基因进行特殊用药。乔布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自身所有DNA和肿瘤DNA进行排序的人,还开玩笑说『我要么是第一个通过这种方式战胜癌症的人,要么就是最后一个因为这种方式死于癌症的人』。结局很悲伤,不过这一举措还是达到了帮乔布斯续命的目标。

乔布斯自身癌症治疗方式正是与大数据密切结合,基于其自身DNA的海量大数据,这对于普通人来说非常之遥远,因为要实现全量DNA检测,乔布斯的支出多了几百倍,达到数十万美元。这说明大数据与基因技术结合之后对于癌症治疗的价值所在,同样反映了大数据成本过高的事实,必须要有更多资金和资源支持才能普及开来。

医疗机构已意识到大数据对于癌症研发的潜在价值。不过,一大关键问题是,大部分癌症病人的相关数据(大约96%)的核心治疗数据并未被有效采集,这些数据提供给医生有望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这一痛点催生了美国的明星企业Flatiron Health,它专注大癌症大数据采集环节,拿到了Google 1.3亿美元投资。它在中国的对标企业为新屿科技,其旗下的Crabyter(科研宝)解决类似问题,已获。

对于癌症的诱因、筛查和治疗,人们都寄望于基因工程,这是一个数据密集型技术,需要从海量数据中寻找规律,这正是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它让医生更全面深度地了解个体病人进而对症下药,同时了解某类癌症的群体基因特征进而找出根源。可以说,大数据成为癌症研发的催化剂。不过,要加快研发进度,提升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以及将研发从食管癌扩展到更多癌症。李彦宏捐助3000万元用于食管癌研究是一个开始,还需要互联网大佬和企业家们多参与才行。那么,中国接下来会掀起一股科技圈大佬的慈善潮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