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方文山静赏《青花瓷》
知道方文山这个名字,得提到周杰伦。而真正了解周杰伦,则源于于丹在百家讲坛的一次讲座。当我听到这位有着扎实的古文功底,出口成章的北师大教授说自己是周杰伦的粉丝时,当时的感觉是:怎么可能?因为我第一次听到周杰伦的歌曲,似乎是那首哼哼哈哈的《双节棍》,从那之我就极少再听他的音乐。既然大红大紫的于丹都承认自己是周杰伦的粉丝,那么这个人必有不凡之处。
后来从百度里搜出了周杰伦的所有歌曲,静下心来一首一首的听(当然避开了那首令人生厌的《双节棍》),《东风破》《发如雪》《菊花台》《青花瓷》.....慢慢的我被陶醉了,准确的说是歌词征服了我。空灵的意境,唯美的情感,略带伤感的诉说,无时不刻不让人痴迷。而操刀这些歌词的,正是方文山。
一九六九年出生于台北的方文山只有高职学历,毕业服过兵役之后做过管道安装工、送过外卖,但对文字的爱好却一天也没放弃,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方文山都把自己沉溺在文字的王国,任凭自己的思维随意驰骋。当他把自己写的歌词、小说、散文一此次发往报刊杂志时,却如泥牛入海。但他没有灰心,总相信命运会垂青有实力、能够抓住机遇的人。
或许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上天,当吴宗宪看到方文山的文字时,立刻被他与众不同所吸引,并将他调到自己刚成立的音乐公司从事专业创作。在这里方文山认识了以作曲见长的周杰伦,周杰伦的曲子很多人难以理解,而方文山则恰恰不同,他能够捕捉到曲子的灵魂,进而配以清丽古朴或略带另类的文字。是周杰伦成就了方文山拟或是方文山成就了周杰伦?
在这流行音乐碎成泡沫的今天,正当人们渐渐厌倦了商业作词家无病呻吟,纠缠于都市男女长久不息浮躁时,方文山跳出了爱恨情仇的苍白表现这个圈子,以电影蒙太奇的方式缓缓入境。以超出他年龄的不可思议的对历史的把握和理解,把古典与时尚、怀旧和真挚相融合,刻意营造一种典雅、纯美的意象。他的词有种只可意会的不可名状,他的歌词充满了画面感,就像拉长的一个个镜头。
如《菊花台》的“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还有《青花瓷》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 ”无不令人拍案叫绝。从《东风破》里的“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到《发如雪》中的“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再到《千里之外》里的黯然神伤“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离恨是歌者永恒的主题。《青花瓷》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在于这种离愁别绪被描写得更加婉转细腻,隐藏得愈加含蓄而韵味别生,仿佛青橄榄在口,慢慢回味,苦涩中带着绵甜。
方文山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青花瓷》,论意象,她仿佛一幅烟雨朦胧的江南山水,清新典雅,别致灵巧。论词句,她的清丽更是让人如醉如痴。论曲调,那种山水缠绵永不枯竭。在《青花瓷》里我听到了《东风破》里旧地重游物是人非般淡淡的哀愁,听到了《发如雪》里前尘后世轮回不息般轻轻的喟叹,也听到了《千里之外》天各一方生死难忘的一生等待,甚至听到了《爱在西元前》里风化千年而精魂不死的爱的誓言……心中满是凄凉和伤感,思念如潮含悲忍泪,耳旁却依然只是轻轻淡淡的吟唱,而愁绪却在心头百转千回。
方寸之间,文山终有道;毫厘之外,墨海却无涯。方文山对文字的把握,可以说准确到了极致。《青花瓷》里的一个“等”字,唱尽多少无奈和惋叹。这一等,是无望的等,是明知不可等的等,可是曲中却只用淡淡的语调唱来,仿佛只是每天等待日出那般简单;等待的时候,可以抚琴问月,可以浅唱低吟,只是时时不曾忘记等待的人。等得到未来,或许等不到结果。痛苦吗?苦!值得吗?值!求不得、爱别离又怎么样呢?众生皆苦,等待也是一种美丽的心情,不如就当此生的相遇,只是为了来生的重逢埋下伏笔。就算不能再相遇,也应当感恩曾经那惊鸿一瞥的际遇。至少,我们能够隔着万水千山互相牵挂、互相眺望,互相思念,互相慰藉;隔着茫茫人海,默默想念那美好的过往曾经,正如隔着厚重历的历史,静静观赏青花瓷传世不变的美丽。《青花瓷》,被方文山演绎成了一首古典与现代,清丽与典雅,灵秀与古朴有机融合,略带伤感情怀的的完美绝唱。
作者简介:放笔秋山,河北石家庄人,机关工作。文字,朗诵爱好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