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衡:儒者庞德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年10月30日—1972年11月1日),美国诗人和文学评论家,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和艾略特同为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他从中国古典诗歌、日本俳句中生发出“诗歌意象”的理论,为东西方诗歌的互相借鉴做出了卓越贡献。
燃读
儒者庞德
——后期《诗章》中的中国
文|赵毅衡
“庞德学”著作,已经在西方各大学英语系图书馆占了整整一书架,就是缺少《庞德与中国》。(本文发表于21年前,现在国内已有两种研究庞德与中国的专著:一为吴其尧著《庞德与中国文化:兼论外国文学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作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为陶乃侃著《庞德与中国文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博主注)不是因为课题次要,恰恰相反,这课题笼罩了庞德研究的全部领域,比任何其它题目难写:庞德的“博学”,只要仔细考证,总能理清,而且经过许多学者多年的努力,基本上也理清了。①庞德对中文的无知胡解,或者说创造性误读,这是庞德研究中最难的地方,也是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任何其它课题中真正值得下功夫的地方。
儒学和中国诗学,本身就太复杂,加上庞德的《诗章》又过于难懂,因此,这课题至今没有得到认真研究,可以理解。本文能做的,充其量只是作一个简单介绍勾勒,以期待有雄心的中国比较文学学者最终写出这本补缺门的书。
《诗章》共117章,加上庞德1972年去世后编定本附加的若干断章。研究者一般把《诗章》分成早期与后期,作于1945年的“比萨诗章”,即72章起,为后期。前期《诗章》里,中国主题很重要,但并非贯穿性的,后期《诗章》里,中国主题几乎无所不在。前期《诗章》写中国的,是第13章,写到孔子一边散步一边教导学生,诗句多从《论语》法译本化出,没有用汉字;②52到61共10章,史称《中国诗章》,把中国历史从尧舜到雍正按年代顺序拉了一遍。这部分材料来源清楚,③线索整齐,可能是《诗章》中最笨拙的一部分。幸好已经有一本书对此作了讨论④。后期《诗章》有关中国的内容,边界就不是如此分明,儒学成为全部章节的展开支柱之一,可以说,后期《诗章》中庞德最深沉宏博的诗篇,是建筑在他对儒学的独特理解之上。
中国史诗章与美国史(亚当斯)诗章,出版于1939年。庞德认为他的《诗章》已经完成,天堂以及通向天堂之路已经找到,余下的只是给《诗章》写个有力的结尾,把“历史上的钱币”经济学结合进重返盛世乐园的努力之中。
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打断了他的写作。1943年7月盟军攻入意大利,庞德一时无所适从,只在他居住的拉巴罗(Rapallo)地区的知识圈继续写经济问题的文字。此时他用意大利语起草了诗章72与73(《礼记》篇章),同时开始译《论语》,并以“反躬自省”为座右铭。
1944年8月庞德被意大利游击队逮捕,他匆匆带了一本上海商务版中英对照理雅各译儒家经典就被带走,此后他从一个军队单位转送到另一军队单位,最后驻意美军决定把他拘留于比萨市附近的一个美军军法处的“整纪营”,此监狱专门关押美军中的杀人犯、强奸犯等特殊重犯。
开始时庞德被囚于一个半露天的笼子中,几乎暴露于野外,后来条件稍有所改善,他开始用一架旧打字机重译儒家经典。庞德后来说,是这本“圣经”,救了他,使他免于身心崩溃,因此他欠孔子的情。⑤
在比萨监狱里,庞德完成了诗章第74至84,史称《比萨诗章》。这11章庞德是作为遗言来写的,因为当时的情势他很可能以叛国罪处极刑。全书形散而神不散:一生中的事业、朋友和关于儒家盛世观的信仰都汇集到诗章中。监狱生活,死的预言,对比于周围的群山(他比之于泰山和海伦的双乳)的永恒,使《比萨诗章》成为庞德最富于诗歌张力的杰作。
“诗章第74”开场就指刚结束的第二次大战为又一次浩劫:
梦想的巨大悲剧落在
    农民弯曲的背上。
而橄榄已经不会被风吹白,也不会在“江汉”的水中飘洗。由此,“诗章第74”进入了对历史悲怆的指责,诗人幻想的盛世从来没有这么辽远,在那种盛世中,农民耕地,不会受列伤害:
初次吐韧丝的蚕⑥
    光之光中即善            顯
        艾利吉那·斯各图特⑦说:“这里有光”
        正如舜在泰山上所说
    在先祖庙中
        在奇迹般的初始
    圣灵显现于恺切的尧
    热情的舜
    导水的禹
而面对欧洲残破,诗人愤怒地责问:
圣经里有什么?
    说吧,别给我一套胡言乱语
                  莫       无人
    太阳落进这个人的身体
最后一行显然是“莫”字的图解拆字。庞德此时似乎不屑查马修辞典以索字源,他只看到“大”字像一个人,人的自大把光明之源遮蔽。
但“诗章第74”并不是控诉书。庞德感到自己在历史大潮前的迷惘失落,是因为没有真正学会儒家的智慧,因此他要自己“学而时习之。”他的英文句子很怪:
学习,随着时间流逝的白色翅膀
这明显是“習”字的拆解。
“诗章第76”庞德再次回顾他一直希望见到的坚持中庸的理想政府:
对那些不能坚持“中”的政府
                              言词
    能完美?
    没人能比孔子对民族
          作的贡献更大
              他的名字叫仲尼
    而不在于他撰史书,不在于他编诗集
显然,庞德认为“仲”即中庸之人。这是他“以儒家思想重建欧洲”理想的第一次表述。此后若干年中,他一直坚持认为“四书”是战后新世界的唯一坚实基础。
“诗章第77”进一步深入到儒家思想中,寻找新世界的可能。此章满篇汉字。许多汉字甚至没有解释,像插图一样列在书中,只加了注音(法语式与威妥玛-翟理斯式混杂)。例如直写一行“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却没有解释,与之并列的整页诗行,写的却是大战结束时欧洲的惨象。可能庞德是在警告重建欧洲的政治家没有吸取历史教训,找的是不合适的先祖之灵。
而此章某些诗句,却是回顾他鼓吹中国诗学的一生:
泰山远影淡了,就像我早年朋友的花圈。
        他来谈陶瓷
            雾像釉覆盖在山上
                  何逺
    “想想能有多远?”
“他”是指伦敦时代庞德的好朋友雕塑家布文热斯卡,热爱中国美学的同道,死于一次大战。《论语·子罕》中孔子评诗:“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思人而不得,尤如思道而不得。但庞德同意孔子:道相同,何远之有?
“诗章第78”围绕“道”这个中国哲学最基本又最复杂的概念展开。庞德对“道”的解释是拆解:“过程。脚迹,足带着首,首指挥足,在理智的引导下作有秩序的运动”,但在本节诗章中,他明白地将它解释为“一个民族内部人民的要求,或制度。”
最后,整部《比萨诗章》终结于“明”和“中”两个汉字上。
这些就是清晰之中的超群
    明   这些就是优越
    约翰·亚当斯,亚当斯兄弟
        这里有我们的精神标准
    我们的    
           对此,我们献出敬意
1946年l月,庞德被押回美国以叛国罪受审,四个精神病医生作出判断,认为庞德“无责任能力”“无法在任何一个问题上集中精神5分钟”,因此陪审团宣布庞德“精神不健全”,法庭判决送华盛顿市伊丽莎白精神病院治疗,等愈后再审。
而庞德自己,在精神病院集中力量翻译儒家经典,即《诗经》与《四书》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他译了一部分成意大利语,但英语译文一直没有完成)。翻译使他认为原本已经收尾的《诗章》又应新添篇章。“后期诗章”中的第二本,即诗章第85至95,称为《掘石机诗章》(Rock-Drill),⑧出版于1955年,离《比萨诗章》已有10年之遥。
此书作于庞德排除一切杂务杂念研读儒家经典之时,所以全书满是汉字,令西方读者眼花缭乱。
这11章大致分成两个部分。上半部分,85章至89章,前3章重新回到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依据材料是《书经》,呼应儒家以周初为治世圭臬的立场。
“诗章第85”把中国古代史视为后世一切历史的祖型,因此儒家哲学的历史观也就有了普遍的适用性:
一切从伊尹时代开始
    一切根源自伊尹时代
    伽里略1616年被封禁
    滑铁卢之后威灵顿日和平
庞德称拿破仑的战败为“高利贷的胜利”,而这一切从成汤的商代开始,也就是从儒家的乐园被败坏开始。
“诗章第89”提纲掣领重申了这一部分的中心主题:
了解历史  
                  經  即知善恶之分
    知道该信任谁
                 Ching Hao
    此人就能受益
          (乐园)
    “在社会中”,艾麦虞·斯威登堡⑨说。
“Ching Hao”看来是庞德自撰的汉语:经好。接着庞德又仿作古汉语:
为名而名,为王而王
            
 
           王
显然这来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句法套式。
此章中庞德引孟子劝梁惠王“何必曰利”,看来庞德从中找到他的“反高利贷”经济观的儒家经典支持。梁惠王篇《掘石机》各诗章引了好几次。例如“诗章第49”,本是对希腊哲学家阿波罗尼乌斯(公元172—?)的生平与哲学的阐述,这位哲学家把毕达哥拉斯学派、基督教义与阿拉伯文化相结合,其综合各种文明的胸怀与庞德很有点相似。但在诗展开中途,阿波罗尼乌斯访问罗德斯岛,见到岛上的新富,他突然变成了面对梁惠王的孟子,直引中文:“梁惠以财发无以宝”。
当《掘石机诗章》转入抒情的基调,91章唯一出现的汉字是“旦”:
那些善于保护火的人
        能读到  旦  tan,黎明
黎明带来乐园的希望,给那些善于继承文明传统的人。
1958年庞德从精神病院获释,这是不少美国文化人多年坚持努力的结果。庞德脱离监禁后立即返回意大利。次年1959年,出版了他在精神病院最后几年写成的《王座,诗章第96至109》(Thrones)。
《王座》的主题,庞德自己早就言简意赅地作了说明:“历史记录在记念碑中,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会被摧毁。”
这14章描述了三座庞德认为不会被摧毁的历史纪念碑式文件,即拜占廷东罗马帝国皇帝智者列奥(Leo the wise,566一912)的《艾巴尔克圣训》(Eparhc’s Eidct);康熙的《圣谕》;英国反王权下院领袖爱德华·柯克爵士(Sir Edward Coke,1552—1634)的原则(Institutes)。
康熙《圣谕》6条颁布于1670年(康熙九年),这位道德贤君刚完成军事统一,似乎想用普及儒家伦理的方式向老百姓宣布他才是儒家正统的代表。这16条圣谕用来训导百姓良民,也用来宣布他的治世方式:
孰孝弟,以重人伦;
    和乡党,以息争讼;
    笃宗族,以昭雍睦;
    重农桑,以足衣食;
    尚节俭,以惜财用;
    隆学校,以端士习;
    黜异端,以崇正学;
    讲法律,以儆愚顽;
    明礼让,以厚风俗;
    务本业,以定民志;
    训子弟,以禁非为;
    息诬告,以全善良;
    诚匿逃,以免株连;
    完钱粮,以省催科;
    联保甲,以弥盗贼;
    解仇忿,以重身命。
半世纪后,继其位的雍正,登基第二年(1724年),又重颁《圣谕》,并附上他的讲解,称为“圣谕广训”,而且怕老百姓读不懂他的浅显文言,命陕西盐道王又朴写成白话讲稿,并由各地官府印制以广为散发。
传教士发现康熙圣谕对理解中国人习俗相当重要,因此福勒(F.W.Faller)于1892年根据湖北官书处版本译出王又朴的“直解”,而把康熙与雍正的文字作为附录,以中英对照方式由上海美园长老会传教团印书馆(Amerie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出版。
我们已经知道庞德对中英对照本最感兴趣。这本《圣谕》就成为儒家理想复活的可能样式。诗章第98与第99主要讲康熙圣谕,但一读就知道庞德并没有让自己成为三家村迂夫子,他一下手就抓住了他所需要的道德主题“本业”:“务本业,以定民志”。这样,社会中就没有“非本业”的地位。谁是不务正业者呢?是高利贷者,是银行业。他们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道、佛相当:
何人见过道士白日飞升?
    他们灭绝五伦
    至于佛徒
             他们没有任何智力
    管理帝国,道士也没能力
继续讲康熙圣谕的“诗章第99”,集中到“法”字,这当然是沿用康熙“讲法律,以傲愚顽”而来,但是庞德拆解“法”字,认为此字为水、土和人的二头肌(肱)组成,因此法由自然:
天、人、地写下的法律
              并不在它们的自然颜色之外
庞德当然是在乱拆汉字,但这个字拆得有意思。
诗章第101及102,是庞德第一次注意到非汉族的中国文明,即广西漓江流域的纳西族文明。他的材料来源似为人类学家约瑟夫·罗克(Joseph Rock)所著《中国西南古代纳西族王国》(The Ancient Kingdom of Na-Khi in South-Eastern China)一书。
庞德的思想包容能力,使他很快能把任何他感兴趣的文化材料纳入他自己的思想之中。纳西族宗教似乎源自古西藏,为一种自然神教,而漓江风景,为这两章提供了柔美的背景。
从1960年开始,庞德试图为《诗章》正式作结。本书已说过,从《比萨诗章》起,庞德每次都试图为这部庞杂的史诗作结,每次却似乎找到了一个足够坚实的道德-经济-历史立足点,可以立起大坝,截断《诗章》宏富的诗学和哲理之流。但每次都被他自己冲垮了。
1969年出版的最后一本《诗章》,简单地被称为“草稿”(即110章到117章),显然没有完成。《诗章》在1970年终于合成一本出版时,这一部分就作为全部《诗章》的收结。1972年庞德逝世之后出版的《诗章》合集,又加上了若干“片断”。因此,《诗章》自110之后各章,称作《草稿与片断》(Drafts and Fragments)。
这个结尾,如冲破大坝的洪水,化为无数瀑布和急流,每个支流规模都变小了,但可能此时方才显出诗歌的自在状态。毫不讳言的片断性,与整体追求相对比,足以显示《诗章》先前各部,着力过多的沉重:庞德一直坚持的包揽中西古今的努力,可能是把世界和历史看得太简单或太认真了一些。《草稿与片断》证明不仅片断成诗,而且片断成史。在与意大利《时代》杂志记者谈话时,庞德已承认“我无法用言词企及我自己思想的核心。”说这话时,他已经离开儒家诗学,离开包治人世弊病的“宏大叙事”。片断,即是濒临沉默的史诗。
《诗章》的不结之结,不可避免涉及庞德对自己一生的评价。在奥涩的诗歌语言中,他也作了一个明白无误的悲剧式结论:“我本想写出天堂,结果写出末日启示录”——他一再希望在儒家哲学基础上建立西方文化的复兴,结果看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威胁;他本想写出儒家理想的诗意,结果《诗章》中最令人心悸的是比萨监狱里人努力追求自我毁灭的哀叹。
总是应该有人对世界逃不脱的灾祸负责的。“诗章第111”写道:
落下的是蜘蛛和蝎子
    给点光抵挡落下的毒虫吧!
黑暗的风猛扑向森林
            蜡烛闪闪烁烁
                高低明灭
    光自身Lux enim——
           对杭暴风雨
“毒虫”来自道家所说的“五毒”。“光”在这样的毒虫攻势前,在暴风雨前,明显无力抵挡。
但庞德进一步自省,发现问题并不完全在于外部世界,也在于他的诗主体——他的内省之心。他认识到他没有能做到孔子对其学生的期望。“诗章第111”开头就说:
我,一件事,联来一件事;
           回从一件事看到十件。
这是《论语·公冶长第五》中的话:“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因此,在下一诗章,即“诗章第112”,他又回到中国境内另一个天堂——纳西:
在石榴河边
          在漓江
            清洁的岸上
    松涛中有坚定的声音
          象山脚下有许多水泉
    庙边的池塘,龙王庙
        清洁的语言
            就像玉
                河
返朴归真回向较原始的文明,这是不是庞德对重现儒家政治伦理秩序统治下的盛世之失望?
《诗章》没有说清这问题,庞德自己也没有点明这样的结论。我们只好心存疑问地合上《诗章》。
庞德在精神病院度过12年(1946—1958)。50年代末,伊丽莎白医院接见室已成为新兴起的反学院派诗的圣地。黑山派的恰尔斯·奥尔森(Charles Olson),垮掉派的艾伦·金斯堡(Allen Gisnbegr),以及其它当时还很年轻的诗人们,不断去华盛顿。庞德一生从来没有被当作精神病患者时那样名满全国,而且成为后现代先锋诗坛的教父。有讥评者认为这是一种浅薄的叛逆崇拜,美国政府与庞德过不去,或者说庞德始终与美国政府对立,所以以反文化自居的垮掉派——嘻皮士一代心仪庞德。其实,原因恐怕不在于此:庞德对全世界,尤其是中国文化的热情,是对欧洲中心式文化保守主义的抨击;他的求新不息的异端诗学和创作实践,也为美国诗歌突破新批评——艾略特——学院派的束缚进入后现代的开放式姿态,提供了经典式的前导。
庞德自己却明白他并不适合作青年的导师、精神领袖。年少气盛的金斯堡面见庞德,表达钦佩之余,也当面指出庞德的两大错误:一是反犹,二是反佛。新生代诗人都弃儒而转向禅宗佛教或其它东方“异端”思想,在他们看来,儒家就是一切主流文化的象征。
这一点应当辩明,庞德崇儒,是在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的主要精神支柱基督教。“诗章第99”戏称耶稣(Jesus)为“耶子”(Je Tzu)⑩,他一向尊称孔子为Kung,而把他大不以为然的人称为Lao Tzu(老子),Foe Tzu(佛子),Taoezr(道士)等。庞德对基督教文明的大胆贬抑,弃耶从孔,是庞德自30年代以来一个主要的思想叛逆姿态。
看到《诗章》中的满篇汉字,我们马上会想到庞德的玄学是否浅薄了一些。但仔细读可以发现,庞德除了表示他崇拜中国文化之外,还用汉字来取得一定的诗学和美学效果。
首先,以字代义,用汉字作为儒家思想的表征,这样的做法,并非只是有意吓唬西方读者。查一下《诗章》,我们可以看到,早期诗章中几乎无汉字,甚至“中国史诗章”中也很少有汉字。从《比萨诗章》起的晚期诗章中,汉字才成为不可缺的要素。令西方读者视为天书的汉字,成为凝聚诗意的光辉节点,成为乐园主题的贯穿性象征。
而且,庞德的析字法,拆解汉字,自然是基于费诺罗萨的理论,但在《诗章》这样并不需要严格遵循原文原意的创作中,析字法有时会产生意外的诗意或哲理深义。
检查整部《诗章》,我们可以看到庞德嵌人的无数汉字中用了5次以上汉字有14个:
正,14次,(包括“正名”5次)
    本,10次,(包括“本业”6次)
    新,8次,(包括“日日新”7次)
    旦,8次
    仁,7次
    明,10次
    止,9次
    靈,8次
    人,8次
    端,7次
    顯,6次
    中,7次
    日,7次(即“日日新”)
    周,5次
“一字儒”貌似简单,但庞德对汉字的关注使他紧紧抓住了儒家思想的某些精髓。而且,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看出他对某几个问题特别关心。
一是中庸。“中”与“正名,等字,在《美国史诗章》(“亚当斯诗章”)中再三出现,看来是庞德认为成功的政治家所必须具有的品质。与此相关的是“止”,显然来自《论语·子罕》“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庞德自己说:“在儒家哲学中,没有比'止’更重要的术语,止就是扎营地,位置,立足点,出发地。”在“诗章第79”中,他引了“黄鸟止”,这是朱熹注《大学》时,所引《诗经》“交交黄鸟,止于棘。”
庞德关切的核心是乐园天堂或盛世概念,这分散在一系列字中,即“明”“顯”“旦”和“周”。因此,庞德的乐园不再是犹太-基督教所说的伊甸园,而是儒家道德教化下的盛世乐园。与基督教乐园概念相比,庞德式(不一定是孔子式)的盛世是可以重建于现世的,并非只能在不可企及的远古。这就是为什么他强调以周代商,是乐园重建的范例:“周”出现的次数比尧舜禹为多。而且,他对“顯”字的特殊理解,说明他的乐园概念还常常归结到每个人独自的努力。
第三个关切点,庞德学者一般很少注意,是他对儒家哲学的人本主义式的理解。“人”“仁”等自然是强调人在世界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诗章第82”一再回向孔子的“仁”概念,庞德将此学翻译成拉丁文humaintas,即人性,人本。在另一处,他解“仁”为“人及其全部内容”。“诗章第85”一开头就大书一个“靈”字,接着的诗句是:
我们皇朝的兴起是由于高度的感觉性。
以“感觉性”(sensibility)解“灵”是出人意表的人本主义的解释人之为万物之灵,在于他的本心之仁。例如“诗章第86”回顾欧战之酷烈时,以“恤”字引导全诗。应当说,越到后期,庞德越接近儒家思想中的人本精神。因此在利用康熙《圣谕》这样的道德训诫时,他也一再注意“五端”“五伦”,甚至如上文所说,在“法”中找到人性的基础。
当人的本性成了乐园重建的主要支柱时,庞德开始接近(可能是不自觉地)唯心理学的精神,儒家思想就不再显得严酷可畏,相反,出现了一种融和光大的综合。
总的来说,庞德一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诗学锲而不舍地努力理解并全力推介,是中西文化关系史上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诗章》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也迫使我们不得不正视它的成就。
“诗章第13”即“孔子诗章”最后三行加了引号,但明显不是孔子语录:
杏花
        从东方吹到西方
    我一直努力不让花凋落。
读来像庞德的誓言,虽然这誓言有个内在悖论:杏花吹得那么远,如何不至于“凋落”(falling)。庞德只不过是立志使中国古代文明之花重新开放而已,但这努力必将是很艰苦的,因为这意味着不只保持,而是再创造。在他一生最后之时,他回想到他这努力:
我曾试图写出天堂
    别动
    让风说话
        那就是天堂。
    让众神原谅
        我做过的事
    让那些我爱的人原谅
        我做过的事。
这是《草稿与片断》中的“诗章第120”全文。庞德在风声中找到了天堂,这风从东方吹到西方,吹来了儒家思想的杏花。不管庞德做得成功与否,他的努力勇敢而真诚。
注释:
①《诗章》的注释汇编有好多种,最全的似乎是Carorn F.Tererll的《A Companion to the Cantos of Ezra Pound》,1950。但近年庞德研究的新成果甚多,此书已不够。
②庞德依据的是汉学家M.G.Pauthier的“四书”译本。
③“中国诗章”的主要依据是18世纪法国汉学家De Mialla的十三卷巨著《中国通史》(Histoire Générale de la Chine),因此其中的中国词,包括人名,是法语拼写。
④John J.Nolde,Blossoras from the East:The Chinese Cantos of Ezra Pound,The National Poetry Foundation,1983.
⑤庞德对Angela Jung Palandri的回忆,见后者文“Homage to a Confucian Poet”,《Tamkiang Review》 Vol.V,No.1,April,1974.
⑥这一行可能来自庞德对汉字“顯”的拆解,它认为其中可见蚕吐丝成茧形成光辉而坚韧的核。
⑦Frinena Scatus,中世纪哲学家神学家。
⑧此11章称为“掘石机”,来自庞德“漩涡主义”时代的老友,英国画家兼作家温德姆·刘易斯(Wyndham Lewis)1951年对《诗章》的评论:“他像掘石机一样的动作给人很深印象。”
⑨Emanuel Swedenborg,(1658—1772),瑞典哲学家,神学家。
⑩有的庞德研究者认为Je Tzu意为“激子”,(即煽动者Inciter),似不确。
|原载《中国比较文学》1996年第1期,第42—60页。
(0)

相关推荐

  • 《论语》英译研究 || 强晓:海外《论语》英译文学阐释译本之思想改写

    海外<论语>英译文学阐释译本之思想改写 强晓 作者简介 强晓 强晓,复旦翻译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典籍英译.曾在<翻译季刊><中国翻译> 和<上海翻译> ...

  • 让希望充满诗章

    谁也帮不了我们全部 还得自己抒写美好的乐章 笑使我们心情开朗 愁使我们白发悄长 窗外雪花正深情放歌 滋润着镌刻美妆的渴望 不再郁闷不再烦躁 让希望充满诗章 增强心里的抗压 自我和谐才是良方 写诗抒情情 ...

  • “东方杏花的守护者”

    高博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是一位在20世纪英美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现代派诗人.批评家,同时也是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文学翻译家.他才华横溢,在其漫长的一生中不仅为 ...

  • 书评 | 王吉妮娅 :评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王吉妮娅 书籍简介: 作者:赵毅衡 书名: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3-1 ISBN: 9787305079627 法国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 ...

  • 赵毅衡 | 分层,跨层,回旋跨层:一个广义叙述学问题

    摘 要 文章认为,叙述可以分层,而且必须分层,可以无限分层:在叙述过程中,人物可以跨界,从而形成无限循 环:但是叙述不可能产生自身,也不能讲述自身产生经过,如果出现如此现象,则是怪圈式悖论:在同一种媒 ...

  • ​赵毅衡|告诉我们,艺术不是什么

    1995年我收到邱振中<当代的西绪福斯>,这是一本精美的大画册,我给一位加拿大汉学家John Cayley看,他非常惊奇:"怎么中国书法家可以这样写?"他指着邱振中的一 ...

  • 访谈|赵毅衡老师《攻玉》杂志访谈实录

    赵毅衡老师是文新学院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他不仅有丰富的治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而且为人虚怀若谷,对学生有教无类.<攻玉>杂志有幸邀请到赵毅衡老师做了一次访谈,内容涉及赵毅衡老师个人的学术 ...

  • 赵毅衡 | 符号学第一悖论: 解释意义不在场才需要符号

    符号学第一悖论: 解释意义不在场才需要符号 摘 要: 符号学是意义之学,而意义是意识与事物世界的关联.由此产生一系列的难解之谜: 究竟是先有事 物,然后用符号替代它,还是先有符号,意义是符号的创造物? ...

  • 赵毅衡 | 现代性与本国资源:历史符号学的“评价漩涡”

    现代性与本国资源: 历史符号学的"评价漩涡" 摘要:从历史符号学角度看,韦伯提出的"文化决定经济论"是个元语言评价漩涡."当代新儒家"提出, ...

  • 赵毅衡 | 艺术的拓扑像似性

    摘要 艺术符号文本的主导再现理据是像似性,即艺术文本与对象之间有像似式联系,这是艺术对自然的模仿本质造成的.实际上,艺术的像似性问题极其复杂,其中不可避免地混合了指示性与规约性.艺术的形象与描述对象之 ...

  • 赵毅衡 赵宪章 傅修延:叙事·符号·图像 · 中国民俗学网

      作者:赵毅衡 赵宪章 傅修延 | 2011年5月15日,赵毅衡.赵宪章和傅修延三位教授齐聚江西师范大学,以"叙事.符号.图像"为切入点,采用会讲形式,探讨当下文化景观.无论是在 ...

  • 赵毅衡老师

    <赵毅衡老师----叙述学课程提纲及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毅衡老师----叙述学课程提纲及讲义(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叙述学课程提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