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就在身边 | 技术状元是怎样炼成的
“命令已下,可以上道,大家是否听清......!”随着班长的有序组织,作业人员迅速拿起工机具,开启了一天的忙碌。
4台起道机迅速摇动、相互配合,在老班长乔恒峰的指挥下,正在拨道。乔班长的旁边,一个戴眼镜的年轻职工,正蹲着聚精会神地测量着数据。他就是本溪线路车间本溪站线路工区挂职班长李丙焜。
这是11月1日早晨,李丙焜在本溪站拨道作业现场留下的一幕。整个秋季拨道作业,老班长乔恒峰把他从线路工区“挑”出来,专门负责拨道计算数据。
李丙焜,毕业于南昌工程大学,中共预备党员。参加工作3年多的时间,学生时代的稚嫩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作为工务人代表特征的黝黑和健壮。“踏实能干,肯吃苦,爱钻研”是大家给他的一致评价。
车间采用桥枕护轨铺面组织翻修九水道口。李丙焜现场工作量调查时发现,该道口三分之一位于岔区内,部分原厂铺面板无法安装,需要切孔处理,于是主动请缨,带领班组职工负责切割。计算、划线、切孔、安装,环环相扣,保证了橡胶铺面平整、稳固,并保证了施工“天窗”的按时开通。整整一夜,“抡”大锤“剁”割完工后手臂都举不起来,双手一直“哆嗦”了两天,但他却一声不吭。
“线岔养护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误差精确到毫米,因此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李丙焜说。本溪站二场有一组9号复式交分道岔,尖轨根端轨距总是保持不住,整治后没几天就又恢复原样,虽然不超限,但这样的误差令工长张旭很头疼。李丙焜刚转到本溪线路车间时,接受了根治这组道岔“老毛病”的攻关任务。
李丙焜认真地研究了岔图,并到现场进行了逐一的比对。原来,本溪站场改造时,工程局施工作业,将这组复式交分道岔尖轨跟端直、曲股间隔铁上反,虽然只是微小的差别,但是轨距却相差2mm,经过重新安装,正好“严丝合缝”,一点也不差。因为这件事,无论是干部还是职工,都对李丙焜竖起大拇指,“我们以前是惯性思维,总认为是框架结构问题,没想到是安装问题。大学生,的确了不起!”
李丙焜工作中善于琢磨,对辙叉护轨缓冲区末端易磨损问题从数据分析入手进行了专门研究,发现更换护轨只能暂时解决问题,而真正的问题在于车轮的轴距加轮缘的宽度,即护轨间隔距离不能大于1370mm。经过多次对易磨损护轨间隔距离的调整,目前,本溪站护轨磨损问题明显减少,即节省了材料,又降低了更换护轨的工作量。
本溪站工区负责处理沈丹线上、下行65-67km轨检车病害,由于岔区内很多病害位置与实际位置不符,且隐藏性病害较多,道尺根本无法直观测量出来,造成病害处理质量低。李丙焜根据轨检车图幅进行了综合分析,把每一处病害位置锁定,按分析数据整治,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轨检车平均扣分。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2021年,李丙焜获得了段青工技能大赛、段职业技能竞赛“双状元”。
新的“天窗”又开始了。李丙焜的身影,在本溪站场内忙碌辗转,那是灿烂的青春之火,熠熠生辉!
图文:卢立刚
编辑:白天亮
核稿:张金梅
审核:于泽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