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笔记(一):莫在浮沙筑高台
笔者是在大一暑假接触的单片机,现今已是大三狗了。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用过stm32、学过FPGA,从40腿的控制器件到140多脚的处理器件,从几十行代码到上百上千行代码,也算是一种“步步高升”吧。然而对单片机的态度却是从崇拜到鄙视再到敬重的转换。也深深懂得了什么叫做“莫在浮沙筑高台”。
记得起初,花了150多大洋买的单片机开发板,对单片机的顶列膜拜与对教科书的“万马奔腾”齐头并进。对了,现价竟是78,靠!想当初,自己是多么单纯——哇哦,这样灯就亮了、额滴神,这就是流水灯啊、我勒个去,竟然还能和电脑交流,真让人兴奋。那种感觉就好像刚恋爱那样,虽已存活二十余载仍就“孑然一身”,但觉得应该是这种感觉吧<(^-^)>。当然,让人苦恼的莫过于看不懂的教科书,那都是些什么鬼,一个又一个搞不清的名词,一段有一段不理解的句子,心中奔腾的马必然是草泥马。不过现在我明白了,人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就会忽略当初的幼稚,然而如同《编码的奥妙》这样是个人都能看懂的书,也只有大师级的人才能够完成,显然,他们不是。
记得去年暑假,在偶然的机会接触了stm32F4,个头虽比51小,但却有144条腿(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贴片的)。而且还可以库开发,真是简直了,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心中油然而生对51的鄙夷,那玩意简直是low爆了。随后又用到了FPGA,学会了用它来描述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哎呀,这才是我想要的嘛。对51 的鄙夷之情再次加深。我想我已经脱离低级转向高端,可摆脱菜鸟
身份了吧。而然,这一切的一切只能说明
到了大三,学了数电,开了一个名叫《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技术》的课程,开始接触单片机的内部原理,ALU、ACC、PC、DPRT一系列名词铺面而来,JC、SUBB、INC、DEC一连串指令符迎头痛击,彻底击败了我那脆弱的自信心,只得对自己说一句
棍哥都说了海明威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我岂能落后,我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于是萌生了搞懂单片机的念头,还提出了一个所谓的三步走战略,即用C语言会使单片机,用汇编理解单片机,用verliog掌握单片机。
就我而言,初学时任何一个名词都可能成为一个很大的障碍,对单片机内部结构的了解更简直是噩梦。但是,对单片机的程序控制而言,程序的本质是寄存器之间的数据传递。用C语言我们可以学会用单片机,但对其内部结构不了解就难以掌握真正的掌握单片机。单片机不是凭空造出来的,用C语言,只是学习“单片机编程”。用汇编,才是学习“单片机”的正确姿势,写汇编其实就是帮你理清楚内在原理。当然了,如果只追求会用的话,的确不需要学汇编。然而学校开设单片机一课落脚于原理,在笔者看来懂其原理才能融会贯通,才能游刃于各种控制器件,才能不只是学了80C51单片机。可以说学单片机就是学微机原理,不懂微机原理即便再会写程序,也只是代码的搬运工。
Verilog是可编程逻辑语言,它的魅力就在于描绘出自己想要的逻辑器件,若是用它来造个单片机,虽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但对我们掌握单片机可以说是绝妙之笔。
故此,为了自己不再是菜鸟,为了不做代码的搬运工,写下层层深入单片机的系列笔记。
欢迎观看:单片机笔记(二):初识单片机
近期精彩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