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如何留住读者?增加文章张力,让剧情更加扣人心弦。
上篇文章分析了铺垫、悬念和伏笔的基础概念及其作用。
还结合实例分析了小说作者们时如何巧妙地将将它们运用在小说中让剧情更加有感染力,让情节更加的跌宕起伏。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说,在我们的小说里,可以如何使用这些技巧。
1、背景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
例如《咸鱼人设不能崩》里第一章就交代背景,极尽铺垫男主(受)穿书前这个身体原主的恶毒卑劣。
这也为后文男主(攻)对他不屑和厌恶做铺垫,即使身中剧毒也不愿意与之为伍。
当然这样的铺垫也给读者留了一个悬念,将读者的心提起来。让读者带着好奇心继续往下看。
一个名声如此不堪,下场如此凄惨的原主,穿越过来的主角要如何挽救,一步步攻破男主(攻)的心房呢?
2、衬托铺垫:即用次要情节正面衬托主要情节。
如刘鹗的《明湖居听书》主要表现白妞出神入化的说书艺术,但文章先写琴师的弹奏和黑妞的演唱。
俩人的精彩演出更衬托出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为主角白妞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
这种手法在网文中用的也不少,先写反派如何勇猛如何无敌,再写其狼狈的败在主角之手。
读者自然就知道主角有多厉害了。
3、反差式铺垫:即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相反。
例如《二哈和他的白猫师尊》前文多次描写师昧的美丽善良,男主对他情根深种。
后面画风急转,原来柔弱的白莲花,一向尊师重道的师昧才是一切恶果的幕后推手。
这样,前面的铺垫与后面的情节构成巨大的反差,情节跌宕,意味深长,直击人心,效果强烈。
小说中可以设置伏笔的几个点。
1、细节描写暗藏伏笔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第二、三自然段写到。
“闪”到李小二店中的两人,大把给钱,大碗要酒喝。
“只见那人说道:‘我自有伴当烫酒。不叫你休来。我等自要说话。’”
“只听差拨说道:‘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
小说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
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
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2、人物语言描写暗藏伏笔
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最出乎读者意料的莫过于结尾佛来思节夫人道出项链是假的这一情节了。
惊叹之余稍加回味就不难发现,在此之前作者借助人物语言做了两次暗示。
第一次是佛来思节夫人对玛蒂尔德提出借项链要求时的回答“当然可以”。
“可以”而且“当然”,项链自然不是贵重物了。
第二次是找项链时珠宝店老板说:“太太,这挂项链不是我卖出去的,我只卖出这个盒子。”
这就等于告诉读者,青缎盒子里盛的是一挂另外配的假项链。
两次暗示,含而微露,蓄而后发,是情节高潮不可或缺的伏笔。
在网文小说中这样隐晦的伏笔一般较少,但用好了效果显著。
3、环境描写暗藏伏笔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景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
林冲含冤受辱,被发配沧州,高俅等还想将他置之死地而后快。
为了实施“火烧”的阴谋,林冲由天王堂被调往草料场。
随着情节的展开,作者一路点染,从“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到“那雪正下得紧”再到“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
真实地传达出了特定情景下自然景色的精神意境,激起了读者对风雪寒冷之中,社会逼迫之下的主角遭遇的感同身受。
而尤其令人赞赏的是文中的风雪描写如草蛇地线织入情节之中,成了人物行动的契机。
正是由于风狂雪大,林冲才有向火取暖后的打酒之行。
正是由于雪越下越大,屋塌火灭,林冲才能死里逃生,并于山神庙得悉陆谦等的阴谋,直至手刃仇敌,逼上梁山,完成了由隐忍苟活到造反求生的性格转变。
4、人物交代暗藏伏笔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开篇交代李甲与杜十娘是在“与同乡柳遇春监生同游教坊司院内”相遇的。
在介绍李甲与杜十娘时,十分自然地顺便提及柳遇春。看似闲散之笔,实际上却颇具匠心。
只有在这里“先露一个消息”,到后面情节发展上需要柳遇春这个人物时才不会显得突然,使故事发展得合情合理。
小说后文写到李甲为赎杜十娘四处筹金却“并无铢两”时,正是柳遇春在关键时刻援助他们渡过了难关。
这便是对前文伏笔的照应。因有伏笔,而使照应显得顺理成章、符合逻辑。
5、动作描写暗藏伏笔
《项链》中玛蒂尔德丢项链虽是偶然性事件,但蕴含着必然因素。
她在舞会上 “狂热”、“兴奋”、“沉迷”,“陶醉”地翩翩起舞。
以及后来丈夫给她披衣服,“她急忙闪开”并“飞快地奔下了楼梯”,“浑身哆嗦”着在河边找马车。
在这种陶醉、慌乱之中,为她弄丢项链埋下了伏笔。
那些身边总是跟着女佣或随从的太太、老爷们,大小事情不用自己动手,也不用自己操心,一切行动自然是从从容容,怎么会丢失戴在脖子上的项链?
6、物件的出现暗藏伏笔
很多,就不举例了。相信大家看过一些小说都会对这个伏笔有所发现。
7、肖像描写暗藏伏笔
《婴宁》这篇小说里,作者着力刻画的是婴宁的外貌及其嗜花爱笑的特征。
在婴宁出场的一刹那,作者用了寥寥数字刻画出婴宁的风华绝代:“拈一枝梅花,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恰恰是这数十字,作者已经为以后描写婴宁的嗜花爱笑的性格埋下伏笔。
足见作者之用心良苦。
设置悬念的具体方法常见有如下几种:
①以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为悬念。
如《渡船》开篇写:“年轻的妈妈坐在船舷上,愁眉不展,眼睛里还噙着泪水,船一摇晃,泪珠便直滚下来。
在她的怀里,孩子沉沉地睡着。
孩子全身都裹在被子里,看不出什么样子,尽管这样,妈妈还是把他贴在胸口,生怕被江风吹着,被水花溅着。”
这是怎么回事呢?文章自然引起了读者的注意。
②以人物某一时刻的言行心理描写为悬念。
如《三人行》开头便写:“‘一定要走到那棵小树跟前再休息!’指导员王吉文望着前面四五百米处一棵小树,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在王吉文看来,它似乎比实际距离要远一些。”
王吉文为什么“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
为什么望着只有四五百米,走起来却“似乎比实际距离要远一些”呢?
这些心理描写既紧紧地抓住读者,也自然展开了情节,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③以环境描写为悬念。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落笔就交代:“天冷极了,下着雪,
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这个小女孩是干什么的?天冷又下着雪,她为什么还光头赤脚?天快黑了,又是大年夜,她为什么不赶快回家?她的命运、结尾如何?
文章一开头,就把人物放在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于是便紧紧地扣住了读者的心弦,引起读者急切想知道事情底细的心理。
④以记叙场面或一段情节为悬念。
如《草船借箭》一文中记叙了这样一个场面:周瑜施毒计,要诸葛亮10天造好10万枝箭;诸葛亮说只用3天,还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不知对方是在陷害自己吗?只用3天能造好10万枝箭吗?诸葛亮又是怎样造箭的?
这自然引起读者浓烈的兴趣。
⑤以贯穿全文的一个事物为悬念。
如《小木船》这篇习作,开头就写:“每当我看见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我就想起陈明来。”
这只小木船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我”要把它藏在抽屉里?为什么看见它就想起陈明来?
全文以这只小木船为线索、悬念,层层展开,引人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