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评新世纪诗典晏非《九只黑鸟》
八只动
一只不动
毫无疑问
不动的那一只
获得我更多
关注
但也只是
夸张地
在空中
作了个
捉的
姿势
2021.8.29
《新世纪诗典》主持人伊沙推荐语:
晏非《九只黑鸟》:如果只有鸟没有人,就是古典纯诗,有了人一一有了人的内视与自省,就是现代主义了。并且本诗发现的结果:有料、诗意、很妙,在十一月上半月推荐诗中可居亚军。
诗人况禹点评晏非《九只黑鸟》
况禹点评《新诗典》晏非《九只黑鸟》:于诗而言,简洁绝大数时候都是强于唠叨的,即便是写日常所见。尽可能多地把想象空间留给读者,对于本土现代诗,尤其需要如此。
诗人黎雪梅点评晏非《九只黑鸟》
本诗写得很节制,就像钻天的白杨没有多余的枝丫,又像传统的水墨画那样浓淡相宜;就连这九只黑鸟具体是什么鸟都没有去费笔墨加以介绍。不过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里有“鸟”还有“我”,在这相对狭小的时空里,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平等地注视,没有居高临下,也没有杀戮和伤害。“我”对“鸟”的关注更多地放在了“不动的那一只”上,即便如此也没有去真的惊扰它,只是试探性地“在空中/做了个/捉的/姿势”,姿势虽有些夸张,却没有任何恶意。在令人莞尔一笑的同时,心生阵阵暖意。
诗人马金山点评晏非《九只黑鸟》的十一条:
1、诗,就是一门表达的艺术;
2、诗人的诗歌,应该是诗人的话,诗人心里面的话,诗人心里面想说的话;
3、晏非,男,1975年5月生于山西保德。2018年8月,开始口语诗写作。自编诗集《喷子》《刀片》。出版《诗赋撷萃——历代咏忻诗文选》等。2021年10月,创设《九原诗刊》,并发起“元好问诗歌奖”。忻州文化研究院(五台山研究院)副院长。现居忻州;
4、本诗是一幅画面,在作者徐徐展开的纹路里,清晰简洁地呈现出生活的日常,既有净澈的一面,还有浑浊的部分,动与静,思与想同步更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思考空间;
5、诗一开头,由具体的数字,显示出一幅画面的效果,紧接着是对心理状态的刻画,到一个动作,一个情景,完成了诗与诗意,构成了某种“丰富”;
6、诗中是对一个细节的观察,而在这个过程中,突出性的写出了人的内心,这是一种认识,更是一种态度;
7、对生命的关怀,或者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人世的微妙洞察,诗里给出了很巧的感觉与裸露;
8、诗的标题,直接用了“九只黑鸟”,这是数字的存在,是一种场景化的直击,甚至还是存留于内心的一个画面,能够构成这么多种可能,已经足矣;
9、有一点,需要提出来,因为在很多时候,都被大家忽略掉了,那就是字在诗里的精准性,比如最后的“作”字,是否“做”字,在用法上更加精准一些呢;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简约的诗,简中有物是核,约中有事为本”;
11、生命之诗,画面之诗,态度之诗。
诗人黄开兵点评晏非《九只黑鸟》
中国画,特别是写意画,讲究笔笔生发,从一个墨点开始,衍生线、面……此诗与画理暗合。一动一静,意境自出。
诗人黄平子点评晏非《九只黑鸟》
“八只动/一只不动”,这是九只黑鸟。“毫无疑问/不动的那一只/获得我更多/关注”,这是“物以稀为贵”,和动不动关系不大。如果反过来,“我”也许就会更多地关注那只动的了。“但也只是/夸张地/在空中/作了个/捉的/姿势”,这就是“我”的所谓的“关注”。既然是“姿势”!当然不是真捉。“我”也肯定捉不到,如果捉得到,姿势肯定不会“夸张”。“我”那么夸张,是为了吓一下那只不动的黑鸟吗?是不是因为李荼来了,这几天的诗都怪怪的?2021年11月3日20点46分。
诗人张小云点评晏非《九只黑鸟》
读这首诗我被调动了两个有意思的信息一个是注意:没动的那只鸟儿反而被“我”格外关注了这是一种有条件的缘起现象另一个是这鸟动与不动捉得捉不得,是由“我”决定的尽管他只是个“姿势”晏非写的是“鸟”呈现的是有能力规定世界的心2021.11.1
诗人晏非自评晏非《九只黑鸟》
两年前,在截句式的《刀片集》中,我写过此诗的一个片断,“九只黑鸟/八只动/一只不动/毫无疑问/不动的那一只/获得我更多/关注”,当时就结束了。今年计划首次参加新诗典中秋云诗会,要求只报一首,自己选了几首,仍不满意,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强手如林中PK,哪有那么简单!坐在客厅,又看到背景墙壁纸上那九只黑鸟,我一下子想起了写过的片断,我希望自己不要到此为止,不要浅尝辄止,继续往前推进下去,推到连自己也有些陌生,就推进成了今天这首原题《背景》的订货诗。伊沙老师神人也,他的点评直击我心,令我无比惊叹,也令我浑身冒汗!我多多少少意识到,克服内心的惰性和语言行进中的软弱,使得这首诗脱离了那张壁纸,走向了更广大也更严峻的时空。没有新诗典,我这个诗人就不存在。因此新诗典之于我,犹如再造。这样的话,我今天写出来,但不是今天才想表达的,而是与新诗典相识后就有的感受。须知,从2018年12月13日我首次以《喷子》入典,到今天2021年11月1日第二次入典,中间间隔有1054 天,这一千多天的教训是,虽然一直在写,但没有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入典后并未真正克服自身写作的毛病。这一千多天不变的是,伊沙老师和新诗典始终是我内心诗歌的灯塔,从未改变,也从未动摇,也正因此,自己艰难地走到现在,但仍然内心敞亮:做好的诗人当然好,实在不行,做一个好的人,做一个好的读诗的人也不错啊。虽然此刻,我对自己的口语诗之路但仍报有深深的怀疑,但我也知晓,这是热爱中的怀疑,清醒中的怀疑,希望克服自身弱点的怀疑,希望打破自己产生的怀疑,相信这样的怀疑能够使自己离真正的口语诗更近些。感谢两个字太浅,但此刻能表达的似乎只有感谢,感谢伊沙老师和新诗典!
《新诗典》小档案:晏非,男,1975年5月生,山西保德人,新诗典口语诗人。诗人伊沙的坚定拥趸者,我曾有诗:“在伊沙身上/看到了一个/健康中国人/不止是诗人/该有的样子/”。2018年8月起,矢志创作口语诗,诗作入选《新世纪诗典》《2019年中国口语诗年鉴》等权威选本,自编诗集《喷子》《刀片》。出版有《诗赋撷萃——历代咏忻诗文选》《保德史料补遗》,另整理完成《保德史料补遗续编》。2021年9月,与诗人马非、君儿、左右发起编选一本以诗人伊沙为创作题材的口语诗选,并开始跟读新诗典每日荐诗。10月,创设《九原诗刊》并任主编(同名公号半月刊,年度纸质精选),发起设立一年一度的“元好问诗歌奖”。现居忻州,忻州文化研究院(五台山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