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

140.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味咸寒)

右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钱匕眼,汤用五合。

白散方

桔梗三分(味辛苦,微温) 芭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平温) 贝母三分(味辛苦平)

右件三味为末,内芭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者,若水以潠之、洗之,益令热却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刘渡舟

这段主要是说水结于表,结胸是热与水结于里。本来发热,用汗解就可以,结果用冷水浇,结果发热更严重了。三焦膀胱的水都行于体表,所谓的雾露之灌。现在热闭寒凝,体表的水液不能散开,就表现为起疹子,想喝水又不乐意喝水,但是比起五苓散证小便不利、消渴,又是轻症。这里提出是服用文蛤散。

但是文蛤散有两种意见,柯韵伯认为是文蛤汤。我认为这个可以商榷,因为从文笔看,是一证两方。文蛤主要可以治疗咳喘上逆,也可以利小便,行水气。用了文蛤散,可以先行水,如果出现口渴、小便不利,那就再用五苓散解决,一证两方,有轻有重。

寒实结胸,就是水寒气冷凝结的痰饮,在心下让心阳受阻,出现疼痛痞硬。它和热实结胸不一样,没有烦渴,发烧,脉沉紧有力差不多,所以不能用大陷胸汤,只能用三物白散,分量要把握好,强壮的人可以吃三分左右,弱人只能吃一半。吃药以后不下利,要和热粥;下利不止,就要和凉粥。

三物白散治疗寒实结胸,结胸到这里就讲完了。寒实结胸有个问题,就是如果大便下利,不能用三物白散,寒实结胸证也是实,脉紧,大便要有些不通才能用。

胡希恕

病在阳,也是病在表,当以汗解,结果用冷水喷脸,或者用水浇身上,结果全身表热被冷水所激,汗不得出。前面说的大青龙汤就是不汗出而烦躁,这里类似,起了小疹子。热不得向外,意欲饮水,但是热不在肠胃里,里面无热,所以不渴,所以用了文蛤汤,文蛤散是错误的。

把大青龙汤的桂枝去掉,加上文蛤,麻黄去三两,就是文蛤汤。这里证类似大青龙汤,不的汗出而解热,人更烦无汗,所以用麻黄加石膏的,不用大青龙汤原方,是因为表证没有大青龙汤厉害。

服用文蛤汤后,表解了,但是还是想喝水,这就可能有停饮了,详细观察,如果小便不利可以用五苓散。文蛤散主要是解渴的,文蛤汤是发汗药,解热发汗。但是有人试验过,文蛤不治消渴,所以说可能是五倍子,但是牡蛎可以治渴,文蛤也可以治渴。

白散,用桔梗和贝母排痰,寒痰凝聚,所以加上巴豆。古人不论温热还是寒实,都用巴豆,不用大黄。服用后,如果不下利,就喝热粥;如果下利不止,就喝凉粥。

刘志杰

病在阳是在表的意思,见到了发烧,就用冷水浇身,热发不出去了,反而有了烦得症状,结果起了疹子或者打冷战。热的厉害,还要喝水,但是一问,还不渴,这是内有水饮,外有热邪,水饮不能化津液。这里应该用文蛤汤,类似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可以解表,也可以去里热,还可以利水饮,加上文蛤是解决热伤而渴,这个方子治疗肺炎也很好。这是一个太阳病带有阳明症状的的病症。

如果服用文蛤汤,表证没有,还要喝水,喝了也不舒服,就要用五苓散,这时应该会有小便不利的现象。另外五苓散在有热的情况下不要轻易用,起码要见到舌质淡胖才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