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手谈赏石。
把石头带入生活禅
王乙亮,台湾资深赏石家,擅长布局。
布局的道理如同古代的“堪舆学”,通过物件间的生克制化,能让普通的石头也体现出完美的和谐。
石头都有气脉流向,有流向就有弱点,需要用配件(盆栽、字画等)辅助,替它从外部找到呼应。我建议初学者大胆尝试,吊个字画,配个摆设,不断寻找恰到好处的平衡点。
这个调整的过程,其实是调你自己的性。就像有一种赏石法:一边喝茶,一边往石上喷水。茶从第一泡喝到第三泡,石上的水迹也由山脚、兀峰慢慢干涸,整个过程如欣赏春夏秋冬的四季变换,又如由晨入昏的时空流转。最终石上水雾雨过天晴,主客双方情浓茶淡,非常空灵高妙。
玩石头,就是要把石头带入“生活禅”:寻找石头每一个角度不顺中的“顺”,用布局点亮它本身的灵性。这种简单朴素但又宛转自如的感觉,能让你喜欢很久。
上图从空中引出来的一根枝桠,将观众的视线引向石上的雄鹰,也为雄鹰振翅欲飞提供了合理想象空间。布局者仅用一枝,就实现了如此生动的立体场景营造,堪称神来之笔。
王乙亮的布局讲究“以自然调自然”,用大海中自然赋形的水洗木作配件。木头的扭曲与石头本身的线条恰好构成呼应关系,使人越看越有味道。
抽象 ≠ 四不像
陈荣昌——台湾抽象石收藏领军人物。
抽象 ≠ 四不像。
抽象和形象是相对的概念。形象是一种定点思维,譬如像鸡就是像鸡,看10次还是一只鸡。但抽象石能够刺激思维无限延伸下去。
需要注意的是,抽象≠四不像。首先它要确实有内涵,其次要给你的联想一个强烈的方向指示。所以玩抽象石反而比一般玩景观石、形象石的时候更加讲究石头的条件,对赏玩者的美学功底、领悟力的要求也更高。
禅机-来宾纹石
丹青难写是精神
抽象石,离开了物象的具体形态,但又保留了物象的精神特质。所以人们要研究的是,石头是怎样表现精神特质?
抽象石的基础是点、线、面。以“线”来说,线条流畅,观赏的心态就流畅;线条停顿或枯涩,你的心情也会突然转折。所以说,形象会不自觉地影响到人的心理层面,而石友要做的就是破译、解构这个过程。
清梦-彩陶石
以前我买过一个福禄石。那块石头四四方方的,中间略微凸起。我说就像用手挤压一个馅料满满的三明治的感觉。前辈们非常奇怪,说陈荣昌怎么会看个三明治。我说其实不是三明治。
就比如一个圆形,如果你非常圆,其实是非常死。你要有一点微微的下垂感,如一滴摇摇欲坠的水珠一般。水珠由于受到表面的张力与地心引力的双重作用,看起来是静止的,实际上却有两种力在较量。在运动中保持平衡,平衡中又有运动,要的就是那种感觉。
这块石头也一样,不是看“三明治”,而是看那种丰满的、柔性的、顶起来的力道,那种特殊的力道就是石头的精神。如果要找生活中的浅显例子,可能就像挤压一个三明治的感觉。
冰山-缠丝玛瑙
用艺术的形式表达石头
林仁光——医生,赏石家,台湾观赏石先锋艺术家代表。
我不反对传统的赏石法。而是想,能否创造新形式对雅石进行演绎?这次在展览的时候,有很多人在看这个作品(《维纳斯》)。如果没有这个画框,你可能看到的就是某一个平面。用这样一个透视手法为你的视觉作导向,随着步移景换,石头在不同的框架中便有了不同的空间、轮廓、投影,这些集体印象会综合形成一个血肉更为饱满的女性形象。
维纳斯
《弦外之舞》这组作品,表现的是林怀民的舞蹈的那种刚柔并蓄、力美交融。在慢速度甚至是静止的舞姿中,展现生命的力量。它那极具动感的形态已经开始了生命,它会有发展,它会向你表达,这就是石头的语言。语言最美妙的部分不是主语、宾语,是修饰语。修饰语就是精神!不是说只有像孔子、关公、菩萨的才是好石头。哪怕它表现的是个乞丐,是个拾荒者,只要有精神就是对的。
弦外之舞
你问我是如何想到这一些的?一个事物的产生,是有很多的连接点的(connection)。我会比较强调合纵连横,涉猎不同艺术,反复酝酿直至最终的灵光一现。
通常我们评价艺术作品的感染力有三个层次:是停留在直观印象(视觉、听觉等),还是影响了你的心情,还是触发了灵魂深处长久的感动?感染力越强,后续效应越深入。以《柏拉图之恸》那组作品而言,布景是为了使思维更聚焦,延续感染力的层次。就像非洲艺术带给人的那样,让你聚焦在他的那种“恸”上。是“恸”,不是“疼”。心的感动,是会掉眼泪的。
柏拉图之恸
小品布局有讲究
廖建雄——台湾资深赏石家,玩小品见长。
两岸布小品的通病是企图心太强。比如《农家乐》就要小猫、小鸭、小桥、小树……什么都想讲全,最后视线杂乱,就像照相“失焦”一样。我建议小品组件不要超过3个单元,故事点要清晰,重点突出,其他配件点到为止。
传统玩法强调左右景、前后景。有人就会误会,前面看一看,后面看一看。但实际上前后景强调的是景深,左右景强调的是山线两边的走势。固定的范式原本没有问题,但不理解就容易死在句下。
你要明白规矩也是借鉴自然、生活中的道理,那你就能从传统规矩中觅得创意,从现代创新中悟出章法。
正如我们布局时,高几一定是盆高的2.5~4倍以上才舒服,不然就产生了重复感。如果盆子是圆的,下面就适合用方形的基座。
到有一天你把这些美学原理领悟得很纯熟,就会信手拈来,自然达到一种秀、雅、美、谐的境界。
雕云镂月
题名:【雕云镂月】。居间之主石状似梵音宝塔;塔右之石,宛如流云追月;塔左“远山逶迤”,峰首隐有青岚浮动。这组小品虽未沿用传统组合形式,但自然流露出空灵高妙之美,是“由传统规矩中觅得创意,从现代创新中悟出章法”的完美实践。
案头山水
林同滨——台湾知名赏石收藏家。
案头山水——咫尺有万里之势,是对自然景观的极精炼、极真实的浓缩。我们不需要自吹自擂,一切都“让石头来说话”。每一块石头让人看了以后,在心里留下生动的领悟。
“为什么这个画面一看就知道是老森林,不是庭院里的树?因为庭院里的树虽然漂亮但是没有力气,缺乏沧桑感。
那么,什么是沧桑感?沧桑感就是岁月的张力!
这棵树历经了上百年风雨,可能曾被雷劈,又重新长出来,为了求生存,不得不把根深深地扎进大地里吸取力量。虽然石头很小,但精神感扑面而来。”
“什么是神韵?神韵——绝对要以当时的人、事、物为基准来衡量。
你看这只鸟,它的食物是鱼,鱼在海里。
所以海鸟飞的时候,头一定往下低。
所以你必须以它们的生长环境为基准,才能抓住物象的神韵。
这样的玩法才是‘真’,才有‘说服力’。”
“一直抄古人的东西可以不可以?当然可以了,这是传习。但你必须递补新的、时代性的东西。
你看这块石头,好像蛇信,有种生命力的呼唤。有生命力就是说画面有动感。但这块石头在动势中又有强大的安静的力量,这个境界叫‘定’,已经达到禅味了。
人物、植物、动物,它们的生命都是交织在时空里。一般人玩石头,看见的只是相,没有看见背后的生命、气度、时空。如果你能于形象定格的一瞬间,看到它背后的时空——也就是生命的轨迹,我们的窍就打开了,这就是禅悟。”
拼-长江石
台湾石界的转向
吴谦舜——台湾赏石界元老级人物,见证了台湾石界22年来的风风雨雨。
日本理论边缘化
以前,日本传统赏石理论对于台湾石界影响很大。但近年来日本经济不景气,导致赏石风气式微。特别是老一辈石友离世后,家里没人继承,往往会把石头拿出来拍卖。这种拍卖非常凄惨,连许多名石也被廉价抛售。这一切,导致日本的理论在台湾慢慢“边缘化”。
石商审美出现转向
我们都说石头要看“形-质-色-纹-韵”。台湾原来受日本影响,“形”永远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大陆市场上,石头只要质、色好,价格就直接上来了。
以前台湾是主要市场,所以石商服从的是台湾的赏石理论;现在石头主要回销大陆,审美也改以大陆为主。台湾石商的审美转向非常明显。
台中抽象石崛起
台湾年轻人与老一辈接受的教育不一样。他们把西方雕塑的美学原理纳入赏石,形成了新的赏玩路数。其中尤以台湾中部地区最为鼎盛,实践、理论的进展非常快,是备受瞩目的新亮点。
玉岛春晨-大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