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博物馆中看地域文化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易舜
刘文西画作《沟里人》,丰收的庄稼人背着重物,心里满是欢喜。 (图片来源于国家博物馆官网)
近来,艺术史上的大师纷纷做客北京的博物馆,马克·夏加尔的画作在中国转了一圈后,终于来到了北京,目前“遇见夏加尔:爱与色彩”在遇见博物馆的北京线下展馆展出。夏加尔1887年出生在俄国的一个犹太家庭,一生漂泊不定,但他的画作中总是充满了童真、浪漫。在他的笔下,能看到非常典型的俄国的冬天,大雪覆盖了五颜六色的房子的屋顶,天空中有鹿拉着雪橇,这幅绘制于1929年的《俄罗斯村庄》是本次展览中颇受关注的画作之一。
夏加尔是现代艺术史上的另类,很难将他归属于某个画派中,他自成一派,他的个人经历对于他的创作至关重要,正如展览标题所揭示的,夏加尔一生受到爱情的滋养,一些意象反复出现在他的画作中,如花。在夏加尔看来,生命的终点是一束花。花在夏加尔的画作中经常担当主角,除了花之外,画面一无所有,他大胆而精准地使用各种色彩画花,显示了其对色彩的高超理解。
国家博物馆正在展出“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用三个展厅的规模呈现刘文西的艺术之路。刘文西本是浙江人,二十五岁来到西安美术学院工作,自此之后,他一辈子扎根黄土地。刘文西的成名之作是1960年绘制的《毛主席与牧羊人》,刘文西画了很多描绘毛泽东形象的作品,但其实他一辈子都没见过毛泽东,他的创作奥秘就在于采风,而且是频繁的采风,年复一年的采风,他说自己徒步走遍了毛泽东转战陕北期间去过的所有地方,这其间他吃了不少苦。
采风让他对陕北有了别人难以比拟的感情和理解,而这都表现在他的画作中。2005年起,已过古稀之年的刘文西开始创作长卷《黄土地的主人》。这幅长卷超过百米,分为十三个部分,本次展览完整展出全卷。站在这幅长卷前,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疾病在身的老画家完成的作品,但事实就是如此。《黄土地的主人》的主角都是普通人,是绥德的汉子、米脂的婆姨,是坐在包谷堆上喝粥的娃娃,是打腰鼓的壮实的年轻人。
2019年,刘文西绘制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幅画《中国声音,人民同心——陕北过大年》,观众可以在本次展览中看到这幅画。该画参选了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大家都劝刘文西放弃参展,但他执意参加,刘文西说:“参加美展不在意是否入选,不在意是否获奖,主要是向人民做一次汇报,我还在画画,我还在创作……”
为人民创作,这是刘文西坚持的创作理念,他曾写道:“作品是画家的生命,精品是生命中的生命。画家靠画来说话,画是献给人民的也是献给历史的,作品的优劣只有人民和历史才能给其定位,因为人民和历史总是最公正的。画家应该是最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人,应该是最有思想的人,应该是最勤劳、最勇敢、最吃苦的人。画家要一辈子把心思放在画上,放在人民身上。”
同期,国家博物馆推出了“长城内外皆故乡——内蒙古文物菁华展”,通过240多件精品文物讲述内蒙古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展览以长城为焦点,长城的修建并没有阻止长城内外两个区域的交流,实际上长城内外两个区域在历史上有频繁热络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长城沿线不断交流、融合,共同塑造了内蒙古地区的文化面貌。
近年来,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北京的博物馆推出了多个地域文化的展览,如前年首都博物馆推出了浙江历史文化展,国家博物馆推出了新疆文物精品展。这些展览汇聚了各地包括省级博物馆在内的多个博物馆的文物精品,一展通览地域文化精华,受到观众的追捧与喜爱。目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正在展出“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以三个展厅的规模介绍山西地下文物,曾有一种说法认为“地上文物看山西”,这固然不错,但这样容易使人忽视山西的地下文物,实际上山西的地下文物也精彩绝伦。在本次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仰韶时代的陶器、龙山时代的玉器、商周时代的青铜器,还有近来备受关注的北朝壁画,站在壁画的复制品面前,观众不妨感受一下何谓“线条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