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地域文化对鲁迅的薰陶

贤士才俊的出现,既有其地域原因,作为一代文豪,鲁迅自然也不例外。

鲁迅是中华民族的儿子,但他首先由稽山镜水所孕育,无论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都可以而且也应该作这样理解。在鲁迅之成为鲁迅的过程中,接受过绍兴地域文化的薰陶,吸收过绍兴历代先贤的精神营养。他与绍兴历代先贤之间,有一种割不断的精神联系。鲁迅接触绍兴历代先贤的途径,除了青少年时期生活的环境——几乎是“十步之内,必有先贤遗迹”,几乎随时都能听到关于乡贤的事迹与传说并感受到他们的精神与魂魄——除了上世纪初与清末秋瑾等先烈曾有过直接的交往,便是他幼时起就开始阅读的书籍,尤其是越先正的著述。

鲁迅早年汇集的《旧绍兴八县乡人著作目录》中,就有陆游及其祖父陆佃的著述,包括陆游的《入蜀记》、《南唐书》、《老学庵笔记》以及陆佃的《埤雅》、《陶山集》等八种,若从鲁迅祖父“示樟寿诸孙”的字条看,鲁迅幼时就开始诵读“志高词壮,且多越事”的陆游诗作。鲁迅晚年在答日本友人增田涉的信中,说到他的历史小说《铸剑》的出处,“因为是取材于幼时读过的书,我想也许是在《吴越春秋》或《越绝书》里面”[1] ,可见早在“幼时”,他就读过这两部出于会稽先贤之手,记述吴越两国历史地理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尤其是越王勾践生聚教训,最后兴越灭吴称霸中原的经过的著述。鲁迅在《会稽郡故书杂集》序言中说他“幼时”“尝见武威张澍所辑书,于凉土文献,撰集甚众。笃恭乡里,尚此之谓。而会稽故籍,零落至今,未闻后贤为之纲纪。乃剏就所见书传,刺取遗篇,絫为一袠”[2] ,可见他在1902年去日本留学即“中经游涉”之前,就已注意并收集此类郡书,即关于会稽“人物山川”的故书杂籍。

以上所说,都在“幼时”,至少是在鲁迅留学日本之前。在此“十年已后,归于会稽”,他即开始着手辑录整理会稽郡故书杂集。

1911年1月2日,鲁迅在致许寿裳的信中说:“近读史数册,见会稽往往出奇士,今何不然,甚可悼叹!”此处所谓“读史数册”,既能使鲁迅“见会稽往往出奇士”,很可能就在会稽郡的郡书之列而并非一般的史书,当视为鲁迅辑录与整理会稽郡书之始。从1912年到临时政府的教育部供职起,这项工作已有条不紊地进行;到1915年1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包括李慈铭为“越中先贤祠”所撰长联中隐含的谢承《会稽先贤传》、虞预《会稽典录》、钟离岫《会稽后贤传记》、贺氏《会稽先贤像赞》,以及朱育《会稽土地记》、贺循《会稽记》、孔灵符《会稽记》、夏侯曾先《会稽地志》等八类郡书,并以周作人之名印行。

几乎与此同时进行的是谢承《后汉书》,谢沈《后汉书》,虞预《晋书》,虞喜《志林》以及《魏子》、《任子》、《范子计然》与《嵇康集》等古籍的辑录与整理。历时最长用功最深费力最多的是《嵇康集》,这个在1913年初步完成的四万余字的鲁迅辑录本,经过1915年、1921年、1924年直到1931年四次校勘。在鲁迅眼中,《嵇康集》也是会稽乡贤的著述,或曰乡邦文献。

在整理和辑录乡邦文献的过程中,鲁迅参阅了《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嘉泰会稽志》、《宝庆会稽志》等大量史书,《艺文类聚》、《事类赋》、《北堂书钞》、《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初学记》、《环宇记》、《白氏六帖》等大量类书以及《世说新语》等笔记、杂书以至野史。对于此类书籍,鲁迅并非都只是一般的查阅,有的还下过很深的工夫。

此外,通过鲁迅的作品,也不难发现他与其他越先正的著述,例如张岱《陶庵梦忆》和《琅嬛文集》、章学诚的《乙卯丙辰札记》和《实斋文钞》,赵之谦的《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的不同程度接触。

所有这些,都是鲁迅熟悉和了解绍兴历代先贤的重要途径。

                               此系《鲁迅根脉》上卷序言之三


[1] 《鲁迅全集》第13卷P659,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 《鲁迅全集》第10卷P32,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0)

相关推荐

  • 不能远游怎么办?爬一趟绍兴会稽山香炉峰吧

    不能远游怎么办?爬一趟绍兴会稽山香炉峰吧

  • 六朝地记:地理与文学的结合

    王琳,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济南250014 来源:<文史哲>(济南)2012第1期 内容提要:地记著述在六朝达到空前兴盛状态,作为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而引起当时人们的关注.南朝时期私 ...

  • 马燕鑫:魏晋六朝地记与文学书写丨【学术研究】

    魏晋六朝地记与文学书写 文/马燕鑫 地记产生于东汉,魏晋以来出于门阀制度的需要而大量涌现,其内容兼有人物传记与地理风俗两大部分.关于地记的文学性特征,现代学者有着较多的研究.如地志具有山水化与文学化的 ...

  • 宋本《汉官仪》鉴赏

    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汉官仪>,书末镌刻"绍兴九年(1139年)三月临安府雕印"题记一行,故著录为"宋绍兴九年临安府刻本".其行款版式为10行17字, ...

  • 那开不了口怀念的故乡,周作人用了南方的水来赞它。

    给眼睛一点闲暇, 用耳朵感受小约的茶趣. 鲁迅和兄弟周作人的故乡,在绍兴. 绍兴产茶亦产酒,其中绍兴的黄酒最为出名.虽说绍兴茶的名气大不如酒,茶文化却是自古便浸润在绍兴人的骨子里.在绍兴,只要是家境稍 ...

  • 虞翻:匆匆献策,奈何不取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各郡县贤才辈出,他们或多或少会提携后进之士,后辈们也会记住先贤们的贡献,比如收录进先贤志.本篇就来聊聊虞翻,字仲翔. 之前的文章中已经 ...

  • 七夕,赴一场越地晒书之约

    农历七月初七,不仅是七夕 江南自古还有一项别具特色的习俗 --晒书 传说农历七月七日 天门洞开,阳光强烈 是龙王爷的"晒鳞日" 人们多在此日曝晒衣服.棉被之类 以防虫蛀 而读书人也 ...

  • 绍兴来历

    绍兴,浙江省地级市. 在地理位置上,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东连宁波市,南临台州市和金华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位于北纬 29°13′35″至30°17′30″.东经 11 ...

  • 明清时期的绍兴及其地域文化

    内容提要:明清两代,绍兴既属浙东,又属江南.至清代,绍兴酒.绍兴师爷.绍兴话已是通行海内,成为绍兴地域文化的标志.绍兴酒风行天下,理应在清代中期以后.由于地窄民稠.识字率高.科举竞争加剧等诸多原因,绍 ...

  • 陈宝良:明清时期的绍兴及其地域文化

    内容提要:明清两代,绍兴既属浙东,又属江南.至清代,绍兴酒.绍兴师爷.绍兴话已是通行海内,成为绍兴地域文化的标志.绍兴酒风行天下,理应在清代中期以后.由于地窄民稠.识字率高.科举竞争加剧等诸多原因,绍 ...

  • “多元与一体:地域文化的特色与融合”高层学术论坛在绍兴举行

    2020年10月24日-25日,由绍兴文理学院.湖南大学.四川大学.安徽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多元与一体:地域文化的特色与融合" 高层学术论坛在绍兴饭店举行.来自浙江.湖南 ...

  • 国开电大 地域文化(专)2020秋形成性考核任务1-4答案

    形成性考核任务1 题目1 在广州的茶楼喝茶,结帐时应对服务员说:(  ). 选择一项: A. 买单 B. 结单 C. 卖单 D. 埋单 正确答案是: 题目2 秦始皇死后的公元前203年,时任南海郡尉的 ...

  • 行行摄摄游绍兴(二)·鲁迅故里

    (2017年8月15日被<北京金广角摄影论坛>评为"精华" 作品)      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 ...

  • 人文武汉公开课 | 听课随感 为武汉地域文化正名

    今天,"人文武汉"在汉口青岛路10号"平和打包厂旧址"举办第二堂公开课,由韩少斌老师讲述<汉口第一临时保院>,韩老师用翔实的文字及图片资料讲述了抗战 ...

  • 【专题复习】什么是城市空间结构模式?附城市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城市功能分区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是城镇中常见的功能区,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行政区.文化区等.城镇功能区无明显的界限,某一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用地. 城市内部空间 ...

  • 【地域文化】南方与北方的饮食文化差别

    导  读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因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风俗习惯.而南北的饮食文化就名列其中.广为熟知的就是南米北面,还有各具特色的小吃.这一期小编就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