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长第五
十九
子张问曰(1):“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2),无喜色;三已之(3),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4),陈文子有马十乘(5),弃而违之(6)。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7)。’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释】
(1)子张问曰:子张,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孔子的学生.
(2)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总理政务的宰相.子文,姓斗,名谷于菟(gòu wūtú),字子文,楚国著名的贤相.仕,做官.
(3)三义寨:已,免职,罢免.
(4)崔子弑齐君:崔子,姓崔,名杼,齐国的大夫.弑(shì):古代称以下杀上为弑,如臣杀君或子杀父.
(5)陈文子有马十乘:陈文子,齐国的大夫,姓陈,名须无,文是谥号.
(6)弃而违之:违,离开,逃离.
(7)犹吾大夫崔子也:犹,犹如,如同.
【译文】
子张问道:“楚国的令尹子文多次担任令尹这个官职,都没有流露出喜悦的样子;多次被免职,也没有流露出怨恨的样子。每次被免职都要把自己当令尹时的政事,向新来的令尹交代清楚。子文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很忠于职守。”子张又问:“他算不算得上仁呢?”孔子说:“不知道。这可以算是仁吗?”子张又问:“崔杼杀了齐国的国君,陈文子有十辆四匹马拉的车,都丢弃了而逃离齐国。他到了别的国家,却说:'这里的执政者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于是又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道:'这里的执政者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于是又离开了。陈文子这个人怎么样啊?”孔子说:“很清高。”子张又问:“他算不算得上仁呢?”孔子说:“不知道。这可以算是仁吗?”
【感悟】
我们在《为政第二》的第18章里面简单介绍过子张这个人,他很喜欢向孔子提问,并且主要是问从政方面的问题。在这里,他又向孔子请教关于斗谷于菟(即子文)和陈文子的问题,问孔子这两个人怎么样,算不算得上有仁德。令尹子文,相当于是当时楚国总理政务的宰相,他曾三任首辅,为政高风亮节,治国方略得当,不仅得到楚王的尊重和楚人的爱戴,也使得当时各诸侯列国很仰慕。孔子对他的评价是“忠矣。”陈文子,名须无,谥号文,齐庄公时的大夫。因为在自己国家,看不惯弑上犯乱的大夫崔子,连家产都不要就逃离了。后来又连续去了两个国家,觉得那里的执政者和齐国的崔子差不多,终究还是没有安顿下来。所以,孔子对他的评价是“清矣。”儒家讲的是修齐治平,你虽有理想,却不停地逃避世事,这最多只能说清高,怎么能算得上是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