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应向达时观
人生应向达时观
——紫墨青书《浣溪沙 立冬次日有感》浅评
作者|苏门子生
编辑|霞满天
浣溪沙·立冬次日有感
文/紫墨青书
客舍孤灯读纳兰,添衣时节此身单。
渐无心事我相关。
文字多从愁处写,人生应向达时观。
奈何悲喜两为难。
我的挚友和忘年兄弟紫墨青书,在由于工作原因于论坛上“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昨天推出了一首创作于9月20日的《浣溪沙·立冬次日有感》。我觉得,理解这首词,既要紧密联系词的内容,又要抓住作者“不经意”间的“透露”, 窃以为,主要应从“三境”的角度和意义去思考,去阐释。所谓“三境”,即时境、心境、诗境;用青书回复诗友潇湘抚琴的话说,是时境造就心境,心境决定诗境;青书这首《浣溪沙》,正是时境、心境和诗境的集中而有机的统一。
客舍孤灯读纳兰,添衣时节此身单。客舍孤灯,点明青书为打工而“客居”异乡,白日辛苦劳作,晚上“蜗居独守伴孤灯”。在这种凄苦不堪的情况下,青书能够化苦为乐,思接古人,和他最钦敬、最心仪的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进行“交流”,享受纳兰性德的“滋润”与“补益”。青书与纳兰虽相隔数百年的“时差”,但与纳兰久已神交,可谓诗风词格酷相似,心性情怀一脉连。在笔者的记忆中,青书曾不止一次地“披露”其对纳兰的敬仰和“爱恋”。至于情因何故而生,青书并未直而言之,但笔者揣测,纳兰爱好的多样、学识的广博;其作品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的艺术风格;其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等因素,应该是青书与纳兰性德“如胶似漆”“难舍难分”的主要原因。青书在外打工数月,因为工作紧张,不遑回乡,冬衣尚未着身,而季节的变换,却让人明显感到“霜风凄紧”,冬寒已经来临。此时作者的心情,应该是“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渐无心事我相关。倘从字面看,此句似乎在说,在前述的情况下,令我牵挂、与我相关的事,也就没什么了,即便有,也无暇顾及了,因为自顾不暇了,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自私”;若联系青书家庭生活、自己孤身在外打工、与论坛诸友“人难见面魂相系”的实际,其应该是所虑颇多,挥之难去,甚至是“心事浩茫连广宇”,只把愁烦压心底,不向人前说半分。
文字多从愁处写,人生应向达时观。这两句,从艺术角度讲,是工稳严整、无懈可击、妙手天成的佳对;而从思想内容的角度说,可谓之青书对立统一的心理状态的自然宣示和真实写照。由于命途多舛,人在异乡漂泊,而且很久不能归乡,所以“愁”是必然的!但是,作者毕竟不是“小鲜肉”,差不多可谓“曾经沧海”“老江湖”了,故而达观的心态还是有的。“愁”,是感性自然的流露;“达”乃理性乐观的表达。青书的困窘,青书的愁苦,是生活的给予,是客观的存在,对此,青书已经基本“参透”,无需笔者多言。而青书的坚韧,青书的豁达,也是生活的“馈赠”,我越来越感到,饱经风霜、屡遭磨难、差不多遍尝生活百味的青书,对人生已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更加积极的态度。至此,我们可以“断言”:“人生应向达时观”,应该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双重的高度而经典的概括,亦应是作品的要旨之所在。这一“结论”,具有普遍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奈何悲喜两为难。这里的悲与喜,根据我对青书其人、家庭状况和工作情况的基本了解,悲,是因为身在异乡形单影只,举目无亲,而且工作紧张压力大,连回乡取换季衣服的时间都没有。当然,还有其他许多作者没有或不便明言的原因,这就需要读者根据语境词意去“生发”想象了。喜,是因为他虽在异乡打工,很少上网,但论坛的诸多诗友,还想着他,念着他,盼着他!这或可称之为“网络虽虚尚有朋”!悲也好,喜也罢,最终都归结为“难”。“悲”之难,在于游子漂泊,抛家别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是出门在外处处难,还有业务不熟,工作压力大,思想负担重,不免感到时时处处事事皆难;而“喜”之难,则是论坛诸友常牵挂,自己却因工作之故,不能常来论坛和大家相聚相叙,感到愧对大家的热情,这是大家都能特别感知的难为情的难。久不见青书登坛,今日一读新作,不免也是“悲喜交集”啊!
浅评急就,问题难免,不妥、不确、不切合实际之处,烦请青书雅正!
作者简介:常志英,网名苏子门生,孟小清,别名孟子丰,汉族,中共党员,1955年6月6日生,辽宁葫芦岛人。分别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辽宁大学(自考)。先后供职于青岛远洋运输公司、中共锦西市(县级)委宣传部、中共葫芦岛市委宣传部、葫芦岛市社科。
多年来,在工作之余,始终坚持中华传统诗词的学习与创作,作品散见或偶发于《渤海文学》、《葫芦岛日报》、《光明日报》、《辽海诗词》、《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诗词论坛】、【东方诗书画论坛】[华夏诗词论坛]等书、报、刊、网。曾先后担任网络诗词论坛一些版块版主、特约版主、嘉宾、顾问等职。曾被中国艺术人物网授予“中国艺术传承人”称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