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百荷踪影
【转眼又到赏菊时,拿出一篇旧文,温习旧事,心依然沉醉于菊香菊韵。】
说起赏菊,便想起元稹的那首《菊花》绝句:“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知道从哪一刻起,便喜爱了菊花。菊花姿容美丽、品性高洁,又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菊花作为草药和补品,广受人们青睐。菊花不仅明艳似染炫彩,且姿态妖娆而婀娜,其枯而不凋之品性,恰如宅心仁厚之君子。我国是菊花的故乡,早在公元前5世纪的《礼记》中,就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中,将菊花列为百药上品,认为服用菊花可以延年益寿;先秦诗人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对菊花盈满爱之,惜之,崇之,敬之,亦用之。
得知开封2015年菊花节盛况空前,品种繁多,共设主会场:龙亭公园、天波府、铁塔公园;分会场:清明上河园、中国翰园、万岁山、禹王台等五大展区,有200余万盆,200多个品种,菊花造型千姿百态。另有展示开封历史传统文化的节目:“包公断案”、“岳飞枪挑小梁王”、“水榭歌舞”、“王员外招亲”、“太极表演”、“大宋东京保卫战”等等,再现开封大宋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的文艺演出。
10月23日,早已蠢蠢欲动的赏菊之行,终于得以实现,和弟弟、弟妹、侄女等一行五人到开封赏菊。菊花是开封的市花。开封的菊花早在唐代就初具规模。那时节,每到农历九九重阳时节,家家户户门前摆上傲霜绽放的菊花。菊花的芬芳和清香漫溢于大街小巷,诗人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中,对开封白菊花描述:“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可见一斑;北宋时开封菊花更是遐迩闻名,每逢重阳,民间便有花市赛菊,宫廷内有养菊、插菊花枝、挂菊花灯、饮菊花酒,开菊花花会,等等与菊花有关的活动,热闹繁忙了百姓布衣、官宦世家、皇亲国戚等等,所有生活于这片厚土的人们;明清时期开封人养菊、赏菊之风依然盛行,乾隆皇帝南巡到开封禹王台赏菊,留下了“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诗句,今被镌刻在禹王台公园保存的“乾隆御碑”上;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开封人酷爱菊花的传统习俗更浓,可谓盛世繁华看秋菊。
1983年开封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把菊花命名为开封市“市花”,确定每年金秋十月举办“菊花花会”。2000年开始,河南省委、省政府将中国开封菊花花会确定为省级节会。开封是以菊花为主题,每年举行一次年会的唯一的城市,每年10月18日至11月18日为“菊花花会”会期。
龙亭公园、天波府、铁塔公园;分会场:清明上河园、中国翰园、万岁山、禹王台等。清明上河园,虽然2015开封菊花节的主会场,但它是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写实画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按照《营造法式》为建设标准,以宋朝市井文化、民俗风情、皇家园林和古代娱乐为题材,以游客参与体验为特点的文化主题公园。其集中再现了张择端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是古都汴京千年繁华胜景再复制。2009年,清明上河园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座以绘画作品为原型的仿古主题公园,是国家黄河黄金旅游专线重点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在这样的一座名园游览观光,加之菊花会展的锦上添花,也许更有一番韵致和雅趣,游园赏菊,可谓人生一大乐事。于是,我们直接把车载导航设置在清明上河园的位置,由郑州直接连霍高速至古都开封。
进入开封,当导航显示公里数三点几的时候,由于车辆多,道路拥堵,行驶速度慢了下来,此时不断有人以招揽生意的口吻,向车内叫喊:“有‘清明上河园’,半价票......”看着拥堵的道路,街道上的来来往往的人群,车窗外不时传来“半价票”的悄声叫卖,我疑惑地说:“怎么回事儿,这里咋这么多黄牛呢(票贩子)?”弟弟愤然道:“别理他们,这又是一地方特色,……”我忽然想起故乡的少林寺。少林寺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号称“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有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称;少林寺和开封清明上河园一样,也是中国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少林寺又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球低碳生态景区,另外,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在内的“天地之中建筑群”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不少中外游客观光游览,朝拜禅宗佛祖。记得十天前陪同外地朋友前往,并无闻如此拦车叫卖现象,便自语“少林寺没见这样,.......““少林寺这几年治理的可以了,前几年也不行。”弟弟接腔道。
黄牛(票贩子)一词可谓中国百姓很熟悉了,前些年,火车站很多陌生人拦住匆匆赶路者,以探询的口气问:要票吗?但通常都是加价卖出,以谋取利益,只从火车票实名制以后,火车站的票贩子消声觅迹了。不知景点的半价票的票贩子们是怎样获得利益的。可以肯定是以某种手段,获得的比半价更低的景点门票吧?!且不说这种低价获得门票的方式合不合理,单是这种鬼鬼祟祟,沿街兜售门票的行为想想就令人疑惑,那些看起来并没有长着三头六臂的票贩子,怎么会有“半价票”要卖呢?他们的票是哪儿来的?!
我们直接将车开到了正门,在门岗的指挥下,把车停在地下车场三层。期间我们原本是想把车停在地面的,于是就犹豫了几秒钟,问地面能停吗?门岗保安道:“不行,地下也只有四个车位了,……”果然,地下车场已是车无虚席了。我们禁不住感慨,周五尚且如此,若是周六周日,定是车满、人满,拥挤更甚啊!在清明上河园,我们除了赏菊、拍菊、品菊、评菊、赞菊之外,乘船游览了上河园、观看了包公断案、岳飞枪挑小梁王、大宋?东京百威站等等节目演出和大型实景演出。
演出结束了,看着演职员们收拾道具,一条“战船”的底座尚有火焰未息,水面上乌烟瘴气,有黑乎乎的道具在漂浮着,有工作人员在打捞。我们站在那里犹豫着,并没有很快走开,是对于演职人员的敬意?还是历史战火的一幕心有余悸?说心里话,那一刻,我并没有理清。中国的历史带给今人的沉重是在太多,太沉,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可谓是沉沉浮浮,血染的风采。尤其是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谁能说,我们的九百六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是浸透了殷红的鲜血?!这样的实景演出,再现历史战争中悲剧的一幕,可谓是一节历史教育课,——让观者目睹战争残酷,珍惜和平盛世的幸福。然而,渐渐的,随着人群的散去,上河园那一段水面没有宁静,我的思绪和内心亦没能宁静。望着那依然弥漫的硝烟,嗅着空气中的硝烟味,心中不免有几分忐忑,几分愁绪,几分茫然。⋯⋯这样的实景再现式的演出,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是不是雪上加霜?!
2015年10月23日,赏菊、游园,心中有千姿态百态明艳悦目之菊花带来的愉悦,亦有对拦车叫卖“半价票”者的厌恶,又有对再现战争的实景演出“大宋?保卫战”之污染环境之忧虑。回望来时路途,有多少残酷的教训不是从人们的投机心理、管理混乱、自以为是,以及疏于发现的弊端中滋生的霍乱之症?!华夏有几千年优秀文化传统,亦有几千年留下来的带了文化符号糟粕,人们的思维模式在优良文化的熏陶下,亦自然而然地濡染了一些不良习气,比如自私自利,比如本位主义,比如傲慢自大,等等等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些看似微小,或者不伤大雅的东西,久而久之,漫漶开来,毁我故土似锦年华。心中隐隐忧思,泛泛作乱,不觉间已到清明上河园胜利之门,见一队花朵一般的孩子们正欢欢喜喜赏花。忽然想起古人诗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愿华夏民族如烂漫的九月菊,历经风霜,傲然绽放,万寿如意。
2015.10.24
本名王淑敏,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新密市诗词学会、作家协会副主席、水墨清华艺术研究会研究员、水墨清华美术馆馆长。
创作观:用智慧写造句,用真情讲故事;践行“生活是眼睛的海,文字是心灵波” 的原则。
创作动力:俗世里有万丈尘埃,怎能让人无动于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