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那山,那雨夜,那歌 || 郭秀江

那山,那雨夜,那歌
文//郭秀江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千年前一个春天的雨夜,登门访友的诗人杜甫,与分别十二年的老友畅饮叙旧,感慨世事人生。
因为这两句诗,常常在春雨潇潇的夜晚,浮想联翩。
1992年春天的一个雨夜的经历,却胜过以往的任何想象。
一行石化行业的环保工作者,在湘西张家界一个山中客栈,围着火塘,以歌结友,以歌言志,以歌壮怀。
二十多年过去了,不知又游了多少山,唱了多少歌,可那山,那雨夜,那些歌者和情怀,却再难以复现。
那年春天,中石化大化肥环保技术交流会,在湖南岳阳洞庭氮肥厂召开。该厂是我们行业组的组长厂,他们组织工作高效,议程安排紧凑。会后,东道主组织大家去了张家界。
我们由岳阳乘汽车到长沙,然后换乘火车去大庸。当时叫大庸,地处湘西,后来张家界名气大了起来,才改叫了张家界。
记得早年看过一本小说叫《湘西剿匪记》,书中描写湘西匪患深重,由解放前上溯500年之久,匪首世代相袭,月黑杀人、风高放火。于是便想像湘西重峦叠嶂、山高谷深,远看黑压压地一派凶险。一直到此次行前,看到武陵源风景区的图片,(张家界是其中一部分)对湘西的山水才有了新的认识。
当我们跟着导游穿行在张家界的山林里,淌行在清澈的金鞭溪水中,只见山峰奇秀,山色蔚然,山林寂静清幽。耳边尽是风声水声鸟鸣和谐的天籁,少有人语喧哗。原有的湘西凶险的印象一扫而空。
喜欢归喜欢,如今要我写一篇张家界的山水游记,却是写不出的,因为说不出细节来。只有看到当时的留影,才有几点点的清晰。但有一个场景,没照片也清晰无比,那就是投宿在张家界山中的那个雨夜。
上山的当日黄昏,导游领我们走进了一家山中客栈。这家客栈坐落在山中一处平场上,周围没有别的建筑。正门进去就是饭厅,还挺宽敞。饭厅里边连着灶房,两侧分别有几间客房。这座山间客栈的环境格局看起来很顺眼、祥和。
老板娘迎了出来,四十多岁年纪,土家族装扮,笑容朴实。忙里忙外的还有一个年轻的女孩,这里叫妹子,带着同样朴实的笑容。当时湘西旅游开发不久,山民的质朴还原汁原味着。
分配房间,解开行囊后没多久,饭菜就摆上了桌,吃的什么,没了印象。走了一天的路,不见有谁疲劳,连年过50的何工和年近60的姜工,都毫无倦色。
饭后无处可去,不知怎么大家就自然地分成了两伙。30岁稍过的为青年组,他们留在饭厅里。中老年组对土家族的灶房更有兴趣,一番打量研究后,便围着火塘团团围坐。
土家族的灶房很宽敞,除去大灶和放置炊具的地方,还有盛放碗筷的橱柜外,剩有好大的空间。灶房当中设有火塘,我们只在电影里见过西南少数民族的火塘。如今眼见为实很兴奋。在我们看来,火塘就是西南地方风情的主要标志,虽然湘西还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西南。
记不清歌声先在那一处响起,饭厅里青年组唱起了流行歌曲。90年代初,很有一些流行歌曲了。当夜那个山中客栈里,没有卡拉ok,只有我们纯粹的歌声。
灶房里中老年组唱起了历史歌曲,那时还没有代沟之说,却也泾渭分明。没几首,青年组首倡拉歌,又迅速地演变为抢歌。面对青年组的无序行为,姜工笑着提议,选一个歌压过他们。
记得自己当知青做民办教师时,正值抗战歌曲复出,曾教学生《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孩子们唱得雄壮有力。便提议唱这首,大家热烈响应,一曲未了,饭厅里没了动静,抗战歌曲果然厉害。大家哄堂大笑,中老年组获胜,情绪高涨。
火塘的光亮映红了伙伴们的脸颊,火光也引起了大家的遐想:穿过历史的风烟,仿佛长征路上的篝火,东北密林中抗联的篝火,荒原上石油会战的篝火就在眼前,大家不由得激情澎湃。一首首革命历史歌曲就飞出了我们的记忆,飞出了喉咙,携着曾经的激情和神往,飞出了客栈。
正在灶前收拾的老板娘受了感染,也哼起了小曲,我们见状,立即请她来一曲。老板娘放下手中的活计,大大方方地面向我们唱起来。大概是土家族民歌,唱得十分投入,我们报以了热烈的掌声。
受了老板娘本地风光的影响,我们的歌也转向了地方特色。
我们13位伙伴来自全国各地,西自新疆东至浙江,北自黑龙江南到广东,分属于当时隶属于中石化的12家大化肥,说五湖四海毫不夸张。。
齐鲁二化肥的刘大姐是位女高音,一曲沂蒙小调唱来一阵喝彩。大家能想到的与山东相关的歌曲、戏曲片段,都难不倒她。
镇海石化的小袁清清瘦瘦像个白面书生,按印象可在青年组,可他一直混在我们一起。也可能因为江浙人显年轻,反正我们叫他小袁。他可能真的不唱歌,但他会点歌,边鼓也敲得极恰当。
安庆的贾科长生就一副好歌喉,高亢且浑厚,按地域被要求唱黄梅戏,同刘大姐合作了一段,很精彩。我想《黄河颂》一类的歌他会唱得更好。
何工瘦瘦矮矮的,着装很像港澳富家的老妇人,她来自广州石化,也是广东人,举止悠闲自得。讲起普通话费力,唱歌却不费力还有味道。
地域的丰富性拉长了我们的歌会,领队的小周淋得湿漉漉地从外边回来,大家才知道下雨了,静下来一听,雨还真的不小。小周是湖南人,且家就在湘西,青年组败北后不知他去了哪里,他看大家热情正高,就熟门熟路地从外面抱来一抱树枝,添在火塘里。
老板娘和厨下的妹子已歇息了,跟我们结伴而行的那对小夫妻,早回到了他们的二人世界,饭厅里只剩下透过窗户的雨声。
灶房里却是热气腾腾,火塘的热度窜了上来,驱走了山中雨夜的寒气,梁上吊着的腊肉似乎有香味飘出。小周不仅精明而且幽默,他的加盟,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姜工来自湖北化肥厂,高高的个子,乐观随和,很有长者风度,他的诙谐常常成为我们团体的润滑剂。他的歌唱得好,歌词比我们这些年轻的都记得清。
宁夏化工厂的易科长,有些西北口音。父母是湖北支边青年,他生在新疆长在新疆,工作去了宁夏。他说自己的地方特色不好确定。听出他想玩赖,那么,就由他自选好了,大路“货”也成。
二人转是大家公认的东北特色,可我从来没唱过,也被大家宽容成大路“货”。
歌声是心灵的媒介,也是文化的载体。我们中老年组成员年差最大20岁,地域东西南北中,经历也各有不同,可在1992年张家界的这个雨夜,那些激昂的旋律却引发了我们相同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情怀。而那些优美的地方民歌,把我们一起陶醉在祖国广袤的国土,温暖的大家庭里。
在张家界那个雨夜,因为歌声,我们相互发现了,我们有着共同价值观,有着相似的审美情趣,我们的思想奠基在同一时代。
比起诗人杜甫,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时代。
同是春天,同是雨夜,我们没有沧桑和惆怅。拨乱反正后的正本清源,让我们对曾经的信仰依然自信。改革开放的初步成果,让我们对未来无限憧憬,豪情满怀。
那次分手后很长一段时间,同行间通信通话,都离不开张家界。
那个雨夜难忘,每每想起,依然心潮激荡。以至于24年过后的今天,当我写这篇文章时,那些伙伴们的姓氏、单位清清楚楚,音容笑貌都如在眼前一般。
二〇一六年七月 
作者简介


郭秀江  生于辽宁省抚顺市,在山区插过队,在工厂倒过班,由单位推荐上过大学,后从事技术管理。现为大庆市作协成员,黑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成员。作品散见于《中国老年报》、中国石油报《金秋周刊》、《老同志之友》、《大庆作家》、《大庆晚报》、《大庆石化报》、《热土》等报刊杂志,近年作品见于辽东网。

(0)

相关推荐

  • 【黔南风之二】湘西记事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先贤的话一点都没有错.   在张家界看山,你能感受到大山的无穷胸怀,的确,在世界上的其它任何地方,你都无法欣赏到如此美妙奇特的自然景观.   在这里,三千秀峰拔地而起, ...

  • 张家界的五天

    第一天 火车到达张家界车站后,又经过近五个小时的汽车颠簸,我们终于到了传说中的凤凰古城.一路上导游阿妹为我们介绍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诡异可怖的"赶尸",多情湘女的蛊术,车行 ...

  • 郭进拴丨雨后张家界

    我们到达湘西的时候,正遇上南方少有的暴雨瓢泼而下.车在路上行,车窗玻璃上汇成了条条清河似的细流,透过雨雾,山峦.岩崖.草树.溪涧,都给人以梦幻的感觉,平添了几许猜不透,看不准,而又逗人探究,让人遐想的 ...

  • 行走丨湘西行

    早闻湘西大名,电视里放映的湘西剿匪记,沈从文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留给我很深的印象,被那里淳良的民风,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心想,一定要去那里看看,这不退休后,同老伴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坐上火车,搭上汽 ...

  • 适合雨夜的歌,只为《古城的夜》与《下完这场雨》!

    今日写的这篇,专为<古城的夜>与<下完这场雨>而写,是适合雨夜的歌. 雨夜,在我看来,总是让人难以释怀,也总是无法忘记的.听着歌,想着事,莫不有感,无不令人慨然. 这两首歌说起 ...

  • 欧若拉:雨 夜 情 歌

      雨 夜 情 歌  文/欧若拉 按说,城市的水泥森林里是难得听到蛙声的,除非是邻水而居. 上班的单位可巧便在水边矗着,这水又与我值班的窗户只隔着一条不太宽的水泥路,所以晚上值班的时候,那蛙声真可说是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雨夜寄白/祝德明

    下雨了,降温了!长衫短衣捉摸不定阴晴冷暖变幻莫测,这个春天本就姗姗来迟,雨落在迟暮的春.昏黄的夜,寂寞的滴沥如絮絮的语,寄予自己. 很干净安心地睡了一下午.说先睡心后睡眼是疗失眠的方,其实从未失眠过大 ...

  • 郭秀江/散文:有老朋友,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有老朋友,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文/郭秀江 凡是"玩"微信的人,手机的微信页面上,都会有长长的一串通信录,"微友"数量可谓壮观.还有那些群,你呼我应,问安点赞,气氛 ...

  • 郭秀江/散文:莲池小趣

    莲池小趣 郭秀江/文 小暑这才过了一两天!连着几日都有几场小雨中雨,早起天空还遮着一层淡淡的薄云.这当儿还不算热,向窗外望望,楼前莲花池两侧的木台上,只寥寥三 两人,便下了电梯,出了楼门. 几只小麻雀 ...

  • 郭秀江//散文:又见月亮

    又见月亮 文//郭秀江 这才入伏两天,热劲还没上来,夜风还爽.坐在莲池边,任背后清风阵阵拂过,十分惬意. 对面高层楼的灯光,洒在池面上点点缀缀.一只鸟掠过水面,飞向右侧黑黝黝的浓荫里.视线跟着他的身影 ...

  • 【散文】四月芳菲:唯有牡丹真国色 //郭秀江

      四月芳菲:唯有牡丹真国色 文//郭秀江 洛阳,是牡丹的热土.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四月的牡丹花季,也牵动了遥远的北疆.2009年春,我与老年大学的朋友们结伴, ...

  • 【散文】童年的年 || 郭秀江

    童年的年 文//郭秀江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近日从网友那里,读到古人的这句诗."身老怯增年",是实实在在地感同身受了,至于"家贫轻过节&quo ...

  • 【散文】我有些懂你了 || 郭秀江

    我有些懂你了 文/郭秀江 年轻时,对于老年人诸多行为习惯都不理解,不认同甚至有些不耐烦.当岁月把自己也沦为老年时,渐渐地省了过来,理解了,认同了,知道了什么叫"岁月不侥人". 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