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件专利申请案体会专利代理师的关键作用 2024-04-11 01:32:00 一、前言 专利代理机构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就先是自己见客户、自己写专利;再到自己见客户,带徒弟写专利,然后审核;再到一个徒弟接客户签合同,另一个徒弟写专利,然后审核;再到第一个徒弟签合同,第二个徒弟写专利,第三个徒弟审核,师傅做别的去了。虽然现在诉讼做得多些,我也是没有脱离专利申请代理第一线的,就是几年前写的《实际操作专利规避的几个必要步骤》点击进入的那个客户,本来大多数案件都由销售部门和专利部直接处理就行了,但遇到一些老板认为很关键的技术,就会先给我打电话,由我来考虑怎么处理专利申请。因为今天我又刷到常委同志认为专利代理师没什么用的帖子,所以想到了当年我处理的这个案例。 二、案件背景 客户的技术方案是对自然界中的某种原材料进行处理后,形成新材料。自然界中的原材料也能用,但经过处理后的新材料,表面活性更好。客户是具有一定的专利检索意识的,随着交底书提供了一篇现有技术的专利,已经基本公开了处理工艺方法,参数有所不同,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变原材料的内部微观结构。其实,同样的原料,同样的方法,不同的参数,解决不同的问题,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可能具有创造性。如果是普通的专利代理人,自然就会随着客户的思路,不管那么多了,工艺方法的步骤和参数范围改得与现有技术的专利不一样就行了,能不能授权就看天意了。如果不是老板亲自打电话给我,对于这样看起来很普通的专利申请,根本就不会到我手上。但是老板既然亲自打电话给我,我要做的事情可不仅仅是保证这个专利能授权就完事了,我要做到的事情是,让这个专利有用。这个专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经过处理之后的新材料,能够替代某种很贵的材料,客户意图是之后通过这种方法制备新材料,然后通过销售这种新材料盈利。虽然这种工艺方法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但是在客户所在的行业内,目前根本没有任何企业使用这种工艺方法来制备这种新材料,这种新材料一定会成为企业重要的赢利点。这种工艺方法也不难,一旦市场推广开,竞争对手的模仿只是分分钟的事情。我既要表达清楚这个专利申请的专利思维方式,又要完全不体现任何真正的技术方案,避免作为呈堂证供。不要妄想由此文查找对应的专利文件,反正我保证你查不到。 三、可视化问题排在第一 专利这个宝鼎的三足,分别是权利稳定性、保护范围和可视化。这三足中的任何一个立不住,就会使专利成为垃圾,这是我的专利宝鼎论。所谓权利稳定性就是能不能授权,或者授权后能不能抵抗无效宣告,主要内容就是新颖性和创造性,当然也包括公开充分、清楚简要,就是22条和26条为主;保护范围就是别人是不是很容易侵权,无法规避;可视化就是在侵权诉讼中的取证难度与比对侵权的难度如何。简单地说,任何工艺方法类的发明专利,在专利的可视化方面都存在先天缺陷,很难作为维权工具,详见《专利保护的四大敌人》点击进入。所以,我说第一件事就是,务必把专利改成这种新材料的产品专利,在权利要求1中直接限定该新材料的物理化学属性,将来在法庭上进行专利侵权诉讼的时候,能够直接通过某种测量手段,判断被诉的新材料是否符合权利要求1的物理化学属性。这种成分类的专利,最常见的描述方式包括:第一种是直接在权利要求1里面限定测量的方式,以及测量得到的结果,例如光谱分析、X射线分析、红外分析。第二种是直接在权利要求1里面限定化学分析的步骤,比如将权1限定的物质放入某种化学试剂,描述出现的各种结果。所以,我马上让客户把制造的样品送到检测机构,用光谱分析测量其组成,将光谱分析的结果作为交底书的附件。由此形成第一稿,按照我上述所说的直接以检测方式限定新材料的权利要求1。然后,从权的制备工艺作为并列独权,或者限定为引用独权。但是,当我审核的时候……凡事就怕但是…… 四、没有新颖性怎么办 第一稿的检测方式虽然与对比文件的专利的检测方式不同,但如果审查员懂得比本领域的基本常识更多的专业知识的话,他也许有能力判断其实以权1的检测方式限定的产品,同对比文件的专利中限定的产品,成分上是有一定的重合的。也就是,同样的原料,同样的方法,不同的参数,会导致反应结果出现相同的物质。简单点说,对比文件中大概出现了ABC三种物质,而本申请中由于工艺参数的改变,也许会出现BCDE这几种物质。如果我在权利要求1中限定了针对BC这两种物质的光谱分析,就会使权利要求1没有新颖性(非真正专利界人士预计看不懂,你也不用懂,你有专利业务直接来找我就行了)。由此,其实权1有可能连新颖性都没有(单独对比原则,以对比文件的专利为现有技术)。没有新颖性的权利要求1,在我这里是绝对通不过的。没有新颖性,其实解决方案与机械领域的基础专利案例的写法是完全相同的。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专利代理实务》第二版,吴观乐老师的书。里面的基本撰写案例是一个折叠牙刷,其撰写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把折叠牙刷中的各种莫名其妙的、看起来没什么鸟用的技术特征,也写到权利要求1里面去。如果你不看任何对比文件,你会觉得为什么权利要求1写的这么啰嗦,很多没有必要的技术特征为什么要写在权1里。但如果从新颖性的角度看,一切就说得过去了,因为权利要求1的技术特征务必要比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多出来一些,这就叫做新颖性。而新颖性增加的这些特征,其实在正常制造这款产品的时候,不可能省略,必然要有。所以,即便在权利要求1中增加这些对于解决技术问题并没什么用的特征,也不会缩小专利的保护范围,但确实能够增加专利的新颖性,甚至是创造性。就此案而言,我就直接跟负责撰写的徒弟说:除了检测方式限定新材料产品本身之外,把这款新材料的其他物理属性也加进去,包括其粗糙度、颗粒度甚至形状,因为粗糙度、颗粒度和形状,都是用此工艺方法制备之后必然产生产品属性,即便是写在权利要求1中,也不会缩小专利的保护范围。因为侵权者如果使用这种工艺制备新材料,就必然包括这些粗糙度、颗粒度和形状,当然侵权。但在对比文件的专利中,完全没提这些技术特征,毫无疑问这样撰写的权利要求1相对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专利而言,具有新颖性。 五、但是依然可能没有创造性,怎么办 创造性的两条腿,左腿是区别技术特征,右腿是解决的技术问题。我还是怀疑,加入了粗糙度、颗粒度甚至形状这些技术特征进入权1,依然可能没有创造性,理由有两点:第一,创造性的比对是可以增加另外一篇现有技术的,万一在国外的外文专利,或者是期刊论文中,出现过对于该种工艺方法的更详细的描述,就有可能包括了粗糙度、颗粒度甚至形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因为专利检索是永远不可能穷尽的,你必须预料到假如突然蹦出来一篇文章怎么办。务必保证就算是突然蹦出来的文章,你也要能轻松地搞定它的创造性,这一点,无非就是按照非显而易见性的三步法,增加区别技术特征和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而已。第二,从权或者并列独权的工艺方法是必然要写的,不可能从头到尾所有权利要求都只写新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学属性限定,这是化学领域专利撰写的基本常识(产品与产品的制备工艺肯定是写在同一篇专利的)。审查员只要具备稍微高于公知常识的技术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同样的原材料,用近似的工艺方法(步骤相同,参数有变),得到的新材料本来就有可能差不多,所以粗糙度、颗粒度甚至形状这些物理化学属性,有可能被审查员怀疑是否具有创造性,虽然审查员有可能没有证据,但是审查员手里有个大杀器------公知常识,轻飘飘驳回你,审查员并不需要费脑子。破解公知常识的讨论文章已经汗牛充栋了,反正基本都是废话,其实就一条:技术问题而已。实际上,我就是要按照不同的工艺参数、导致不同的粗糙度、颗粒度甚至形状变化,解决了不同的技术问题,顺着这个技术逻辑链条,把内容填满就好了。对比文件中只提及了①原材料,②工艺方法,③微观结构,这样一个技术逻辑链条。在这篇申请文件中,就必须强调①原材料,不变,②工艺方法的参数变化,为什么变化,有什么用处,③表面活性代表了什么技术效果,真实的技术效果是这种新材料的表面活性的变化导致用在物品表面时的耐污垢不沾水的作用,这与对比文件的专利中所提及的内部微观结构完全搭不上边。这个时候,某种程度来说,可以用上我的这篇文章《专利禁忌魔法之四大邪术(二)技术欺骗术》点击进入。由此,宏观上说,权利要求1限定的新材料本身,相对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专利,其区别技术特征是:粗糙度、颗粒度甚至形状,其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变表面活性,使其变成不沾污垢。既然最接近的对比文件既没有公开区别技术特征,也没有出现解决这个技术问题,这个专利申请具有创造性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即便如此,其实我还是觉得不稳妥,我还往权1里面加了东西,但不用再讲了,大家知道这个意思就够了。 六、工艺方法的权利要求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关于工艺方法的权利要求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与审查指南规定的一样,无非就是最重要的两点:第一,参数范围边界的数值,务必要在实施例中出现过,术语叫数值遍历。第二,不同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尽量有实验数据支持。 七、换申请人,换代理机构,让人查不到 最后还有一个商业问题,这已经完全不是专利代理师本身的职业要求了。因为我是个专利代理师出身的人,我也经常帮客户做FTO检索(专利自由实施分析)点击进入《专利自由实施分析FTO的操作过程》,所以我知道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一旦这个客户开始大批量供货这种新材料了,行业内必然蜂拥而至加以模仿。要模仿,首先要搞清楚我的客户是怎么把这个东西做出来的,直接通过产品本身的检测是看不出来工艺方法的,所以专利检索必然是获得工艺方法的最最简单的途径。不申请专利的话,一旦同行知道了工艺方法,轻松仿制,不算侵权。申请专利的话,同行可以通过专利检索,轻松了解技术方案,如果专利没写好,也能规避设计之后再仿制,也不侵权。所以,我直接让客户的老板,找个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代持相关专利申请,完全不出现客户的名字。同时,我连代理机构都换了,我就随便找了一个认识的专利代理机构让他们代为提交,不要用我们专利代理机构的名义提交,这样,保证竞争对手就算是委托了专利检索高手,他也一样抓瞎。所以,我前面才说的,我保证你查不到这篇专利,不用费心思了。唯一的检索方式,只能通过技术关键词进行检索。当然,我也不是吃素的,我十几年前刚入行的时候,就知道IBM故意把自己的公司名称写成IBN,反正写错了也不会丧失权利;爱普生打印机故意把墨盒专利写成一种容器,目的都是为了让竞争对手检索不到相关专利。所以,待全稿完成,客户确认之后,整体上把各种术语又梳理了一遍,能用一种更加晦涩难懂的词语描述的技术特征,通通改得让人看不懂。这样,才算是圆满。 八、结论 按照我的习惯,又到了总结的时间了。专利到底是什么?专利是与公众关于谈判商业边界的一种合同,在这个边界内,由我独占,你们愿不愿意?愿意的话,申请人就交个几千块钱;不愿意,申请人就白交了几千块钱。这个合同签订得好不好,决定了专利申请人能不能靠这份合同理清这个商业的边界。关于不看重专利质量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是专利质量的反馈时间太长了,甚至在专利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无法得到反馈,也就是,专利保护商业边界的效用,不能迅速发挥作用,导致短视的老板们不知道专利有用,也不知道专利应该多花点钱,或者不知道应该找什么样的专业人士花钱。此问题无解,也不用解,反正专利是私权,搞了重大发明创造,最后因为贪几千块钱的便宜,导致专利写烂了,毛用没有,重大发明创造的商业价值贡献给了全世界,那也蛮好的嘛,为科技进步做贡献的雷锋,越多越好,有什么理由替雷锋担心不能发财呢,雷锋不是求利的人啊。只是,有的企业想做雷锋,大多数企业是想做诺贝尔的,想发大财。想发大财,专利质量至关重要。想提高专利质量,每一件专利的撰写过程中,真正专业人士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我还是那两句话:把专利写好,把专利官司打赢,是专利永恒的主题(详见《一个真正的专利代理人的最高追求是什么?》点击进入)。所以,你会写专利吗?你会打专利官司吗?不会的话,谈不上真正的专业。如果规模不是超级大的企业,真正有加强专利工作需要的话,我倒是可以做个知识产权顾问,就好像企业法律顾问一样的性质,我以个人之力,把企业的整个专利质量水平提升几个台阶,我觉得自己做得到。比如每周有一天或者两天在企业里办公,按工作日计费呗,相当于兼职的知识产权总监,这是最省钱的了,我也能拓展一下实践经验。一年下来也能培养出十个基本懂专利的徒弟了。全职甲方则不好玩,因为大多数企业的知识产权岗位级别太低,工资太少。 赞 (0) 相关推荐 如何写出骗过审查员的创造性? 在之前的小文中,我的观点是:专利代理师写不出创造性.但是,迫于生计,专利代理师又必须写出创造性,如果依靠编方案来提高创造性对于代理师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那么能不能依靠文字的力量,让审查员"感觉 ... 清朝年间发生的一件奇案同门师兄夺人所爱,真相水落石出 清朝年间,李秀才收了两个学生,一个姓栗,家里很穷,但勤奋好学,一个姓赵,纨绔子弟. 除了两个学生,李秀才还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女儿,知书达理,如花似玉,一个是儿子,是个痴呆,叫作大宝. 李秀才十分疼爱女 ... 法门寺宋巧姣上告:刘谨一生虽作恶多端,却在一日内连破两件奇案 陕西扶风的法门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和佛教圣地,观光的游客无不为在这里发现的佛指舍利和精美绝伦的文物而赞叹不已,而上个世纪很多游客留恋驻足于寺内大殿前一方极普通的青石板,有人不禁要问,它何以有如此魔力 ... 三百年前一桩奇案,井里捞出尸体,和尚离奇死亡,引出五件连环案 清道光年间,山西太原府阳曲县已是一处繁华之地.春寒料峭的一个早晨,城郊村子里的老汉李某来到村口的水井里汲水.李某将水桶丢下井里,费力地摇动轱辘拉起了一桶水来,却发现水中有异样,原本清澈的井水变得发红, ... 陈展鹏和洗灏英,《逆天奇案》这件“奇案”太精彩了 和近几年努力推陈出新的TVB作品不同,刘家豪执导,陈展鹏.黄智贤等主演的TVB新作<逆天奇案>则回归到最传统的警匪剧. 剧情采用最简单的单元剧叙事方式,但以故事为本,着重在破案时的紧张刺激 ... 体会黄师为医的情怀 敬仰黄师,有三个原因: 一是黄师对国医原理的精准阐释,这一点吸引了无数追求国医至理的后学者,当然,囿于他那个时代的条件,从现代来看,有些阐释也未必一定阐释到位,这是可以理解的,我想黄师要是能穿越到现代 ... 奇案故事:一女二夫,俩丈夫竟一模一样,明朝这件奇案令人费解 张济时,江西吉水人,为官清廉,精明善断,为官一生不知为多少人洗冤昭雪.张济时在海丰任知县时,曾审理过一件案子,此案惊奇怪诞.匪夷所思,让他在古稀之年依旧念念不忘. 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海 ... 实习备案早知道!通过2020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的考生请注意 实习备案 通过2020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的考生,登录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可以查询资格证号,很多论坛考友表示已经查到了,还未查询的朋友快去查询!网址: http://app.gjzwf ... “离婚,房子归你,孩子归我”:一个处理过400件离婚案的律师,揭露了婚姻的残酷真相...... 前几天朋友圈被这样一则视频刷屏了: 在访谈节目<透明人>中,姜思达采访了一位知名的离婚律师.她曾处理过至少400起离婚案件. 视频中有一段话,深深地戳痛了我. 有人在离婚时提出这样的诉求: ... 我当年采访的一件奇案 我打算写一篇颠覆你"审美观"的文章.元旦那天上午,朋友邀我到合浦县城附近一个旧厂房去"窑鸡".过程不细说了.垒窑.烧窑.装窑肚.砸窑.出窑,扒开土块,取出油纸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