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军摄影作品解读
如同绘画史一样,摄影也走过一条从英雄颂歌到平凡叙事的路程。在现代摄影史上,跟随布列逊到森山大道的作品,摄影观念的发展把人的目光带到了城市中的每一条平凡的街巷。布列逊在城市街头发现了“决定性的瞬间”,摄影在平凡的城市街景中被赋予了主题性的意义。森山大道或许并不在意“意义”,他只是随意的穿行在街巷中,四处按下镜头。无论是决定性的瞬间,亦或是街头的“随意”的快门,在布列逊和森山大道那个时候——尽管那个时候离今天并不遥远,技术仍然还是摄影师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元素。
今天,技术或者仍然还是摄影师需要掌握的技能。但理论上说,当代摄影已经超越传统摄影原先作为记录工具和欣赏对象的功能,更纯粹的成为取景器后面眼睛的选择和表现。随着智能手机摄影镜头的不断提升,大容量数字存储空间的低成本化——上述过程目前仍然在还无止境的发展中,摄影技术原本的意义正在不断地被重新建构。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或许这在艺术上还只是一种观念形态,但在摄影上,应该说,已经是实现的现实了。某种程度上说,今天的摄影已经真正的还原到了眼睛的功能——看,每一个有着眼睛的人都已经成为摄影师。
需要指出的是,于洪军不是用一种线性的语言逻辑编排自己的“看”,他也并没有在取景器的后面对需要呈现出来的影像画面进行预先的“剪裁”。从他最终呈现的作品看,他的影像就是看的对象直接穿透取景器的眼底留像,所以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保留了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常的感觉和印象。于洪军的作品通过看似直白的“眼睛的看”,表达了他对周遭世相的理解和认知。不经意的一次按动快门,正如他不经意间的一次眨眼,眼底便留下了这个世界的影像。
当然,于洪军摄影的驱动力不是产生自要去决定某个“决定性的瞬间”,也不是闭着眼睛盲目的按下快门,被动地让机器决定最终的作品。他的驱动力来自于他的意识形态,属于他的知性观看方式,这里面有他作为领导者特有的情感因素。这种因素既细腻又丰富,既立场坚定又有一定的生活感悟。在于洪军看来,无论历史如何发展,无论当代影像中可以诠释出多少意义和内涵,形成多少美学标准,人性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总是共同的目标。对他来说,用快门定格互助友爱的人间真情,用光影见证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场景,正是他穿巡在城市街巷中的驱动力。